高职大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策略探讨

2019-02-11 13:06杨婷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培养策略

杨婷

摘 要: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和评析,希望能对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及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策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知識经济时代,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已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一个合格的劳动者,要学好外语,更要学好母语。普通话听说能力和规范汉字的读写能力已经成为获得知识、技能和信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职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部分与语言关联较紧密的职业,如培训师、销售、客服等,对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是劳动职业能力水平中的核心技能。然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一直是高职学生的短板,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职业汉语能力的内涵及研究背景

职业汉语能力指的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及运用汉语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汉语不同于职场汉语,职业汉语不针对具体职业,而是指从事各种职业都应具备的汉语能力(曾毅平,2018),属于行业通用技能。为了适应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评价人的语言能力方面的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开发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对从业人员使用汉语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加以认证,为企业选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量化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汉语的社会化推广已是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承担着高职教育中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获得汉语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常设课程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在一些高职,大学语文类课程被设置为公共基础必修课,而在另一些高职,语文类课程被列入公共选修课,使得原本已经课时不足的语文课处于更加边缘化的地位。除了数量不足,高职大学语文课还面临着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张舸和许利平(2013)指出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着教育理论偏颇、生源基础薄弱、教学方式传统、教材内容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高职教育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实用性更强,更贴近市场,“能力本位”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定位应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职业汉语的提出将为高职大学语文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二、高职学生汉语职业能力现状

一些学者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的现状进行过调研,调研结果一致显示,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汉语应用水平不容乐观,总结起来,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偏低:词不达意,词汇量匮乏,句子前后逻辑不连贯,出现病句,语篇布局能力弱;第二,汉字书写能力令人堪忧:书写不规范,字迹乱,经常出现错别字;第三,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讲普通话时方音重,无法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自信开口表达,语速慢,讲话不连贯,不能在讲话中自然地表现出尊重和友好等。

还有研究从企业用人需求的角度,指出职业汉语能力广泛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

汉语能力作为核心职业竞争力之一,是企业录用人才的重要指标,但是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能力尚不能满足企业的工作需要,高职学生汉语人文素养欠缺是制约其职业发展的屏障(崔秀仲等,2016;张慧欣,2017等)。研究者们认为,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高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外,学校缺少有效的语言类课程指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学生汉语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及探讨

目前关于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培养模式和策略的探讨上,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第一,合理设置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说是课程定位延伸和具体化,一般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大学语文课是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课程,但由于大部分高职语文教师为文学专业毕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仅仅做到理论精简,未做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更新教育观念,以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的关联为契合点,注重高职大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张舸&许利平,2013;李成森,2016;李晨阳,2017;周科良,2018)。针对职业汉语能力的提升,还有学者提出,可制定职业汉语能力培养大纲(杨海龙,2016),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时分配、考核方式等予以明确规定。

第二,改革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开发。将传统的大学语文进行课程细分,如可分为人文基础课、职业素养课和核心能力课(罗惜春,2016),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侧重职业性课程的设置;尚东玲(2018)认为,“演讲与口才”和“口才与写作”课是培养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重要载体。

第三,革新教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课堂练习设置充分考虑职业情境。李丹(2017)的研究中还具体提出了四个模块(口语表达基础训练、口头表达方式训练、演讲口才训练、面试口才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合形式。同时,可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实训实践平台,拓展第二课堂。

第四,创新评价机制。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在评价中体现知识的习得、巩固和转化过程,推广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证书。

以上观点可对高职院校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职业汉语能力提供指导,但大多数的研究只作了宏观上的指点,操作层面的内容论述较少,教学效果在指导具体实践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尽管研究者们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提升的策略,但大多数方法创新性较低,教学改革的“现代性”不突出,与现今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联系不紧密。且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在近两年涌现,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是否具有较强操作性,以及将这些理念投入实践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不得而知。同时,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构建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积累和提高,而涉及语言模块、技能模块、思维模块和心理模块(李成森,2016),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须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参考文献

[1] 崔秀仲,刘桂娥,任勇,等.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需求调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2] 李成森.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塑造[J].辽宁高职学报,2016(09).

[3] 李丹.浅谈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6).

[4] 罗惜春.“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

[5] 尚东玲.高职大学生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8(09).

[6] 张舸,许利平.职业汉语能力培养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研究[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1).

[7] 张慧欣.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8] 周科良.基于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改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09).

[9] 曾毅平.论领域变体性质的职场汉语教学[J].当代修辞学,2018(01).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