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探究

2019-03-15 14:20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一带一路俄罗斯

王福君

(鞍山师范学院 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产能合作是指富余优势产业的国家或地区在跨国或跨地区之间重新进行富余优势产业配置,凭借产业转移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并同时帮助输入国建立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产能合作包括产业输出和能力输出两部分,是以往传统的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能力输出的重大转变。当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铁路、电力、汽车、通讯、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集聚了大量富余优势产能和资金,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地理位置相连,加之缺乏资金,制造业发展不足,对铁路、电力、汽车、通讯、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发展存在需求意愿,具备承接中国富余优势产能和资金转移的条件,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合作发展的利益诉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出现合作方式多样化、合作领域广泛、合作产业高端化和重大合作项目进展稳定等新趋势,呈现从传统的以单纯产品输出为主向资本、技术输出带动商品输出转变的特征。这种转变为国内产业升级开拓出更大的空间,有利于我国把富余优势的劳动、资本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集中资源发展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有利于提高承接国工业化水平,促进承接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3月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2016年4月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并指明了路线图[1]。

一、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理位置相连、资源禀赋互补,制造业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都为两个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中国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东北地区是农业结构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的区域[2],种植业发达,森林、草原、湿地、渔业等资源丰富,丰厚的自然资源及其合理的地域匹配为其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先天优势。东北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先进的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缩影。东北地区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重工业占比高达 80%以上,拥有强大的重工装备制造集群;是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拥有矿产、油气等丰富优势产能,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燃气生产基地、木材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然而,东北地区相对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来说,第三产业外向服务化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不够,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不高。目前,伴随着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实施,东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顺利[3],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区域经济板块已经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集群,为中国东北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产业发展情况

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能源出口占世界石油贸易的 12%,世界天然气贸易的 25%,世界煤炭贸易的 12%[4]。俄罗斯远东是俄罗斯最大且最不发达的地区,占全俄土地面积的36.4%,而创造的产值却只占全俄罗斯的6%,粮食生产只占全俄罗斯的0.6%。俄罗斯远东地区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稀少,人口密度相当于 1.2 人/平方公里。俄罗斯远东地区有116 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两地,经济发展以油气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2016 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开采原油 6 900 万吨,开采天然气 328 亿立方米,开采煤炭4 230 万吨。俄罗斯远东地区工业产业以能源原料开采和初级加工为主,消费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不足,此外还有采矿、森林加工、渔业和鱼产品的加工等初级产业[5]。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产品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和煤等初级产品,2015年出口碳氢化合物和煤占全部出口产品的61.5%,占全俄碳氢化合物出口总量的40%左右。俄罗斯政府基于维护远东地区地缘政治安全、防止人口大量外流以及平衡俄罗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力度,先后出台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 2013 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2007 年)、《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10年)、《超前发展区法》(2014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采取了成立远东发展部、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设立远东发展部分部、启动俄远东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自由港[6]等一系列行动,准备把远东地区建设成为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开放的窗口,但其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深加工能力仍然薄弱。

二、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现状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主要在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和农业四个领域,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铁路、汽车制造、建材建筑、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钢铁、建材、化工、轻纺、有色金属、电力、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一)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开展铁路、公路、港口、航空和国际交通走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18个跨越式社会经济发展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其中同江-下列宁斯阔耶跨境铁路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 阿穆尔河)公路桥、“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建设最有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其中加快跨境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两大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和中俄学者的广泛共识[7]。这不仅能够完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运输能力建设,而且还能够使中国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业的过剩优势产能和相关施工机械、建材、制造设备、建筑材料等产品输出到俄罗斯,为促进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开拓国际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能源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以自然资源合作为基础的能源产能合作已经取得很多显著成果,实现了双方从能源原料向能源消费品合作的转变,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合作的转变。从1992年开始,中俄双方陆续开始商谈石油、天然气、煤炭领域的合作,先后签署了《关于扩大原油贸易合作的协议》《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中俄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协议,协议规定俄罗斯在未来 25 年内每年向中国输送原油 4 600万吨,在未来 30年内每年从东气管道对中国供应 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未来5年内每年至少向中国出口1 500万吨煤炭,而后20年将会增加至2 000万吨。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俄两国先后修建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中俄石油管道二线、天然气管道东线和天然气管道西线。目前,中俄双方能源领域的产能合作已经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渡到能源深加工环节。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合资炼油厂项目,如中石化俄罗斯远东炼油厂项目位于基洛夫斯基镇,除炼油厂外还配套修建发电厂、输油管道和港口码头。煤炭领域的合作主要在煤炭资源开发及加工转化、煤炭机械贸易与服务、煤炭工业设计三个方面,中国向俄罗斯提供60亿美元贷款,共同开发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及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和购买挖掘设备等。2018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煤炭2 720万吨,比2009年增长1.27倍。

(三)制造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历史较长,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得东北地区制造业基础相当雄厚[8],是中俄两国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制品业、服装制造业、矿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等。截至2016年,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机械设备主要为电信和录音设备、电气机械和仪器及零件、通用机械设备及零件、道路车辆设备,分别占 2007—2016 年中国对俄出口机械和运输设备总额的 25%、21%、18%、15%[9]。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参与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水泥、钢铁和化工等领域的产能合作,竞争激烈。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开始从双方需求平衡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从传统的制造业产业开始向新兴产业合作转变,表现为从早期的冶金、石化、造纸、林业加工等行业向飞机制造、汽车品牌等高端装备领域合作转变。早期有中国黑龙江省黑河梦兰星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阿穆尔州别廖佐夫卡镇投资建设炼油厂和水泥厂;黑龙江天狼星控股集团在阿穆尔州超前发展区投资的石化、水泥行业;中国辽宁旺裕和投资有限公司和俄罗斯萨哈林州政府投资建设的木材加工;俄罗斯远东林业公司与中俄投资基金计划开展建设的远东林业深加工中心等;后来发展到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与阿穆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公司的合作[10];黑龙江金海公司在阿穆尔共青城投资建设的 HOWO 汽车品牌组装厂等合作项目。

(四)农业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远东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但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落后于中国东北地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农副产品加工领域主要的投资者。2018年2月,中国农业农村部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签署了关于共同制定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的谅解备忘录,其中尤以黑龙江省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的农业产业合作园区最为出名。黑龙江省东宁市华信集团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建立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从事农副产品养殖、种植、深加工、运输和销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在俄罗斯远东犹太自治州租赁105 万亩耕地,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等;黑龙江省绥芬河、林口、宁安等市县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境外农业深加工合作、蔬菜水果批发等项目;中国“北大荒”公司在滨海边疆区开办从事大豆、玉米、饲料配制和海产品出口的农业企业。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集团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罗里区投资建设5个现代化示范农场,形成以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为主的海外农业产业示范园[11]。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其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之间林产品进出口量最大,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东宁市、绥芬河市等对俄口岸城市都建立了木材集散批发市场,从事俄罗斯远东地区原木交易,交易量占俄罗斯远东地区原木出口总量的 87.8%。东宁吉信工贸公司在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以合作合资方式承包 6 个林场,每年向俄罗斯和中国提供近10万立方米原木。2017年中俄政府首脑第 20 次例会上签署了远东发展基金会和亚太食品基金会管理公司成立中俄远东农工业发展基金的协议,这为与中方金融机构合作和俄企在华开展业务提供良好范例[12]。

三、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双方合作的认知与理论准备不足

中俄经济合作得到俄罗斯相当部分的学者、官员、民众的拥护,但双方合作依然面临来自双方认识和心理方面的挑战。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民族主义心理使其在合作中始终对中国存有戒备,有超过一半的远东居民把中国视为俄罗斯东部安全的主要威胁。俄罗斯对中俄双方在远东地区的合作存在着矛盾心理,一方面期望蓬勃发展的俄中区域联系成为俄罗斯远东开发新战略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另一方面却通过联邦和省级政策极力抗衡中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阻止大量中国人口的进入。俄罗斯对“中国威胁”的认知除了历史领土诉求担忧和人口扩张外,还对粮食、能源、生态、金融、租赁等对农业用地归属等方面安全问题更为关心。所以,俄罗斯对中方提出的能源之外的贸易、金融、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并不是很积极。在中国东北地区,改革计划经济遗留的旧体制旧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改善投资环境等短板建设依然艰巨;国内尚未建立健全的中俄产能合作机制体制,还没有清晰、健全的政府支持政策真正落实下来;国内企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缺乏前期调研和长期规划,缺乏投资项目落地后配套政策的跟进,缺乏熟知俄罗斯工程核算、技术规范、知识产权等方面知识的人才……这些不足制约着双方的深入合作。

(二)中俄双方缺乏有效的互信机制

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制的国家,中俄之间双边合作的很多项目都缺乏统一的计划和安排,而且大多数合约都是意向书,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中俄两国及其企业的长远发展缺乏法律依据保护,其根本原因在于中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的非对称性发展,导致中俄双方更多地关注政治层面因素,而忽视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要求主动建立互信机制。另外,区域外美国等西方国家介入东北亚地区事务、原独联体部分国家倒向北约以及许多悬而未决的领土与领海争端问题,使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出现持续恶化趋势,政治上的孤立使俄罗斯在困境时更多地想借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增加与西方国家抗衡的砝码,扩大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回旋余地,而不是真正地从经济角度思考如何建立合作协调机制来进行中俄产能合作。

(三)俄罗斯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不完善

国际产能合作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铁路、公路、港口、仓储等交通运输及物流信息管理设施陈旧且不足,交通运输体系不健全,且运输成本高,这些硬件环境设施不完善问题依然影响着两国制造业领域实质性产能合作的推进与扩大。俄罗斯远东地区加大经济开放力度的政策不成熟、不到位,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制度等不完善;俄罗斯与国际标准差别较大的自成体系的“俄罗斯标准”以及不同地区税务优惠政策不同等,使外商投资面临较大风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金不在俄罗斯国家担保范围之内,国家的担保机制不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滞后,地方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严重,外商投资手续烦琐,办事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总之,俄罗斯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风险、制度风险、腐败问题和低下行政效率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产能合作。

(四)俄罗斯国内政治因素的制约

中俄国际产能合作受俄罗斯国内政治因素制约很大,一是对俄罗斯而言,中国始终是一个“备选”答案,只有在俄罗斯面临困境时才不得不选择中国;二是“中国掠夺俄罗斯资源”“中国移民威胁论”等思想在俄罗斯国内民众心中根深蒂固;三是俄罗斯对中国富裕优势产能国际化有误解与忧虑,担心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13]。从长远战略考虑看,现代地缘政治的核心是对能源控制权的争夺;从能源储量、开采与出口角度来看,能源产业一直是俄罗斯的主导产业,能源产值已占到俄罗斯工业产值的30%以上。所以,俄罗斯政府加强对国家经济干预的能力与力度,首要体现在国家对能源产业的控股力度。俄罗斯在独立伊始,对与中国能源领域合作有所顾虑,存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能源和原材料附庸的担忧,导致其能源合作的重点是西方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由于日本等西方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的介入,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受阻,合作内容单一,而且远东地方联邦从解决当地就业、税收和过境收入等目的出发,更希望能源管线在远东地区经过并在沿线建造能源产品加工企业。俄罗斯东部地区处于地缘政治敏感的东北亚地区,由于历史、民族、领土等原因使之存在严重的分离倾向,加之经济发展落后于同处于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中国,易导致因经济差距过大助长的分离倾向的发生。但不发展,更会加大远东地方联邦与俄罗斯中央政府的背离,因此,俄罗斯中央政府在远东地区能源开发上一直持谨慎的态度,避免加重分离倾向。中俄两国之间“政热经冷”,缺少加强经贸合作的有效平台[14],以及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地方联邦更看重外国资金对地方的投资,这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加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着眼双方需求,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全球产业链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东北地区亟须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而俄罗斯受欧美经济制裁、地缘政治、国际油价下跌以及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落后的远东地区也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因此,中俄双方基于产能合作的需求基础、产业基础、地缘关系基础,需要着眼双方需求,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来开展产能合作。俄罗斯实施远东大开发战略、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矿业转型升级、跨西伯利亚铁路改造、统一高铁网络建设、国际油气运输管道建设、俄罗斯北方海上通道建设、蓝色经济通道建设以及东北至俄罗斯远东陆海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等举措,都为中俄基础设施建营一体化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这些大通道建设将会带动通道沿线海港码头、运营船只、海洋导航和通信系统、海上紧急救援等领域广泛合作。制造业是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产业,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都面临着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高端价值链和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任。中国东北地区在制造业领域拥有丰富的产能、经验和人才,但在高端技术、高端装备方面仍需要大量进口;俄罗斯远东地区制造业水平落后,但在航空航天、军工、新材料等方面优势明显,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今后双方在高端技术、高端装备领域产能合作潜力较大。现阶段中俄农业领域产能合作主要以农业开发为主,局限于农业种植和农产品贸易,处于农业产业链最低端,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科技服务等高端环节合作较少,今后应以复合型现代农业合作园区为依托强化农业领域全方位和全产业链产能合作。在能源领域,两者产能合作的互补性很强,俄罗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各有两条输油管道线和输气管道线;中国东北地区有完善的石油加工体系,炼油产能强,面临着从原油开采向石化工业转型,能源需求大。今后两国应不断深化能源产业上下游合作,以合资方式形成中俄全产业链能源合作,延伸油气产业下游产业链,直接转化为能源消费品。着眼双方需求,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今后应建立双方共赢的产能合作互信机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能合作高效化、合理化和减少各种冲击带来的损失,积极落实双方政府的各种意向,并在实践中迅速贯彻执行。

(二)放眼东北亚,建立产能合作共同体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的产能合作都必须置身于全球产业链中,很难做到自我循环。东北亚地处“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的枢纽地带,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其局势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日本、美国、中国、俄罗斯、韩国、蒙古、朝鲜等国都希望强化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因此,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产能合作必须放眼东北亚,从政治、制度等角度保证两地产能合作在顶层设计、政策框架、风险防控、法律保障等方面得到充分支持。由于历史战争、周边领土、意识形态等问题以及日美同盟演变、朝鲜半岛局势紧张造成的美韩关系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东北亚地区国家都不愿意支持以日本为主导的产能合作,而由于朝韩的敌对状态会加大韩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铁路运输、管道运输连贯并轨的风险和成本[15],朝鲜、蒙古又不具备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势,因此,东北亚地区产能合作主要集中在中俄之间。着眼东北亚未来发展,中俄之间在能源领域必须建立能源合作安全共同体,防备以日本和韩国依附美国来主导的石油战略储备;在制造业领域,中俄之间本着合作共生共赢原则建立中俄产业链共同体。中国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各国中以原材料产品和装备类产品为主的工业经济较为发达,有现代化的设备设施、技术人员等,其东临日本、韩国,西接蒙古,北靠俄罗斯,交通通达性极强,可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建设地区性物流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北亚及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的80%左右[16],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本身和整个国家发展乃至俄罗斯在世界地位得以巩固的需要[17]。因此,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应该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重点推进两国通过“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开展合作。中俄产能合作的核心是企业合作,中国政府应积极出面推进中国企业对接俄罗斯标准,通过扩大技术规范标准,推进中国企业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资金、技术、人力、管理与品牌的综合竞争优势。两国政府应以利益分配共生机制和产能合作协调机制为主建立东北亚丝路带,优化产能合作共生环境,降低两国在合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两国资源配置效益和投资效益,进而发展到与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18]。

(三)展望未来发展,共同推进两国产业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地缘经济已成为影响地缘政治的关键因素。亚太地区经济崛起已成定局,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促使东北亚地区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在基础设施领域,充分发挥两国综合优势,在原有施工总承包和 EPC 总承包业务基础上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即采用“EPC+”基础设施建营一体化合作模式,全流程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运营和管理。借助中俄蒙经济走廊、欧亚大通道、中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北方海上通道、贝阿铁路和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现代化等交通走廊合作项目,实现高铁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度合作,增加生产性服务投资,不断向工程承包产业链的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建立全产业链循环系统。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以高科技产业园为合作平台,加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铁轨道、海洋工程、智能电网成套、石化等高端装备以及通信、新材料、环保节能、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能合作,共同满足中国和世界市场的需求。在能源领域,中俄双方应该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加强在新能源开发、能源深加工技术和新能源装备等方面合作。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于新能源、节能技术、新能源设备等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型新能源设备基础雄厚,以及在俄罗斯重新崛起对抗美欧的前提下,其能源开采以及深加工设备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必将受到美欧金融资本意志限制的。中国企业可以采用股权转让方式积极参与资本密集型的海上平台、液化天然气项目、新能源、节能技术等能源相关领域的产能合作,联合开发油气项目和发展油气下游产业,提高石油加工深度和石油加工效率。铺设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开发的重要环节,中国企业应多考虑完善能源通道的互联互通,增加能源运输的多样性。俄罗斯为发展农业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给予外资投资更多优惠政策,加大农产品精加工、木材深加工等行业产能合作。黑龙江农垦、吉林农垦等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并购方式建设中俄复合型现代农业园区,以种植业为主导延伸农业产业链,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科研培训、科普教育、农业科学技术合作、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中俄两国立足于各自在农业、林业及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利用跨境电商销售渠道,将中俄绿色有机食品销售到中国及其他国家,用中国优质产能和装备带动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产品加工升级,共同促进中俄两国农业产业链全方位发展。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给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进一步加强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双方可以通过建立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来建立健全“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加快推广“经认证的经营者”国际互认合作,在金融融资、教育服务、高科技、环境保护、次区域开发、水资源等多领域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合作,共同推进中俄双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一带一路俄罗斯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