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

2019-03-18 02:06索贵彬朱志芸
当代经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空特征县域经济京津冀

索贵彬 朱志芸

摘 要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目标。文章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县域经济演变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分布格局显著,呈现稳定的“1个主峰、多个次峰”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主峰规模远大于次峰;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并存,且空间格局多年来基本未发生变化,石家庄作为冀中南地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京津冀;县域经济;时空特征

[中图分类号]F207;F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2-0049-04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增长,生产要素、贸易往来、知识传播与技术扩散等在空间内加速流动,空间关联性与依赖性日渐加强,但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等差异使得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区域间经济差距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发达地区的资源过度集中将使得落后地区的经济难以实现长足发展,这将弱化区域间分工与协作,并导致两极分化愈发严重。当前有关区域差距的研究已由省级尺度向市、县域等微观尺度转变[1-2]。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热潮,已有学者关注京津冀区域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空间溢出与演化机制[3-4],但研究的视角和重点各有不同。

京津冀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腹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借鉴区域经济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区域县域为研究单元,以县域人均GDP为研究对象,以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时间集聚特征,以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集聚特征,以此来研究京津冀县域经济时间集聚分布特征和空间相关性,为研究京津冀区域县域经济的特征和演变提供新的解释视角及理论支持。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

本文以京津冀县域经济为研究单元,试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索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的时间集聚分布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并揭示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差距。关于县域经济单元的选取,以往文献[5]的做法是将各地级市的市辖区统一合并为城市辖区。本文认为,市辖区作为城市核心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中心,与县域行政区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市辖区作为县域经济并不合适。本文县域单元的选取以2016年行政区划为基准进行调整,未包括市辖区,但包括了刚刚撤县设区的部分县域,最终确定了157个县域单元(包括北京市10个、天津市9个、河北省138个)。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人均GDP表征县域经济增长水平,研究时间范围为1993~2017年,所需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政府工作报告。

三、京津冀县域经济增长的时空特征

(一)县域人均GDP的时间集聚特征

为探索京津冀县域人均GDP随时间演变的集聚差异及离散程度,采用高斯正态分布的非参数Kernel核密度函数,选择1993、2001、2009及2017年4个年份为观测时点进行核密度估计,得到不同时点的分布状况(见图1),波峰的高度反映不同县域人均GDP的集聚程度。通过观察分布图,可得出以下结论:①京津冀县域人均GDP整体上呈现出从左至右、波峰从高到低的“1个主峰、多个次峰”演变分布特征,显示出京津冀县域经济增长随时间变化而稳定提升的走势,多数县域由低水平集聚逐渐向“高—低”数量差异缩小的趋势转变;②“1个主峰”聚集了多数的贫困县域,“多个次峰”则分布了较富裕县域,虽然规模有所扩大,但仍远不及主峰,因而在研究期内贫富差距是长期存在的,即多数贫困县域与少数富裕县域长期并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经济差距;③京津冀县域经济整体上有了长足发展,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差异性导致波峰变化的两极分化趋势,“俱乐部收敛”特征仍然显著。

(二)县域人均GDP的空间集聚特征

为进一步探索京津冀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接下来采用全局Moran's I 指数和LISA集聚的方法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Moran's I指数采用边界相邻原则(Contiguity Edges only)将空间关系概念化,并进行ROW标准化(见表1)。结果显示,京津冀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即存在正向的集聚和依赖特征,但该正向关系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走势,集聚趋同性在增强。在此基础上,在95%的置信区间下,将京津冀县域人均GDP划分为4种高低不同的类型:①高高集聚(High-High),县域自身与周边县域人均GDP都较高;②低低集聚(Low-Low),县域自身与周边县域人均GDP都较低;③高低集聚(High-Low),县域自身人均GDP 较高,但周边县域较低;④低高集聚(Low-High),县域自身人均GDP 较低,但周边县域较高。据此做出1993年与2017年县域人均GDP的LISA集聚图(见图2)。

限于文章篇幅,只列出了1993年和2017年的LISA集聚圖,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①在整体上的共性表现为,京津冀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为核心的高高集聚,张家口、保定、邢台、邯郸等城市县域为外围的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京津唐地区县域经济增长仍占据主导地位[4],对应着Kernel密度曲线的“多个次峰”,空间格局多年来基本未发生变化,且高低集聚、低高集聚的县域大都分布在京津唐地区周围,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②冀中、冀南的多数县域的空间集聚格局并不显著,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显著,未形成辐射冀中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并不显著;③低低集聚区域的空间格局变化较稳定,对应着Kernel密度曲线的“1个主峰”,一方面受自身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周围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关联。总体而言,京津冀县域间经济增长仍然不均衡,河北省县域与京津地区间差距依然较大,仍旧呈现以京津唐地区为核心向外围扩散的空间溢出格局,石家庄作为省会仍未形成对周围地区的空间溢出,成为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仍需很长的一段路。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借助Kernel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1993~2017年京津冀地区157个县域人均GDP演变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整体上,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的“俱乐部收敛”特征显著,其中Kernel密度估计显示京津冀县域人均GDP整体上呈现出从左至右、波峰从高到低的“1个主峰、多个次峰”演变分布特征,主峰的规模远大于次峰;Moran's I 指数显示京津冀县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LISA集聚图显示京津冀县域经济呈现出以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为核心的高高集聚,以张家口、保定、邢台、邯郸等城市县域为外围的低低集聚的空间格局,且空间格局多年来基本未发生变化,石家庄作为冀中南地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显著。

习近平總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目前,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京津冀三地要持续推进协同发展战略,促使县域经济由“俱乐部收敛”向均衡发展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一盘棋”思想,实现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要在顶层设计中将县域经济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三地要在立足于自身的区位、资源、环境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通过科学、合理地构建产业分工格局,实现三地县域经济融合、联动发展。要聘请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产业规划单位对县域产业进行规划设计,突出地方特色。

河北省要把协同发展主线贯穿发展全过程,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联盟桥梁纽带作用,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领域与京津实现全方位对接。要紧紧抓住京津产业外迁的重大机遇,加强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优质承接平台,力争优势品牌企业落户河北,逐步形成协同发展、错位竞争、功能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石家庄要坚持创新发展,打造京津冀第三增长极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河北省的经济、科技、金融中心,在区域发展中未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石家庄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对接京津中,深化产学研合作,把科技人才优势变成地方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省会经济、科技实力,并带动周边县市和冀中南部县市共同发展。

(三)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

县域城镇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小而散,县城建设滞后、吸纳能力不足。针对京津冀区域县多、县小的特点,应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实现提高质量和扩大规模相统一、产业壮大与人口聚集相协调。要合理布局县城和工业园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发展,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县城集中,着重解决县城发展缺乏产业就业支撑的问题。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推动一批县城建成中等城市,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微中心。

(四)优化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京津冀区域各县市要全力营造和谐有序、高效务实、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吸引高端要素聚集;要美化城镇环境,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建立精细化城市管理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县城容貌整治,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畅通工程;要改善修复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熊薇,徐逸伦,王迎英.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2):224-230.

[2] 任宇飞,方创琳.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尺度生态效率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87-98.

[3] 张学波,陈思宇,廖聪,等.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J].地理研究,2016,35(9):1753-1766.

[4] 唐秀美,郜允兵,刘玉,孙超.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3(6):1089-1098.

[5] REY S J. Spatial Empirics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Convergence[J]. Geographical Analysis, 2001, 33(3):195-214.

[6] 闫军印,侯孟阳.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基于Kernel密度和马尔可夫链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9):88-93.

猜你喜欢
时空特征县域经济京津冀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