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楚辞

2019-03-02 02:17管雯
关键词:楚辞楚王楚国

管雯

一、屈原生平和所处的时代

中国历史通常把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这一年,直至公元前476年作为春秋时代。平王东迁后,周朝实际上已和一个小国差不多,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时“礼乐征伐白天子出”,改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时代共有140多个国家(诸侯国),社会进入大动荡、大变革、大分化的时代。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代。进入战国时代后,社会分化、动荡更加激烈,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变法运动在各主要国家相继开展。七雄(秦、楚、韩、魏、赵、燕、齐)局面已形成。七雄中秦、楚实力超过其他国家。秦楚之间的争斗表现在谁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当时有“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说法。

屈原生活在楚国怀王和顷襄王当政时期,正是楚国和秦国争夺统一天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楚国的地位和生存受到秦国的挑战和威胁的时期,但楚国仍不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谁能最终统一中国,关键在于各诸侯国的政策。

屈原原与楚王同姓,与楚王同祖共宗。早年屈原以贵族的身份任三闾大夫,因博学多才、正直无私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仅次于宰相)。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以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屈原主张变革图强遭到旧势力的嫉恨,怀王因听信谗言,屈原被绌。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骗人秦,并于两年后客死秦国。顷襄王立,旧贵族势力更加强大,屈原遭流放至湘沅一带,直至自沉汨罗,以死抗争,表明自己的忠诚。屈原被疏后,楚国日渐衰败,直至被秦国统一。

二、屈原和他的作品《楚辞》

楚辞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楚国文化在当时比较先進,但又不同于中原文化。楚国地大物博,人多信仰宗教,相比其他地区巫风盛行,人善于幻想;祭祀活动多,带动音乐的发展;经济相对发达,人的文化水平相应较高;多神话传说,这些为楚辞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屈原的思维、知识、辞章水平和在这三者的结合上当时是空前的,是无与伦比的,即便在他之后的两千多年中,也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和他相比的也屈指可数。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孕育出的一个杰出伟大的人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屈原的作品除早年写的《橘颂》外,其余都是在他被疏和流放期间写的,据考证有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写于被疏后。《离骚》是一首规模宏大、想象丰富、语词瑰丽的长诗,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忠怨之情是《离骚》的一根主线。诗前半部分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白守,反而被诬的现实;后半部分写遭馋被疏,继续求索,坚贞不屈的精神。他热爱楚国,但楚王听信谗言,群小不遗余力地排斥他,其一腔爱国之情之志无人理解,报国无门,又不愿和群小妥协,其痛苦可想而知,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离骚》塑造了一个多才多艺而又品质高尚的完美诗人形象,正是这样,诗人屈原本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正直的人们崇敬他,人民群众祭祀他,他对于后世产生了无限的感召力。在这个意义上,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

除《离骚》外,屈原的作品还有《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等。《九歌》是依据神话故事及当时流传的一些巫觋祭歌写成的。内容有三类:一类是对自然神明的赞颂;一类是写神与神之间的爱恋;还有一类是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热烈赞扬楚人英勇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九歌》总的格调自然、明朗而壮丽。《九章》内容大多与《离骚》相同,也是抒发诗人忧国忧时的苦闷,表现其不同流俗、坚贞不屈的性格。《天问》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一千五百余字,为屈原作品的第首长诗。它以诗的形式从开头到结尾一连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天地的开辟、日月的运行及关于远古人类的神话传说和朝代兴亡等自然和社会历史各方面的内容。如开篇就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代表了当时人类对宇宙、自然、社会认识的最高水平。《招魂》是根据楚国民间习俗写的一篇招魂词,想象丰富,铺陈的描写成了汉赋的先导。

三、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对后世影响最深的,首先是他的爱国思想感情和高洁的品质,千百年来,在反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安全的斗争中,屈原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司马迁在为屈原立传中写道:“其文约,其辞微,其行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皤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和影响也是巨大的。屈原创作的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成了我国文学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光辉的源头。我们知道《诗经》篇幅短小,容量也小,来自民间,集体创作,大多经文人加工,作者无考。而楚辞在创作方法和创作手法及在规模、语言上等都大大超过了《诗经》。鲁迅先生对屈原的楚辞给以很高的评价:“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对屈原的人品和作品都十分景仰,分别写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屈原作为中国有名可考的第一个文学家,得到后来中国文人的尊钦,同时他的精神在民间流传开来,也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也十分热爱他,据传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汨罗沉江自尽,“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遗风。”《续齐谐记》后这一风俗在华夏大地绵延二千多年,至今不衰。

猜你喜欢
楚辞楚王楚国
《自相矛盾》扩写
小燕子
楚王失弓新编
楚王爱细腰
爱过的人会殊途同归
老莱子娱亲
美玉和氏璧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
朝华已披 夕秀方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