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运动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2019-03-22 11:07国翠翠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冲撞开放式身体

国翠翠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开放式运动技能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尔顿提出的,他根据运动技能的不同特点,将运动技能分类为开放式运动技能和闭锁式运动技能,目的是更好地根据某一类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出更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训练。而开放式运动技能由于更容易受情景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在做动作前不能预先判断周围情景的变化,而要根据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迅速地做出反应。 这种临场应激性就给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不可控因素,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存在运动风险, 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方法对运动风险进行防范,是该研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1 开放式运动技能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1 开放式运动技能特点

对于开放式运动技能来说, 其主要特点有:(1)临场应激性。 运动员要根据周围情景的变化迅速地做出反应。 例如,在足球传球的过程中,一名队员要接同伴的球,这名队员不能预先知道来球的速度、方向、对方球员的位置、动作,而要根据突如其来的变化迅速做出动作;(2)瞬时反应性。是指运动员做动作决定的速度,包括大脑的反应时和肌肉的收缩时;(3)瞬时决断性。在做动作时强调动作的准确性。例如,我们在射门的过程中只会看球是否射进球门, 而不会纠结于运动员的射球姿势是否标准, 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能灵活运用所学技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开放式运动技能,张晋教授根据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 双方队员是否有身体上的冲撞, 将开放式运动项目分为身体冲撞型项目和身体不可冲撞型项目。 其中身体冲撞型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散打等;身体不可冲撞型项目包括羽毛球、排球、网球等,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运动风险也会存在差异。

1.2 研究意义

对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运动风险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以上的特点, 还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对开放式运动项目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运动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不断下滑,各高校积极开设多种体育课程,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运动风险的出现,学生骨折、扭伤、课上晕倒等现象屡见不鲜。 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教学不同于闭锁式运动技能,学生在学好运动技术的同时,还要有良好地运动实战能力。在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要采用教学比赛形式进行教学,比赛中各种情景的变化,都有可能造成运动风险的存在,教师的高度重视,必要的风险防范是保障课堂顺利进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2 问卷的调查实施情况

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 从河北师范大学普体学生中选取400 人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身体冲撞型运动项目(篮球、足球、跆拳道、散打)200 人,身体不可冲撞型运动项目(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200人,男女比例均为1:1。得到有效问卷398 份,有效率为99.5%, 其中身体冲撞型运动项目得到有效问卷200份,身体不可冲撞型运动项目得到有效问卷198 份。采用专家评定和重测法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内容的效度比为0.89,信度系数为0.97,符合统计学研究要求。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中存在的主要运动风险分析

在开放式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存在的运动风险主要包含运动损伤风险、运动环境风险、运动疾病风险、运动心理风险及意外伤害事故风险五大类。 其中运动损伤风险和运动环境风险所占比重最大,意外伤害事故风险所占比重最小。运动损伤风险主要包括关节炎、韧带肌肉拉伤、脱臼、骨膜炎等;运动环境风险包括运动场地、器材、天气、运动情景等因素;运动疾病风险主要包括运动性昏厥、运动性水肿、运动性贫血等;运动心理风险包括情绪、意志、态度、自我意识等消极表现;意外伤害事故主要指不是由于教学造成的运动风险。

3.2 有冲撞型运动项目存在的运动风险分析

对于身体冲撞型的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运动风险主要是运动损伤风险(56.3%)和运动环境风险(32.6%),运动风险的出现与学生自身素质和比赛练习环境的不可控性有关,运动损伤的部位多发生在下肢,以踝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为主。身体冲撞型项目在比赛和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受场地、 对手和同伴的影响,出现较高的运动环境风险。

3.3 无冲撞型运动项目存在的运动风险分析

对于身体不可冲撞型的运动项目, 其运动风险主要是运动损伤风险(47.2%)和运动心理风险(26.2%),学生的运动损伤部位多存在于腰部、膝部及肩部,以关节炎和韧带肌肉拉伤为主,这与运动项目的特点相关。身体不可冲撞型运动项目, 在教学比赛中双方分属不同的场地进行隔网对抗,没有身体上的碰触,同伴队员之间也没有大幅度的过激行为, 这时运动员的运动风险主要体现在比赛中的心理压力上, 运动员比赛时的意志品质、自我意识、情绪变化都是造成运动心理风险的主要原因。

3.4 男女生在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中的风险差异分析

女生在开放式运动项目中主要的运动风险为运动损伤风险和运动心理风险, 而男生在开放式运动项目中主要的运动风险为运动损伤风险和运动环境风险,说明女生在开放式运动项目学习中, 自我保护明显高于男生。由于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程中更容易出现高焦虑的倾向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自信心、自尊心容易受挫, 所以较男生更容易出现运动心理上的风险, 而男同学由于先天身体上的优势参加运动的次数较女生多,运动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肢体上的碰撞,较女生更易出现运动环境上的风险。

3.5 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中运动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有122 名学生认为运动风险的发生属于个人原因造成的,约占31%,发生运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有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按教师要求练习,准备活动不充分,在学习技术掌握不好时不主动上进,自甘堕落,造成运动损伤和运动心理上的风险;有187 名学生认为运动风险的发生与教师有直接的关系,约占调查人数的47%,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方法、运动的负荷安排不合理,同时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教育较少,造成了运动风险的存在;还有58 名同学认为运动风险的存在与学校器材的老化、场地的限制有关,在教学的过程中易出现安全隐患。此外,先天性疾病、天气变化等也是造成运动风险的原因。

4 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4.1 根据不同类型开放式运动技能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身体冲撞型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减少比赛人数进行练习(如3 人制篮球、3 人制足球等),用小规模的比赛练习代替正规的比赛,像跆拳道、散打等项目,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增加防护用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于身体不可冲撞型运动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轮换对手进行练习比赛, 减少成功与失败时的情绪变化,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少心理风险的出现。

4.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严格控制运动负荷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选择相适宜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必要时对学生进行脉搏监测,了解负荷情况,并告知学生。 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所安排的内容进行练习比赛,对整个课堂的人员分布、学生行动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4.3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医务监督及场地设施的安全检查

教师在每次上课时都要告知学生具体的课堂安排,严格要求学生体育课上的着装,并进行安全教育提示,增强学生对运动风险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增强运动风险的应急处理能力。对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在课堂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因疏忽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对教学的场地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风险,课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器材要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猜你喜欢
冲撞开放式身体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为什么鸟群飞行时不会彼此冲撞?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圣诞袭击”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