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2019-03-02 02:17王曰文
关键词:项脊轩志学书项脊轩

王曰文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同为明代散文家的黄宗羲说它“一往情深”“使人欲泣”,清代的吴德旋在《初月楼古文绪论》中用“风韻疏淡”“寥寥短章而逼真”来形容它如果有兴趣分析一下诸如此类的评论,可以看出,书评家们大多抓住了文章成功的细节描写,而在笔者看来,这些细节描写,可用“人性美”这个词来形容。

短短二百余字的《项脊轩志》,至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浓郁的人性美。

文章一开始,写了作为“百年老屋”的项脊轩年久失修,“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不能得日”。但是作者并没有因这间阁子的破旧而遗弃,而是对它进行了积极的改造。修葺、开窗、种树栽花,使得这间小房子“珊珊可爱”,如此对环境的整修和改造,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切景语皆情语”,对项脊轩改造后的环境精致动人的描写,正是作者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体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文章的下面篇幅,重点记叙了与作者密切相关的项脊轩三代女主人的事迹。在记叙这三代女主人的时候,作者不是平均用力,更不是只在一个平面上去写,而是采用了不同的记叙方式,立体再现了三代女主人有血有肉的生活场景。在这些场景的描绘中,有正面实写,也有侧面虚绘。围绕着阁子的人与事跃然纸上,处处透露出作者的对人性的张扬。本来是“南北为一”的大家庭,因为“诸父异爨”而分崩离析,造成了“客逾庖而宴”的尴尬局面。这里有作者对往昔和睦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大家庭分裂后的惋惜,在这种“可悲”的惋惜中,不正包含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吗?

作者通过家中“老妪”的回忆,侧面描写母亲与姐姐的母子连心,“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读之让人潸然泪下。下文又用正面实写的方式,回忆祖母对自己的殷殷期望“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处处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对祖母的深切怀念,这些怀念是作者对人性的美好歌颂。

文章的最后一段补叙妻子的事迹,曾有人认为这是一段多余的笔墨,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过人之处。母亲是与自己最近的人之一,可是,在作者八岁的时候,她已不幸仙逝,对母亲的印象,作者是模糊的。祖母虽然对自己关怀备至,但作者的仕途并不顺畅,单进士及第,作者就付出了八次代价,所以,与祖母毕竟还隔着一代人。只有“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妻子才是和自己最近的女人,再者,只有写了妻子,才能使祖母、母亲、妻子,构成完整的项脊轩中三代女主人的形象,使得文章记人上富有连续性。

作者对妻子的回忆,寥寥数语,却十分传神。有对“古事”“学书”的兴趣爱好,可以想象妻子不仅仅是古代传统妇女,也许是一位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才女。从“述诸小妹语”,可以看出,作者和妻子之间举案齐眉的感情,以至于“妻死,室坏不修”。用作者在亲人离去,室坏不修的懒散和百无聊赖,“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的离弃,和首段的“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生活构成对比,从反面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怀念和对人性美的赞扬。

总之,《项脊轩志》虽然篇幅短小,却含义隽永,读之满口余香,无怪乎作为归有光在文章风格上的敌手王世贞,读了此文后都不得不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归太仆赞序》)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学书项脊轩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学书有感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钟繇学书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项脊轩志》的记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