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2-12 09:28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515800林巧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壁包块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515800)林巧玉

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510800)梁展雄

肠套叠属于一种肠梗阻,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占肠梗阻总发病率20%左右。小儿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1]。因小儿各项功能尚属于发育阶段,难以耐受疾病,若不及时给予患儿正确、有效的治疗,易发展为肠穿孔、肠坏死,甚至死亡。高频超声可对小儿肠套叠部位进行快速确诊,而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选择我院的100例小儿肠套叠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小儿肠套叠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0.7~5岁,平均年龄(2.69±0.4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46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15.19±3.24)h。经手术或空气灌肠X线检查确诊为肠套叠;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仪器为日立小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与腹部探头频率分别为L12-5、C5-2。患儿检查时取平卧位,先对整个腹部用常规腹部探头实施全面扫查,检查腹腔内是否存在包块及其部位、肠蠕动是否亢进、肠管扩张、腹腔积液等。随后切换高频探头,以不同切面扫查腹部可疑包块,包块横切面、纵切面和斜切面,对包块内部回声结构的声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肠套叠区套入部近端肠管血流信号进行检查,并对包块内部及其周边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100例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为89.00%(89/100),78例(78.00%)探及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超声图像于腹部病变位置,即横切时呈“靶环”征或“同心圆”征;纵切时呈“假肾”征或“套筒”征。36例(36.00%)肠系膜套入套筒内见高回声,伴有肿大的淋巴结。高回声肠系膜内于纵切面上可见数量、大小不等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78例(78.00%)患儿有点线状丰富血流信号于肠系膜上或肠壁上;6例(6.00%)未探及血流信号,肠壁层次模糊不清,被误诊为肠道肿瘤和阑尾周围脓肿,经手术检查为肠套叠并肠坏死;16例(16.00%)患者经检查探及少量星点状血流。100例患儿中有78例(78.00%)患儿实施空气灌肠治疗,11例(11.00%)患者改为手术治疗,术中确定为肠坏死;直接实施手术治疗的有22例(22.00%)。所有患儿治疗效果较好。

3 讨论

肠套叠属于一种绞榨性肠梗阻,长期发作可诱发肠管水肿、肠坏死,甚至会因肠穿孔而导致患儿发生腹膜炎,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影响[2]。以往临床多使用腹部X线片诊断小儿肠套叠,其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经腹部摄片,可在X线片上显示受检患儿腹部位置情况,结构清晰,且保存时间较长,可对比疾病复查情况[3]。但肠套叠患儿腹腔内会滞留一定的内容物,将会影响摄片与成像效果,致使误诊几率增加,临床应用于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因小儿肠套叠年龄较小,与成人相比,腹部X线照射后容易引起辐射的远期效应,安全隐患较高。高频超声是使用超声波物理特性实施扫描,肠管壁细微病变可清晰显示,对小儿肠套叠诊断的准确率高、特异性强[4][5]。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实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检测到包块内肠系膜血管呈星点状的动脉血流信号,准确、快速地分析判断套叠肠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可估计病程发生的长短与肠壁是否存在血供障碍,对复位方式的选择可起到指导作用。高频超声的超声波显示套入肠壁回声减低、轻度水肿,但若肠壁内血流相对增多,仅为单纯性肠套叠,不存在肠间隙与腹腔游离液等伴随症状,可实施空气灌肠复位。肠壁内血流信号稀少,肠管壁回声减低、明显增厚,血流信号呈散在少许点状,则需对肠间隙与腹腔游离液等相关伴随症状进行密切关注,并慎重选择空气灌肠。针对血流信号消失者,局部肠壁存在明显水肿增厚,结构不清,且伴有腹腔积液、肠蠕动减弱至消失等症状时,患儿可能伴有肠坏死,须密切观察其是否合并肠穿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本研究中,高频超声检查100例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为89.00%;78例患儿横切时呈“靶环”征或“同心圆”征,纵切时呈“假肾”征或“套筒”征,对其实施空气灌肠治疗,11例患儿改为手术治疗,术中确定为肠坏死;直接实施手术治疗的有22例,所有患儿治疗效果较好,提示使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诊断,临床价值极高,可指导临床早期给予患儿对症治疗,改善疾病预后,防止疾病恶化。此外,小儿腹壁较薄,腹腔间隙内仅存在较少的脂肪组织,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腹膜后组织、肠壁形态,可从局部较细致的对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为诊断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高频超声具有便捷、无创、高分辨率、无辐射、可重复性高等特点,不会增加患儿痛苦,更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实施检查,临床价值极高,可将其作为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方式,可指导临床早期给予患儿对症治疗,改善疾病预后,防止疾病恶化。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壁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