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3-07 11:21邹蕾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和视频的表达,这给以往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也能呈现更好的课堂氛围。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即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是当今教育的新态势。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将课本知识“转移”到自己的头脑中的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吻合建构主义理论的精髓,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

一、 信息技术让识字教学更趣味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基本以识字为主,学生年纪比较小,靠短时记忆常常是“前学后忘”。而且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课堂,对一二年级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也实在是缺少了些趣味。我们传统的课堂是利用挂图或者一些趣味卡片来辅助教学,希望通过卡片的不断变换,加深学生记忆。但常常是一堂课下来,老师很疲惫,学生的识记效率也不高。课后又通过反复地抄写、默写来巩固生字,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自从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境况不同了。按照汉字结构特点,多媒体课件演示出会意法、象形法、故事法等多种识字方法,一个个原本枯燥、生涩的汉字立时形象生动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清、蜻、情、晴、请、睛”这些字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它們有何特点。接着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两个字组合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部首还可以用红色标出。这样重点突出,既加深了认知,也能让学生一下学会一组字词。在学生读生字时,读对了即可出示拼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了解“青”是表音,而不同部首则是表意。多媒体的演示给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增加了一些新鲜感,学习效果自然好。学生学习汉字,有时会读了,但对字义不理解。比如学习“休”这个字时,教师可以根据象形字的特点出示一个人依靠着大树休息的图像,就能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识记。这种演示型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将汉字制作成各种图像,更生动直观,对学生而言也更有趣味。这种方式让学生觉得记忆汉字不再枯燥无聊,也有利于长时间记忆。

二、 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更形象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高段非常重要的板块。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不同的是,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多地顾及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以此达到教学目的。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学生在课前资料阅读过程中就能形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课文主旨充分把握。同时,信息技术在声音、图像方面的优势能让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这样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听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从对文章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秦兵马俑》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不可能每位学生都去实地参观。教师可以出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契合文字去感知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也可以播放兵马俑的相关剪辑影像,在指导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让学生能直观看到规模宏大的一号俑坑,感受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又如在《大江保卫战》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很多同学都无法想象官兵们战洪水的英勇场面。这时教师可以播放1998年洪水的相关影片,将文字直接转化为直观的影像,让学生感受洪水之猛、破坏之大,从而体会官兵们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感知人物形象。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最精彩的也许是教师口若悬河的描述与滔滔不绝的讲解。现在,这依旧可以是一堂阅读课的闪光点,但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呈现的声像俱备的逼真情境更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形象性。

三、 信息技术让作文教学更多样

作文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当今教育态势下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突破时空的限制,较难激活课堂,大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枯燥乏味。对学生而言,最苦恼的莫过于“没得写”和“写不清楚”“写不生动具体”了。因此除了丰富的阅读积累,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的革新也为作文教学助力。多媒体技术利用动态的画面,创造“真实情境”,为学生激发写作热情提供了很大帮助。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自然就有内容可写了。通过网络,又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山河湖海就在咫尺之间,从而打破了时空限制。因此,信息技术让作文教学更多样。

如写景类作文,有些孩子没有亲身游览过,那么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接将景观移入课堂之内。不管是云雾缥缈的黄山,还是波澜壮阔的长江,都能咫尺天涯,让学生“有的写”。又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活动中。学生看着活动的情景,注意力集中,情感投入,说出这个过程自然就毫不费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例文引路,同时用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将其写作要点或提纲出示,让学生从范文中找“灵感”,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

不可否认,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和视频的表达。图文声像的合体,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课堂教学更趣味、形象和多样。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也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2]胡明道.阅读教学现状探因[J].语文教学通讯,2004(7):6-9.

作者简介:

邹蕾,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