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浅谈荀况

2019-03-02 02:17崔逸飞
关键词:李斯学说荀子

崔逸飞

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世人多尊称其为荀子或荀卿。汉代学者为了避汉宣帝名讳,又称其为孙卿。语文课本中的《劝学》章就是节选自他的著作。

荀子的文学成就是不容辩驳的。郭沫若认为,荀子的文章在艺术风格上至少可以与孟子、庄子三足鼎立。而“加上相传是他(荀子)的弟子的韩非,也可以称之为四大台柱了。”因此,荀文的浑厚与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韩文的峻峭并列,都可以算上是好文章的典范。

然而,荀子并非一个纯粹的文学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因此,荀子之于文学家,倒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而历朝历代围绕荀子产生的诸多议论和评价,出发点也多是他的思想。

自汉代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思想开始成为官方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在未来的千年历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儒家学派中,荀子的历史地位与评价一直有所波动。

唐代韩愈提及荀子的思想时说:“荀(荀况)与扬(杨雄),大醇而小疵。”所谓“小疵”,主要是说《荀子》书中的“非十二子”与“性恶论”两篇文章。前者是对百家争鸣中诸子及其继承者们的评价,后者是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的观点。宋代苏轼认为:“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苏轼指出荀子的思想好做惊人之语,容易被小人利用。这里的“小人”则暗指其学生李斯。

的确,作为荀子学生,却成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的李斯,其所作所为,一直让他的老师荀况在后人的评价中饱受非议——“昔者,尝怪李斯师事荀卿,既焚灭其书,尽变古先圣王之法,於其师之道,不啻若寇雠。”然而,荀子真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思想以至于教出李斯这样焚书坑儒的法家学生吗?

清代四库全书收录了荀子的著作,并给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世人往往认为荀子思想“以善为伪”中的“伪”,是真伪的伪,是虚伪的伪,因而对荀子加以抨击“后人昧于训诂,误以为‘真伪,之伪,遂哗然掊击,谓卿蔑视礼义,如老、庄之所言”。

实际上,这里的“伪”是“为”的通假字。杨惊在注中解释道:“伪,为也。凡非天性而人作为之者,皆谓之伪。”而荀子“性恶论”篇中,常常提及“其善者,伪也”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礼仪教化乃至法治的重要性。荀子认为,如果人们真的如同孟子所说的那样性善,还要礼仪教化,还要圣人学说有什么用呢?而没有礼仪教化和法治的存在,那么,孟子的学说又与老庄学说有什么区别呢?为了防止孟子的学说流于道家学说,荀子才提出了人性恶的说法。

后代学者对于荀子这一思想的批驳,一来是源于儒家学派内部究竟谁是孔子学说正统继承人的争论;二来是认为荀子外儒内法的思想教出了李斯、韩非子这样的法家学生,是不可原谅的;三来,很多人是因为望文生义,罔顾训诂和荀子思想的原意,而抓住韩愈所说的“小疵”而大做文章。

针对荀子的思想,依然有人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看法。

明代归有光在《震川集》中就指出:“当战国时,诸子纷纷著书,惑乱天下。荀卿独能明仲尼之道,与孟子并驰。顾其为书者之体,务富于文辞,引物连类,蔓衍夸多,故其间不能无疵。至其精造,则《孟子》不能过也。白杨雄、韩愈皆推尊之,以配孟子。迨宋儒,颇加抵黜,今世遂不复知有荀氏矣。悲夫!”归有光认为荀子的文学成就足以和孟子匹敌,世人因为宋儒们的诋毁而不知其人其文,是可悲可叹的事。而近人蔡元培在《中国论理学史》第六章中说:“荀子之性恶论,虽为常识所震骇,然其思想之自由,论断之勇敢,不愧为学者云。”蔡先生这样的论断,也确实符合北大校长兼容并包、思想言论自由的办学理念。

其实不光针对荀子的评价,在面對任何一家一派的思想或学说时,弄清楚他想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乃至弄清楚一个字、一句话的本意是什么,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云亦云,妄下结论,这不仅是对他人著作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轻视。

猜你喜欢
李斯学说荀子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李斯自食苦果
知识小词条
学说英语
只爱黑白红
儿时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