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类专业“双创”教育与当地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9-03-22 11:07崔丽红陈晓燕田斌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农技生态农业湘西

崔丽红,陈晓燕,田斌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2015年,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提出,“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被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今年2月始,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当前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中国要发展生态农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才是核心,教育是根本。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农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新趋势,动态调整农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实训教学,切实将地方农业发展与创新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批既有科学头脑,又热心投身于农业发展、农民幸福的新型农技人才,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农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湘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人口约占全州人口56%,农业发展滞后,农民人均收入为全省最低。 据统计,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3 元,仅为全省居民年平均收入的1/3。湘西气候独特,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因此,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本地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即茶叶、油茶、柑橘、猕猴桃、烟叶、中药材、湘西黄牛、湘西黑猪),是湘西州州政府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精准扶贫、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内容,是近几年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如何振兴乡村经济?如何脱贫?如何促进湘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是重点,农技人才是关键! 人才问题已极大制约了湘西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通过当地高职或本科院校农类专业,将地方生态农业发展与“双创”教育有机结合,将生产需求融入课堂教学,培养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创新创业人才至关重要。

1 “双创”教学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双创”教学模式的实施

自湘西职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一直重视学生“双创” 能力的培养, 每个专业都专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比赛,如“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 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研究却不够深入, 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级培养。 特别是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认为产教融合的“双创”教学,只能来源于学生社会实践;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双创”教学不切合际,与社会环境脱节,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意义,心理上抵制情绪较重,影响这种模式的实施。

1.2 农类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湘西职院农类专业教师因受生源影响,部分教师被迫兼任学生辅导员、教学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工作岗位,导致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现专任教师仅为3 人,其他均为兼职教师,故“双创”教学模式实施比较困难。同时,师资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农类教学的教师, 而从农产品生产、推广、加工、销售一线企业引入的教师几乎没有。且授课的12 名老师中,45 岁以上的有7 人,40 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仅为3 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仅3 人、中级3 人,其余均为初级。 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师资都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1.3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市场人才需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针,湘西生态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因此,学院在专业课程方案制定之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必须对农类人才需求偏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双创”教学模式中,在院校、企业双方参与下,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前期不进行市场调研,不与企业协商达成共识,所培养出的具“双创”能力的人才很可能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合。

1.4 考核制度、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

湘西职院涉农专业“双创”教学课程成绩考核多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考核比较缺乏,考核制度不太合理。 同时,由于国内院校关于农类专业双创”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合适的方案可以借鉴。该校所采用的培养模式多是在基本理论培养的基础上,强制地加入行业实践相关内容,“双创” 教育并未真正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缺乏专业特色,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度不够,重理论, 轻实践,没有全面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实践项目,不符合市场人才需求。

2 基于产教融合的农类专业实施“双创”教学的模式探讨

2.1 更新观念,重视双创教育

湘西生态农业要发展,培养农技人才的主体——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双创教育。 因此,学校应组织教师多参加一些关于行业发展研讨会,让教师了解企业对农类人才的能力要求,特别是对农技特岗生的要求,要让教师多倾听各级政府,从事农业生产、管理、推广应用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心声”,让教师从内心深刻意识到农类人才双创教育的重要性, 唤醒教师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紧迫性。

2.2 引入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人才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教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体。 对于肯干且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可实行“四先”政策,即优先推荐其参加农业行业的研讨会,优先推荐其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在职称晋级时优先考虑,在“双创”教学研究经费上优先给予考虑。同时,学校可根据州政府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湘西八大优势农业产业,实施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充实教师队伍。

2.3 以项目为载体,以当地产业发展为依据,强化“双创”教学

目前,湘西职院与湘西农业相关部门,专门针对农技特岗生教学进行了探讨,虽然加强了实践教学比重,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大多特岗生仍较呆板,实践时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缺乏对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将“双创”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以已有的农业项目为载体,为农技特岗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实践平台,实现产教融合,让学生边学习边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进而实现专业技能与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缩短农技特岗生的工作适应期,提高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4 紧贴本地生态农业产业人才需求,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高度融合。 湘西职院农类专业学生, 特别是特岗生,毕业后大多就职于乡镇政府,从事农技服务,有的甚至会直接进入农村基层,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业产业规划,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对农村进行调研,了解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联合本地政府、乡镇领导、农类企事业单位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为本地农村发展培养高技能、懂管理、创新意识强,符合生态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如为适应本地特色农业产业需求,可专门开设猕猴桃栽培、柑橘栽培、茶叶栽培与加工、油茶栽培、烟叶栽培和烘烤技术、湘西特色中药材种植、湘西黄牛、黑猪养殖等八大农业特色的课程;如为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可开设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沟通与协调能力的培养、农业推广、市场营销等培养社会能力知识的课程,培养农技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与当地农业共同发展。

2.5 制定符合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课程考核标准

根据市场调查,农技特岗生毕业后主要在乡镇、农村从事农产品生产、农业种苗生产、农产品采后处理等技术服务。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推广组织能力。 因此,在实施产教融合“双创”培养考核标准时,应强化实用性能的考核,即应注意专业能力的体现,而不是单一的理论考试。如进行植物生理课程考核时,可在期末以“XXX 植物激素在柑橘生产中的应用与调查”“XXX 方案对XXX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用性探讨”为题,对学生撰写的论文或报告进行考核;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考核时,可以直接针对本地猕猴桃、柑橘、油茶、茶叶生产中常发生病害,要求学生制定防治方案,重点考核方案的可行性;在果树栽培中,针对本地果树栽培中常见修剪方法不正确、 嫁接苗成活率低等的问题,要求学生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对果树修剪的理解和把握,考核果树嫁接的熟练程度和嫁接苗的成活率。

3 结语

生态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湘西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双创”教育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农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从教者要更新观念,重视双创教育。同时学院也要引入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根据当地生态农业产业市场人才需求,与州委州政府、乡镇领导、农类企事业单位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地方生态农业发展与“双创”教育有机结合,实施产教融合“双创”教学模式,是促进农类专业发展、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农技生态农业湘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湘西 国画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