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ESP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走出困境

2019-03-07 11:21朱晓慧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进入2000年后,大学英语经历了两轮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要求,尤其是国际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大学英语的教学急需新的转型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国内英语教学方面的很多专家都提出了用ESP课程取代原先基础英语课程,至少是与原先的基础英语课程互相辅助进行教学的建议。然而在现实中,ESP课程的开设和授课却遭遇了从上到下的重重困难。本文将主要从教师角度,浅谈从ESP课程大背景下分析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及如何走出这些困境的可能尝试。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后续课程;大学英语教师

一、 现状分析

经历了21世纪以来的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在形式和方法上有了很多新的突破,这对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很好的尝试。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虽然经过了两次教学改革,但是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质量依然不甚满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依然不足,成效依然不明显。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国家丝绸之路的提出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而我们很多学生四、六级成绩很高,却依然不会说不会用。“英语作为一种衔接科技与财富的工具,使得印度这种表象落后的国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科技大国。而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什么外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结果会如此差强人意?”(王丽娟,2014:61)。

造成这种问题和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着‘学用分离的诟病,外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和学生把掌握课文中的单词、语法、理解课文难句、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作为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种学用分离、输入与输出脱节的教学方法是导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秋芳,2014:6)。

在这样的现状下,国内外语界的有些学者就提出了以ESP课程取代或补充现有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构想。例如蔡基刚就提出以ESP课程完全取代大学英语课程。类似的观点也得到了国内学者或完全或部分的接受和肯定。而对于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大学英语老师来说,这个转变却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容易。教师们在开课和授课方面都感觉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二、 困境分析

ESP课程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中文也成为专门用途英语。在我国常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具有英语语言学或文学功底的科班毕业生,所以对英语语法、句子结构、词汇构词等进行教学都不是问题。难点在于教学素材和专业知识结合,这让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感觉无所适从,困难重重。

(一) 专业知识缺乏

这是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无论是理工专业背景,如机械类、工程类、计算机类等,还是其他专业背景,如法律、艺术等,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都是跨专业跨领域进行教学。即便是仅仅掌握皮毛知识,都是隔行如隔山,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

(二) 打破现状的恐惧

大学英语课程虽然经过了两次变革,但是授课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材的基本素材和构成也基本没变。但是如果讲授ESP课程,很多老师则会有恐惧心理,害怕自己能力有限,害怕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害怕自己被时代淘汰。

(三) 对ESP课程的认识不全面

说到ESP课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有基本的认识。而ESP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虽说在学术界也存在着界定不清晰的情况,但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更是很难理解。很多教师简单地把它等同于学术英语,或者是英语授课的专业课。

三、 应对措施

(一) 完善知识体系

“实施这个系统工程好坏的关键在于广大英语教师的理念、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从本质上说,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是眼下最为迫切的任务”(文秋芳,2014:8)。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精通自身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多涉猎一些学科领域,熟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学科基本构成有粗略的概念,在接触到有关其他领域和其他学科的英文材料时,善于从自身专业角度分析材料的结构特点、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

这里首先要明确ESP课程跟学术英语的区别。“现在有必要进行一种更宽泛的ESP,即不是针对不同学科,而是针对不同学科中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这些学科首先关心的是交流和学习技能。ESP应该被看成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而非结果”(蔡基刚,2013:56)。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英语教师们普遍担心的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问题就不再是难以逾越了。

另外,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认为,“论及ESP师资问题时,很多专家和英语老师都认为EGP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是一种不错的师资配备方案……EGP教师与专业教师通过共同承担科研和教改项目;亦可以通过共同教授一门课程,一起参与ESP教学的讨论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刘欣,2013:87),这是一个很好的跨学科教学的尝试。

(二) 转变观念,走出舒适区

“随着大学通用英语和基础英语向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大学英语教师都面临着痛苦的转型,他们以往的知识,以往的理念,以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他们必须重新学习,重新上岗”(蔡基刚,2015:71)。因此,对于未来的很多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性一定是有的,这些不稳定因素也确实会给大学英语教师们带来很大的冲击,并在他们之中产生一定的恐慌心理。

但是,教师本就是一个“做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总是在一成不变的教材体系中教授语法和语言点,是没办法实现职业的突破和满足学生要求的。因此,大学教师应该要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必须走出舒适区,勇敢地充實自己,接受挑战。

四、 结语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弊端重重,课堂所教和学生所需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我们的教学困难重重。ESP课程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却是我们在尝试解决问题道路上的有益尝试,而且从长远来看理应是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勇于接受挑战,迎接革新,深化自身专业技能,拓展知识宽度,进行跨学科教学尝试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尝试,勇于走出困境,实现自身价值和教书育人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2]蔡基刚.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83-93.

[3]蔡基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回顾、问题和任务[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68-72.

[4]刘欣.试论ESP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规划的影响——从EGP教师到ESP教师的蜕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85-87.

[5]任荣政.ESP教师的标准、队伍建设及专业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3(5):76-80.

[6]王丽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运用于前景[J].外语教学,2014(7):59-63.

[7]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作者简介:

朱晓慧,北京市,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师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构建“专门用途英语+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中医药院校公外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理工科类ESP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