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课程内容在中职古典文学教学中的渗透

2019-03-03 14:09卢林华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专业课程渗透

卢林华

【摘要】文章讨论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内容渗透进中职语文古典文学教学的可行性,具体分析、展示了影视短片制作课程内容在《琵琶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渗透,指出了中职语文教师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思维应该顺应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专业特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专业课程;中职语文;古典文学教学;渗透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一直处于边缘位置,处境尴尬。虽然广东省高职高考的科目设置为“3+证书”(3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的模式,但语文教学在某些学校还是不被重视,学生也不重视。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之一,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但是,在现实的中职古典文学教学中,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安排,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中国古典文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艰难。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古典文学的教学效果,显得非常有意义。

专业课程是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打课程,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劲头比学习基础文化课程要足。因此,在中职语文古典文学教学中,渗透一些专业课程内容,既能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又能有效提升古典文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以及促进专业课程与中职语文课程的完美契合,达到工学一体化的效果。

一、中职古典文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某学校现所用的语文教材是由倪文锦和于黔勋共同主编的《语文(基础模块)》。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只在中职一年级时开设语文课程,中职二年级停开语文课程,三年级时则只开设与语文高考复习相关内容的课程。

(一)教学现状

在《语文(基础模块)》中,选取的中国古典文学包括小说、诗歌(词)、散文、杂剧等,其中,小说两篇,诗歌(词)六首,散文五篇,杂剧一篇,约占《语文(基础模块)》总篇目的26%。可以说,比例相对偏低。而且,在对这些篇目的测评方面关注度也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对中国古典文学文本价值的挖掘,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本来就薄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领悟能力也弱一些,因此在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是最关键的问题,导致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具体教学中的被动局面。由于中职语文这一学科在中职学校整体的教学中并非显性就业应用型学科,与专业课程相比,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从而导致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使得课堂的古典文学文化氛围荡然无存。整节课下来,学生只是機械地记住了某些词语的解释、故事的大概情节,而对于作者的生平、文章(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不甚了解,更别谈文章(诗歌)的内涵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职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古典文学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与学的价值取向不尽合理。通过对师生的调查显示,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努力呈现古典文学的价值,但学生对其价值并不认可,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习古典文学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没有显著作用。二是教与学的行为方式不够科学。语文教师在古典文学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更为随意,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三是教与学的意义呈现实效不高,导致教学呈现“教不教、学不学都一样”的现状,甚至学生厌学中国古典文学。

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与影视短片制作课程介绍

该校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于2016年才成立,属于一门新建的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场景设计、二维三维动画设计、数字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等能力的中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动画设计、网页制作、分镜头脚本设计、影视短片制作、三维基础建模、音频软件应用等。影视短片制作这门课程是该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入门课程。学生刚入学就被安排学习这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对试听语言的理解,利用DV设备和后期采、编设备制作出丰富的影视短片;二是通过理论阐释和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将“文字”转变为“画面”概念的本质思考和体验,掌握影视制作中的画面构成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创作实践。

三、将影视短片制作专业课程内容渗透进《琵琶行》教学的可行性

(一)理论基础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只有当技能具有相同因素时,一种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技能。”他认为,学习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景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前者对后者产生的迁移作用就越大。如果影视短片制作这一课程与《琵琶行》教学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的发生,这样我们就能在《琵琶行》教学中渗透和影视短片制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达到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双赢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琵琶行》与影视短片制作的关系

《琵琶行》属于诗歌,是语言高度概括的文学表现形式。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其中,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是通过聆听者的神情、比喻式的文字描述体现出来的,琵琶女与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则各有一段身世的叙述,虽是无声,却胜有声,诗人通过文字的无声表达再现了有声的情景。读者在读诗过程中似乎听到了琵琶女弹奏的琵琶声,也似乎看到了两个“沦落人”在一起互诉衷肠的情景。影视短片制作可以通过编剧的形式,将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通过故事情节以听觉和视觉的形式再现,将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通过音效的方式再现等。因此,《琵琶行》的教学,可以渗透一些影视短片制作的知识和技能,在影视短片制作中体现文学因素,将《琵琶行》的内容加以体现,让学生学习《琵琶行》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又让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影视短片制作课程内容对《琵琶行》教学的具体渗透

笔者所任教的18级数字媒体1班共40位学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的原则,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运用任务驱动法为主,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琵琶行》的教学。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将每个小组成员设置角色如下:制作總监、编剧、音效制作师、文字处理师、视频剪辑师等。每组成员按照分配好的角色结合教师所给的要求进行各个任务的影视短片制作。

(一)对《琵琶行》作者生平介绍的渗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往往只抓住一些基本的信息,如生卒年、代表作、创作思想、生平等。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教师“斋讲”,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体现传统的知识讲授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不爱听,也听不进,效果当然也就不好。

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果。目前,大多数教师受“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影响,会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作者的简介,用PPT的形式在课前展示成果。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学生几乎都是在网络上截取信息,不经“消化”和筛选,直接把内容拷贝在PPT上,这些内容就显得机械,过于生硬。若能够让学生结合影视短片制作中“文字编剧”“文字处理”“字幕制作”等知识对白居易的生平进行筛选、处理,并配以音乐、画面,不仅能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有直观的感受,而且能激发其学习《琵琶行》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1.文字搜集。主要是对白居易的生平介绍的文字进行搜集,目的是编剧用。对于如何剔除一些无用的信息,选择与《琵琶行》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做相应的指导。如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任职司马这一生平的介绍就是重点内容。

2.编剧。如何将白居易的一生在短短的3分钟影视短片里呈现,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重点呈现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前后这一时段的经历。

3.音效。可以配一段用琵琶弹奏的音乐作为短片的背景音乐,加以对白居易生平的旁白介绍,并要求学生根据白居易生平的起起落落有感情地旁白。

4.画面呈现。可以采取动画、真人表演的方式演绎白居易的生平。

在制作白居易生平介绍的短片过程中,因为要对白居易的生平进行编剧并演绎,因此学生很认真准备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资料,并进行筛选。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白居易的生平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学生对《琵琶行》的写作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具体制作影视短片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二)对“琵琶曲”描述的渗透

在《琵琶行》中,诗人白居易具体描述了琵琶女第二次的弹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文通过一组组的比喻,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上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技艺高超。学生如果对这一段文字不能理解,那么是无法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的,也就更谈不上感悟这段文字对音乐的描述了。对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描述通过影视短片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所感悟。由于这段音乐的描写其实就是琵琶女身世的表现,因此可以结合琵琶女自述身世的文段进行编剧,在网上搜集一段与琵琶女弹奏的曲子相类似的音乐作为背景,演绎琵琶女的一生,同时在字幕处理上将诗中的这些内容呈现出来。

(三)对诗人身世的渗透

诗人白居易之所以“青衫湿”,是因为与琵琶女产生了很强烈的共鸣,琵琶女遭人冷落抛弃的悲惨命运和诗人横遭贬谪的坎坷仕途有某种相似之处,琵琶女独宿孤舟、寂寞难耐之情和诗人身处穷乡僻壤、牢骚满腹、郁郁寡欢之心暗相契合。诗人对琵琶女的描述与同情,其实就是对自己“沦落天涯”的感慨。诗人对自己的身世也有一段描述,那么如何让学生加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制作一段关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前后,重点体现其被贬到江州之后的心路历程的短视频。

这三个影视短片的制作在专业技能的运用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在文字处理和编剧方面不甚相同。因此,对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字解读、处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应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具主动性和兴趣,因此在学习《琵琶行》的具体过程中,是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琵琶行》的内容进行“内消化”并最终达到影视短片制作这一专业课程内容对《琵琶行》学习的渗透。

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在讲授古典文学的时候,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特点,顺应学校的课程设置,把专业的课程内容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对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文化产生兴趣,接受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文明.论背景知识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恰当使用[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08):51-52.

[2]覃利娟.中职医药专业语文课程渗透国学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3(05):133-134.

[3]王海安.高教版中职语文古典小说教学分析——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6(11):13-14.

[4]翁文耀.职高语文教学中作者生平介绍的重要性[J].语文学刊,2013(06):149,161.

[5]肖英.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对接的探讨[J].语文学刊,2012(19):115-116.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专业课程渗透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