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2019-03-07 11:21郑冰心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中小学美术教学

摘 要:当前社会正处在信息化和大数据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领域也是受到巨大影响的领域之一。以往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无法得到体现,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本文以中小学美术教学为例,就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

一、 前言

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学习美术的過程实际上就是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之中,通常都是教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这一局面。美术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新美术教学模式、拓宽课堂教学容量,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 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美术教师要重视新课导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让学生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精力,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打好牢固的基础。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直奔主题,很多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教师就自顾自地进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吸收率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局面,美术教师可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集光、声、像于一体,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可视化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在《毛茸茸的小动物》这一课导入教学中,教师说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朋友,接着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雏鸡的图片,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只小鸡长什么样呢?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并让学生拿出抢答器抢答问题,这样的问题创设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小鸡给人一种毛茸茸的感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拿起桌上老师准备好的小毛球摸一摸,让学生感受一下毛茸茸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最后教师揭示“毛茸茸”这一主题,顺利导入新课。再如,《色彩的魅力》一课导入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四幅福州与银川的风景照片,利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地色彩的异同点,让学生在两地的照片中,运用画笔工具圈画出“三原色、三间色”,这样的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与关注,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两个课例的导入部分,信息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生动的感受和体验。

三、 通过信息技术引导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教学要求,美术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体验。例如,《毛茸茸的小动物》一课中,教师在学生体验了毛茸茸的小球之后,让学生用墨块在纸上画出毛茸茸的感觉,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运用水墨表现毛茸茸的感觉。学生画好之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选出本小组中最有毛茸茸感觉的作业,运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全班同学用“IRS反馈器”对上传作品再次进行评价、选择,选出全班最能表现毛茸茸感觉的作业。

在学生投票后,教师可以根据投票产生的柱状图信息,找到得票数最高的那张最有“毛茸茸”感觉的作业,将其展现出来,让这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画出毛茸茸感觉的,教师根据对学生的绘画方法进行补充和示范,总结出这种中国画的笔法被称之为“湿笔点厾法”。

像这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的自主探究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了解自己小组同伴的探究结果,也能及时了解不同小组同伴的学习情况,能将探究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得到同伴的帮助、教师的点评与辅导。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了解学生探究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示范、讲解,让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当然,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的自主学习,不仅在美术技法学习上可以进行,在美术作品赏析中也可以探究。在教学中,鉴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只有先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才能引导学生创造美。信息技术具有的交互性特征,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容量进行拓宽,引入贴近教学内容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评论赏析,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例如,在水墨画《大狮子》一课学习中,教师选择了徐悲鸿的《侧目》和韩美林的《狮子》开展比较欣赏。教师设置学习任务单,发送给每个小组的平板电脑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自主学习,讨论分析狮子的“眼神、鬃毛、动态”等方面如何运用不同的笔法、墨法,表达出画家不同的情感,理解中国画“寄物托情”这一独特表现手法。小组将自主学习结果填写在任务单上,发送给教师。各小组的任务单即刻展示在屏幕上,同学们马上可以看到不同小组的意见,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单上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引导赏析。

有了信息技术的助力,自主学习的结果能在课堂上及时呈现,学生间能取长补短,引发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碰撞艺术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 借助信息及时反馈,提升综合素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最后作品的展示部分,而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开展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抢答、随机抽人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针对某一作品或者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能力,是新时代公民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再如,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希沃助手、Hiteach系统的拍照功能等新技术,展示学生从草图设计、修改、制作、成型等一个完整的创作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跟踪一个学生进行完整拍摄,作为典型范例讲评,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根据同一个环节中学生出现的相同问题,利用拍照上传电脑屏幕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所在,教师再组织反馈、讲解、示范等,解决问题。这样的评价对于教师来说,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来讲能在过程性评价中及时了解同伴的创作方法与手段,能得到更好的启发与借鉴,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能给同伴提出更优化的建议,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素养。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与传统美术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小学美术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将其价值最大限度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的课堂,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和艺术修养,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打好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雱,陈锐.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以“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课程内容学习为例[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7(9):136-138.

[2]田金良.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9):167+169.

[3]谷红霞.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44-46.

[4]岳亚鑫.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7(2):107-108.

[5]徐浩艇.谈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改革与高师美术教育的转变[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8-102.

作者简介:

郑冰心,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中小学美术教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