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2019-03-03 14:09楼莉萍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楼莉萍

【摘要】课程思政是依托专业课或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路径,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学保障、实践效果等方面阐述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探索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可为高校管理类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

习近平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应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高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国际政治关系的风云变幻,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给青年学生的思维、视野和信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影响,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高校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高校教师要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为根本,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深刻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在目前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协调性、系统性不够,思政工作无法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也就无法满足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学习与信仰教育需求。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必须将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课堂从单一的思政课程转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各类课程中去,让教书育人的理念落实在每一门课程、每一位专任教师、每一堂课之中。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任务中,充分挖掘课程特色,提炼课程知识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不断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想信念的指引。

现阶段,要转变从原来的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各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使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发挥协同效应,通过“课程思政”引领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德育内涵,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及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为例,探索如何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概述

(一)课程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包含组织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的全过程。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劳动关系、劳动规章制度、敬业爱岗、诚信就业、公平竞争等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思政内容具有天然优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了解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员工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实务操作技能,能够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课程德育内涵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课程组总结出本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的德育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是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诚信守法的价值取向,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此,本课程引入专题讨论和案例教学,通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实际企业管理案例,故事化讲述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从课程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力资源,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人性变化。“人力资源规划”培养学生做事的全局意识、前瞻意识和规划意识。“工作分析”可以强化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员工招聘”与“绩效管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与绩效意识。“薪酬与福利管理”是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各种激励手段,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金钱观。“人员培训”帮助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职业生涯管理”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劳动关系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公平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保障学生的职业安全。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思政元素需要通过教学内容来落地,教学内容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载体。为了将课程育人的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力求将专业课程的学科知识与课程德育内容有机结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延伸課堂教学的育人深度。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理论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需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市场人力资源需求状况、社会就业现状、企业常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等内容。对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主要职能,特别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热点专题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讨论、专题调研等内容。

热点专题内容针对性强,富有问题意识,能够唤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客观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态度和信仰教育。课外实践调研任务,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就业市场需求,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对国情、世情的了解和把握,对以后将要面临的现实和困难有较全面深入的体察,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课堂设计的企业案例讨论,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在课堂辩论的互动和碰撞中,有利于学生更明确管理问题的核心所在,在讨论中不断创新管理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也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合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开阔。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要完成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要多样化,教师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将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的德育内容巧妙关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育人效果。为此,课程组特别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手段。

1.增设专题TALK,坚定学生信念。现代大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存在多样化和复杂多变的状况。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每次遴选若干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题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分析思考,并总结自己的价值判断,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组队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课堂TALK汇报。在汇报准备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开展资料收集,确定汇报主题和思路,还要学会科学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专题汇报任务。

2.设置课堂研讨,凝聚价值共识。青年大学生热情奔放,对社会上的很多事情充满热情,也有较强的分析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教学,课程组设计包含大量的案例讨论,教师先将企业实际背景介绍清楚,再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交流,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公开回答。

3.布置经典研读,增强理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大学生接受的很多信息带有碎片化和浅表化的鲜明特征,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学生虽然了解的信息非常广泛,但是观点缺乏独创性。为此,课程组给学生布置阅读专业经典研读任务,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阅读3本以上本领域的经典作品,并要求撰写读后感。阅读经典,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管理理念,在理解中感悟管理体会,在思考中提高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4.安排课后调研,拓宽视野。课后专题调研是课程组教学团队为让学生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实际认识而开展的一项任务,包括当地人才市场调查、大学生就业倾向和满意度调查、当地市场薪酬水平调查、当地就业市场分析等内容。把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调研实践,会自觉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加入思政元素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既要考核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考核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在课程评价与考核中注重价值引领。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有如下改进。

1.注重平时考核,凸显全程育人理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以人为核心,肩负着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为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增加平时过程考核的比重,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状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课后作业、课程大作业等几个部分,其中课程大作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题TALK汇报,本领域经典著作研读、课后专题调研等内容。出勤状况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能够体现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团体合作意识;课程大作业能够体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服务意识。平时成绩的考核包含学生的思政表现,能够实现课程全程育人的德育目标。

2.注重能力培养,体现价值引领导向。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口头考核和书面考核,考核内容注重体现价值引领导向。口头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专题TALK汇报,不仅能够考核学生对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能体现学生对各种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热点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期末考试采用书面形式,考试内容增加了辨析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观题的分值比重,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能检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保障

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做到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融会贯通,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确保青年大学生拥有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加强相应的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一)专业教师思想道德修养

“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不仅与课程德育教学目标的设计高度相关,而且与专业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大关联。因此,做好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既需要专业教师富有强烈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意识,强化专业教师对本专业教育内容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也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加强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把课程德育意识的提炼和培养纳入到教师日常培训体系中,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思想引导、行为示范和价值引领。

(二)强化全员育人的机制建设

“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需要对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做系统规划。学校层面需要对各专业“课程思政”进行总体部署,为本校教师参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教学管理层面,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运行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课堂德育教学质量评估;教师层面,需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的有机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以课堂教学管理为抓手,既抓住了教师这一关键,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又聚焦了学生这一主体,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了实处。

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效果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组精心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准确进行课程教学定位,拓宽学科视野。课程组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坚持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相结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中找到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题材与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应用正确理论与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从实施结果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课题组基本实现课程育人的既定目标。课题组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构建相对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课堂内外有效的教学组织和运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准确认识人性和社会,客观认识世界,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杨华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光明日报,2019-04-01.

[3]康海燕,王胜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03):92-96.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