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厢记·长亭送别》看中国诗词曲的抒情艺术

2019-03-02 02:17刘雯莉
关键词:长亭怀古典故

刘雯莉

《西厢记》被喻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是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的“诗式戏曲”,其《长亭送别》更是由于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仔细研读课文选段会发现,这短短19曲其实运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惯用的方法来抒写人物性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生的钟情和莺莺的深情,达到了让人沉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透过这一选段的分析,也大致可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方法作一个梳理。

从抒情类型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与西方艺术表现手法不同,由于受中国文化中惯有的“含蓄”风格影响,直接抒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相对较少,诸如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直抒胸臆的句子确实为数不多,而饱含深情厚谊而又继承了中国“委婉”风格熏陶的诗人、词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藏而不露”的方式内敛地表达自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方式不少,最常见的便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此类方式多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有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置身于凄惻缠绵的送别场面,替莺莺忧恨。而在其他作品中,此类借景抒情的句子也是不胜枚举。诸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抒诗人悲怆寥落之情;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融入词人对如画江山不变而历史更迭的感叹。此类抒情方式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讲解也很多,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常用抒情方式是借典故抒情。典故是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并且经过多次使用被不断加深含义的语言结构。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此句即蕴含着莺莺盼望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大家熟知的常用典故抒情的词人首推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国事凋敝的悲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壮志难酬之愤;“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借殷浩与司徒空之事书写追求丘壑之趣的表面下蕴含的岁月蹉跎不得用的忿怨。借典故抒情的使用和鉴赏需要广博的阅读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深刻体验到诗人、词人欲讲而未明讲的无尽情意。

此外,化用前人诗句融入自己的意境之中,也能通过前人创设出来的“意”增强作品的“蕴”,《长亭送别》中,王实甫熟练地驾驭民间语言并吸取了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化前人的“意”为己用如[耍孩儿]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化用极出名的白居易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抒自己愁恨之极;[收尾]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借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突出忧愁苦恨的沉重。而在其他诗人笔下,化用也并不少见。著名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化用唐朝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在,玉人何处叫吹箫。”抒繁华不再,冷清萧条之凄怅。还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句,化用杜牧《夜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传达对河山易主、世事沧桑之感叹。

除了内容上的传情外,在表现手法上,古典诗词也有着独特而微妙的传情效果。

其一便是诗词中修辞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扭作重重叠叠的泪。…”,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显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古诗词中运用修辞也是常见的。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因拟人的成功运用已成为千古名句,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因夸张生动而流传,马致远《汉宫秋》中“灞桥伤别”选段:“[梅花酒]……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近椒房,月昏黄,夜生凉,泣寒,绿纱窗,不思量……”,这一唱段中顶真的运用,使人读来回肠荡气,令人扼腕痛惜昭君与元帝的别离。

另外,对比衬托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三煞]唱道,“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此种手法在李白的《越中览古》中也有表现:“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今昔对比,突出历史兴亡之感喟。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也是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另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这种手法运用的典例。

在语言提炼上,古诗词遣词用字也以传情准确精妙而令人叹服。其中,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最值得品味。“春风又绿江南岸”“泉声咽危石,月色冷清松”等等,都展现出动词的传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虚词的使用使落寞苍凉的韵味又加重一重。叠字的运用也有独特的抒情效果,如《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另外,李清照的千古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更是将凄惶、悱恻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古典的诗词曲作品,博大精深、意蕴无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仅窥见“豹之一斑”,希望能对大家解读古典诗词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长亭怀古典故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望月
捣练子·春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游瘦西湖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闻鸡起舞
裴怀古的“诚”字诀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