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2019-03-02 02:17赵伟杰
关键词:殉情梁山伯祝英台

赵伟杰

一、作品的相同之处

1.背景相同——封建社会

《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封建时期,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罗密欧、朱丽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代表,他们的爱情体现了对这种生活观、理想观、价值观的追求。然而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爱情埋葬。

《梁祝》的故事则是发生在东晋,从剧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时代封建制度存在的痕迹很明显。例如婚姻制度、礼法制度和社会风气等等,处处表现出封建制度的专制、压迫思想。在剧情中,祝英台明明是一个生性活泼的少女,其母却命她走小碎步,甚至在她两脚间绑绳,借此达到目的。另外,东晋社会流行化妆,男人尤其喜好擦粉。祝英台的父亲是其中的代表,他化妆的目的却是攀比,权贵之间以此互相炫耀,这是一种不正常心理。总之,这一时代背景预示了悲剧性的结局。

2.原因的相同——家长的阻挠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在堂兄的怂恿下参加化装舞会,结识了朱丽叶,并对她一见钟情。当时他们两家是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在父母的强烈干涉下,朱丽叶被告知,只能嫁给派里斯,最后她只好以自杀来收场。

而《梁祝》中祝家因为女儿即将要嫁入太守马家,便将其女送往“崇绮书院”学习琴棋书画。不料祝英台却遇上了梁山伯,两人从此便相交相知。作为同窗好友,他俩相看相望,事事关心,日久生情。在梁山伯离开书院参加考试时,祝英台却被家人告知回家成亲。在同学的帮助下,梁山伯最后还是赶回书院相送。两人在山上互诉情衷,最后祝英台交待梁山伯一定要去她家提亲。然而梁山伯提亲未成,反被祝英台家的家丁恶打一顿,最终郁郁而终,祝英台殉情,两人双双化蝶。

3.起因相同——自由恋爱

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两个故事都源于主人公的自由恋爱

罗密欧因为参加华丽的化装舞会,遇见了美丽的朱丽叶,一见钟情,他情不自禁赞叹道:“今晚我才知道什么是绝色佳人!”而细心的观众一定还记得,在这之前,罗密欧为了一名叫做“罗瑟琳”的女子伤心失意。而朱丽叶的“理想”对象是上流公子派里斯。但是就在两人相遇之时,在彼此的眼神里擦出强烈的爱情火花。他们忘了家族仇恨,只记得月光下美好的约会。

在《梁祝》中,祝英台女扮男装上“崇绮书院”学习琴棋书画,遇上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同窗好友,日久生情。

4.结局相同——双双殉情,生死相随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误以为爱人已经死去,于是服毒死在朱丽叶墓里。朱丽叶复活后见爱人服毒自杀,殉情而死。

在《梁祝》中,梁山伯提亲遭拒,得知祝英台已经许配给马家后,两人相约私奔未成。梁山伯被祝英台家的家丁恶打一顿,思疾成忧,最终郁郁而终,临终前央求其母将他埋在祝英台花轿经过的路边。祝英台下轿在梁山伯坟前痛哭,天地闻之色变,就在此时墓地突然裂开,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下坟墓殉情。

他们用这种生命的绝唱感化了悲剧的制造者们,悲剧的制造者们得以最终相互求得和解。

5.表现手法相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两部作品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创设的背景和环境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却充满了鲜明的理想色彩。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朱丽叶与罗密欧的双双殉情,但封建贵族之间的世仇却从此消除,爱情的理想也仍然得胜。让封建贵族间的积怨消失,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梁祝》中梁祝二人惊人的合葬,化蝶双飞,矛盾在幻境中迎刃而解。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将现实与虚拟结合,浑然一体。

6.主题思想相同——反对压迫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对“人性”的执着追求,显示了他们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价值。他们高尚的灵魂并没有被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所侵蚀。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悲惨地死去了,但他们的爱情战胜了封建贵族之间的仇恨,发出耀眼而圣洁的光芒,显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蓬勃生命和最终胜利。

同样,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为了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双双化蝶,向封建权威表示不满与抗争。

总之,这两部作品都通过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被逼无奈而双双殉情的故事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揭露了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他们对真爱的忠诚和执着,甚至为此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他们对封建势力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反抗,也给封建势力以示威或惩戒,同时也给后来者以鼓舞,为后人追求自由爱情树立了榜样。当然也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强烈追求,表达了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二、作品的差异性

1.造成悲剧的刽子手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劳伦斯神父的信没有及时送往罗密欧手里。而罗密欧得知爱人死去的消息后,不加思索地喝下致命毒药。他死去与朱丽叶“复活”的时间相差无几。我常常在想为什么罗密欧那么冲动?朱丽叶的堂哥泰波杀死了罗密欧的好友,罗密欧便杀死了泰波。而泰波死后,他却流下悔恨的泪水,并大喊道:“我是受命運愚弄的人!”虽然悲剧更让人印象深刻,但还是会令人感到遗憾。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见,西方悲剧更注重偶然性以及个性悲剧。

而《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这种爱情在现实社会里是不存在可能性的。就如祝母所说的一段话:“你们以为你们的爱情可以改变什么吗?改变我们的决定?改变这个社会?不!你们的爱情什么也改变不了,它是存在不了,不被允许的!”这段话表明在当时,自由恋爱是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家长的专制,封建婚姻思想,马家的权势,甚至梁祝二人都是造成这出悲剧的原因。

例如:祝英台一定要回家等梁山伯提亲,而梁山伯在得知祝英台已经许给马家后,只好回家,最终因相思而死。可见,他们的言行举止是默许这种封建思想的。这是一种人物失败而造成的结局,是社会的悲剧。所以这场悲剧更侧重情节的必然性和强大势力的影响。

2.伦理

前面提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是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正是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他们的爱情纯真自然,不考虑后果,甚至私自结合。

《梁祝》中,东晋民风矜持而保守,从剧中处处可见他们二人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两人即使同睡一张床,也不敢逾规,不敢把生米做成熟饭。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发乎情,止于礼”这样一种含蓄的爱情伦理观。以上两点说明,这两部剧中,第一个中西文化异同便是在爱情这一方面。西方的爱情观认为,婚姻是自己的私事,与家庭无关。在西方人看来,要是两个人不相爱还在一起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西方离婚率很高,当然这是后话。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则全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极可能是父兄巴结权利的牺牲品,加上门第、等级观念等也根深蒂固,所以往往没有爱情可言。

3.性格

塑造的人物性格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处处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他们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胆违抗父命私自结合,虽然因偶然的失误而走向死亡,但他们身上始终洋溢着新时代热烈的理想气息。梁山伯和祝英台虽然也有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是消极的,带给读者的除了渺茫的希望外,更多是悲愤和痛惜。

4.语言的表达

众所周知,西方人的赞美很直接,很热烈。这一点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剧中,有很多赞美的语言成为经典台词。例如罗密欧赞美朱丽叶的台词:“光明的天使!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仰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晚上没有你的光,我只有一千次的心伤!恋爱的人去赴他情人的约会,像一个放学归来的儿童;可是当他和情人分别的时候,却像上学一般满脸懊丧。”这些我们看似很肉麻的赞美,西方人面对情人的时候,说起来却真挚动人。虽然这些赞美的语言是文艺复兴时所做的,但是在今天看来,西方人仍然是不会吝啬的。

在《梁祝》中,有一首出自《诗经》的诗,很好地表现出了东方人的赞美是含蓄的,这首诗名为《月出》,其内容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恻兮,

舒忧受兮,劳心怪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意思就是:月亮出来了,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这样一首诗代表了中国人表达赞美惯用的方式。在中国,如果赞美别人,太过于直接,人们可能会怀疑你的真诚度,甚至觉得你在逢迎拍马屁。

5.文化習俗

在《梁祝》中,虽然祝英台的婚礼未完成,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人们是喜爱红色,忌讳白色的。红色在中国人心里是喜庆、成功、吉利和兴旺的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中国人成亲用红花轿,穿大红裙,过年贴红色春联、拿红包。红红火火等一些词语词性也是褒义。而在西方,红色是贬义词,一般表示残酷、狂热、灾祸、烦琐、血腥等,如:“becaughtred-handed(当场被捕)red-muin(战祸)red-headed(狂怒)、red-neck(乡巴佬)。”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喜爱白色胜过红色。在他们眼中,白色是纯洁的代表,朱丽叶身着白色的衣裙出现在化妆舞会上,后又披着白色的婚纱走入教堂与罗密欧结婚。

三、总结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这两部著作,虽然同样是悲剧,但反映出中西文化的明显不同。西方人相当崇尚个人主义,东方社会(当然包括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有影响力的差别。在爱情观念上,西方人热情开放,而东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则是内敛含蓄。中西文化有着很多差异,也存在很多分歧。但是二者都是人类文化发展历程,文化没有优劣的可比性,这是客观形成的。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者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文学包作当然也会留下各国文化的烙印。

让我们共同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让东西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猜你喜欢
殉情梁山伯祝英台
情规
汉字加减等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音乐形象表现分析
简析纳西族文学
民国时期上海政府应对殉情自杀的历史经验
不屈的灵魂,失败的抗争
寻找梁山伯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