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与广东省新一轮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比较研究

2019-03-22 11:07宗胜旺石云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两地广东

宗胜旺,石云生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

国务院于2014年9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的举措,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北京市、广东省分别于2018年8月22日、2019年4月20日发布了《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京教计〔2018〕20号,文中简称“北京方案”),《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文中简称“广东方案”)开启了两地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为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文献研究的资料。

1 北京市、广东省两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异同

“北京方案”和“广东方案”都是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主要依据, 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在现有基础上开展的对于考试招生制度的全面改革;“北京方案”对于“广东方案”而言,改革步伐较快,彰显了首都特色;“广东方案”较为积极稳健,循序渐进。

1.1 两地方案的相似之处

1.1.1 在改革原则、目标、方向上与国家文件高度一致

“北京方案”和“广东方案”改革原则、目标、方向上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保持了高度一致性, 体现了考试招生教育制度改革的整体性与协同性,都做到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平公正”的高校考试招生管理体制为目标, 在改革主要任务与措施上都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综合改革”及“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方面,制定了较为具体改革措施。

1.1.2 在具体改革措施的制定上较为细致、明确

“北京方案”和“广东方案”对于高中学业考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及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较为全面与详细,在改革措施上较为细致与明确。

1.2 两地方案不同之处

1.2.1 在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上,北京方案更能体现地方特色

北京方案明确提出“主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宜居之都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指导思想;在工作原则部分“北京方案”把“立足首都实际”作为主要原则之一,提出要“主动适应首都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以首善标准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2.2 两地方案差别主要体现在高考综合改革上

(1)考试形式及科目上有较大差别。

“北京方案”在高考综合改革的考试形式及科目上采用“3+3”模式,3 门统考课及3 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广东方案”在考试形势及科目上采用“3+1+2”模式,3 门统考课、物理及历史2 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 门,加上在其他4 科中自主选择2 门组成。 “北京方案”考试模式对于广大考生来讲,面临的选择更多[1],给教育部门与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与要求[2];“广东方案”的模式,给了广大考生相对于原高考来说更多选择,但仍会受到选科的限制。

(2)“北京方案”中听力、口语比重较大。

“北京方案”中英语听力的考试的初始分值设定为“30 分”,并要求在2021年起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听力考试总计“50 分”;“广东方案”中英语听说考试分值为“20 分”。

(3)两地在招生录取方式上有所区别。

广东方案中,在夏季高考中按照“院校专业组”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按照物理、历史科目,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北京方案中规定的录取方式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投档。

(4)“广东方案” 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上更为具体、详细。

“广东方案”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上实行“与普通本科高校分开”的春季高考方案,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开展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并对高职院校春季高考、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学校报考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中高职贯通制度改革、 录取方式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方向。

(5)北京方案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上较为明确。

“北京方案”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上,在开展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将采取综合评价录取,并规划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广东方案”中,综合素质评价是作为高考成绩的参考性条件择优录取。

2 北京、广东两地改革方案的启示

通过开展北京、广东两地改革方案的对比研究,各地制定招生考试制度文件、开展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在国家精神引领下,做好全国统一与地方特色的相结合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十八大做出的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国教育机制改革的关键;各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 在全国文件精神的引领下, 实施具体改革措施;同时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水平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政治、经济、文化各有特色,为了使得招生考试制度贴合各省(市、自治区)的发展需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文件及措施也需要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

2.2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也关系到社会阶层的流动及社会的稳定。 确保公平、 公正是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能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基本的保障,虽然“唯分数”考试取材的模式弊病较多, 但是通过考试分数形式作为取材的标准确比较明确、客观;在招生考试改革中的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等环节上,如何消除因为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 不公正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北京方案” 中综合评价录取的试点模式就受到了网络舆论关于“公平、公正”的质疑[3]。

2.3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做好等层设计与规划

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将对于我国整体教育体制带来影响。各省(市、自治区)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开展大量的前期调查与研究,需要在充分了解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对整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教育机制做出整体的、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设计与规划,并出台一系列措施确保改革的顺利开展。“北京方案”出台后,北京市连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紧抓初中、高中教育的改革,确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落到实处[4-5]。

2.4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必须做好后续服务与宣传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需要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针对人民群众、广大学生、学生家长做好相关的服务与宣传工作,大范围开展关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说明会、 报告会、指导说明会等活动,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解,取得人民群众对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支持,听取人民群众对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

3 结语

通过开展对于北京市、 广东省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文献对比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两地在新一轮教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在改革原则、改革方向、改革目标上与中央文件精神保持了高度一致;而在具体措施,改革内容、操作模式上北京市、广东省则密切结合地方实际,分别实施了一系列差别化的新措施、新政策。两地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及后续工作的开展, 将为新一轮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开展积累经验。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两地广东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