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西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策略探究
——以长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2019-03-22 11:07蒋在文汪海年罗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双学位办学大学

蒋在文,汪海年,罗涛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64)

1 西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基本情况

西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分布在重庆、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及新疆等六省市地区,总的来说,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无论从分布数量还是合作院校上来看,相较于东部高校,都比较落后。 截至目前,西部高校在办的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共有75 个。而根据教育部官方发布的数据, 全国本科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多达2 000 多个。 西部高校合作办学已经大大落后于其他区域高校水平。

2 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工作的困境

中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较为特殊, 与普通专业相比, 无论是学生管理和招生管理都有很大的区别。 此外,中外合作办学往往不具备普通专业的历史积淀,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度又不够高,口碑相传时间较短。 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比较普通专业而言,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挑战很大。

2.1 生源数量的挑战

进入21 世纪以来,教育对外开放已经成了国家战略, 教育部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各项加快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机构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与海外高校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 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大幅增加,合作办学的教育供给也大幅增加。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的最新数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为2 300 个,尽管大量集中在文管、理工农医。 客观上,为考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择的激烈竞争。 此外,招生政策上看,各省市几乎都将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代码单独列出, 相当于一个独立的院校招生,对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来说,不再具备与普通专业一样的招生优势, 从而导致生源不足。

2.2 生源质量的挑战

目前, 大多数省市中外合作办学都为单独代码招生,这给合作办学招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导致其招生竞争力下降,比自身学习普通专业招生分数低了很多。合作办学项目本身对考试的英语水平要求是很高的,国际化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一般都要具备和入学本土国际生相同的英语水平。如果招生分数过低,会导致学生学业素质过低,无法满足基本的就读要求。 此外,一般合作办学的课程设计为大一大二强化语言培训,学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如果学生本身素质不高,很难跟上快节奏高难度的中外双语授课专业课程学习。

2.3 招生对象本土化有余国际化不足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包括引进来也包括走出去。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海量的国际教育资源不断涌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积极参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办学。 客观上讲,这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是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才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我国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中外联合培养, 产生了诸如以学分互换为手段的双学位联合培养,如“2+2”本科双学位、“3+1”本科双学位、“3+1+1”本硕连读双学位、“1+1+1”硕士双学位等形式多样的学位项目,为中国高校在读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供给。 这其实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前身, 正是有了丰富的学生中外联合实践形式, 才逐步形成了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事实上,最初开展的合作办学形式正是“2+2”本科双学位形式,内涵为前两年在中国高校学习,后两年在国外高校学习, 最终分别获得了中国高校和国外高校的本科学位。 实践操作过程中,涉外监管部门发现,这种最初的形式实质是学分互认,并不能带来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和消化,逐步收紧政策,引导高校采用“3+1”本科双学位、“4+0”本科双学位等更为严苛的合作办学模式与国外高校合作。

教育输入的历史并不长, 真正的历史是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算起,规范化运行是从教育部设立涉外办学与监管处开始。而且,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主要为招生中国大陆学生,并不包括招收国际生,这就客观上限制了合作办学的教育国际化性质,无法真正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双向互动。

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应当实现高等教育的双向国际化,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马来西亚,是较早实现高等教育双向输出输入的亚洲国家。 大量欧美国际教育资源涌入马来西亚,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校、联合大学,为马来西亚提供了丰富的国际教育供给。 这些国际学校也大量招收国际生赴马来西亚留学,获得欧美认证的国际文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丰富国际学生群里,真正意义上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2.4 招生超额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因合作办学的特殊性, 教育部门对合作办学招生有严格的限制,教育部每年都出台相关文件,禁止合作办学超额招生。一方面,这样可以促进合作办学项目实现规范化管理, 保障家长和考生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因合作办学的财务安排比较特殊,合作办学的发展和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高收费,如果不能足额完成招生量,合作办学经费将入不敷出,相应的合作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经费都无法足额发出,对合作办学正常运行带来了消极影响,也无法从根本上维护项目学生的利益。那么,合作办学招生是否可以在既定政策范围内,完成招生的最大化呢?假定合作办学项目招生指标均能完整足额投放, 有足够学生数量报考此专业,但是,实际报到的学生数量往往不足,最终会导致招生量不足。

3 长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在“走去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内地建设企业加快走出国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激增10 倍以上,65 家中国内地企业进入2017年度ENR250 榜单, 业务量占比全球第一,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急剧扩大。

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长安大学积极发挥道桥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都柏林大学举办道桥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培养公路交通建设领域兼具扎实专业技能、先进管理理念和优秀双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化精英人才。

长安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全国首创专业, 专业排名长期位居国内前列, 培养了大量优秀校友,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 与都柏林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批准书编号:MOE61IE2A20171888N), 纳入国家普通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 该项目每年计划招生120人,学制4年,四年均在长安大学学习,最终将分别获得长安大学和都柏林大学本科学位,是典型的“4+0”双学位项目,为教育部大力支持的合作办学模式。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是世界排名世界排名前1%的大学, 最新QS 世界大学排名185 位, 工程与技术科学QS 全球排名约100 位。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具备两个学校双学籍,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将被授予(中方)长安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工学学士学位证和(外方)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工学学士学位证Bachelor Degree of Engineering(注:与都柏林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位完全相同)。长安大学和都柏林大学通过对现有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大量调研评估,共同为本专业学生制定了“4+0”双学籍、双学位的联合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共享两校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不出国”的留学。该专业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双方现有的优质课程, 学生还能够享受双方的优质教学资源,报考该项目是物超所值:以不到海外留学25%的家庭财务投入获得中外名校的双学士学位; 同时享受国内交通行业内排名前列的专业优势和校友资源;获得兼顾中西、融通中外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程与管理的双语优势, 有利于在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或欧美企业中国业务领域内的职业拓展; 享受比国外留学更为稳定安全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

该专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出国交流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如暑假访学夏令营、 国外工程项目实习等。 优秀学生也可以选择“3+1”培养模式赴UCD 完成大四课程,还可选择参加“3+1+1”项目取得UCD 学士和硕士学位。

4 长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策略

4.1 大力发展公共关系

通过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等途径,建立更多的合作和伙伴关系,通过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加强媒体和公众对学校的认可和支持,更积极地培育潜在生源市场。

4.2 重视在校学生的评价

该项目目前已经有了第一届学生入学,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 大部分学生已经对本项目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因而能对此项目作出相对全面的评价。该项目招生工作, 邀请了在校学生以访谈的形式对该项目做全方面地推介,也派遣了在校生回到各自母校进行项目宣传。在校生回校前,招生部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培训,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招生知识,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向报考学生展示该项目的优势。

4.3 夯实招生宣传的本源: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项目本身来看,切实加强办学质量监控,一方面,课程的授课语言,中方承担的学位课程: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课堂教学;外方承担的学位课程:采用UCD 现有模式实施全英语教学;双方联合承担的学位课程:按协商的教学任务分配分别以上述模式授课; 学位课程之外的必修课程:按教育部要求以中文方式授课。另一方面,对中外双方教师的教学管理,特地为项目制定的《英语为主导语言的课程授课管理办法》, 全面管理中方教师授课情况。外方教师的教学管理,全力避免集中安排授课时间、并安排中方教师担任助教。英语课程的分阶段成绩达标标准: 通过采用外方原版英语教材和教学大纲,实施英语课程的小班授课(20 人班)、外教授课的口语与写作、多课时英语强化(每周10 学时),以及学位课程的双语授课等措施进行英语强化,分步达标第一学年结束时达到雅思成绩5.5 分、 第二学年结束时达到6 分、学生毕业前达到6.5 分。

4.4 尊重招生宣传的受众特征:善于使用好新媒体

该项目的招生工作除了依靠传统的落地宣传,如到合作单位宣传、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开放日外,更多地依靠网络平台进行项目宣传。

首先是校园门户, 该项目在校园门户专门制作了项目宣传及推介网站,全面介绍此项目的基本情况,链接至学校招生网站主页。 考生一般都会通过高校招生网站主页了解招考详情, 这也是最全面权威了解高校办学专业的渠道。该项目推介网站通过对项目背景、项目优势等方面的全面推介,为考生提供了最全面最权威的项目讯息。

其次是各大门户网站软文投放。该项目在新浪、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教育板块投放了招生项目宣传信息, 为考生通过信息搜索等方式了解此合作办学项目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门户网站以流量大、投放群体广泛等特点,深受商业广告投放喜爱。广大考生和家长也喜欢通过门户网站频道了解相关招生资讯,定位自身报考专业。

再次是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该项目专门在长安大学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及今日头条自媒体发布了合作办学项目的详细信息, 为考生和家长决策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通道。目前,长安大学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关注量十万+, 影响力也初具规模,因而可以为项目招生带来一定的流量。

4.5 解决招生量不足的办法

超额招生会触碰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红线, 为了实现项目学生人数的平衡, 该项目通过前期设计和后期招生管理实现了部分平衡。

首先,经过前期财务设计,我们发现本项目的财务收支平衡点需圆满完成100 名学生的招生量, 否则无法适应收支平衡。此项目在向教育行政部门申办时,设计为以120 人为最大招生量, 从而为项目发展预留了20 人的招生余量,防止后期因招生不足、报到率等因素影响收支平衡。

其次,在招生过程中,招生项目专员对每一位预报名的考生都进行了电话专访, 为考生提供了项目的全面讯息, 防止考生因为报考时间匆忙不了解项目情况而误报此项目,导致后期报道人数不足。

5 适应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的主要策略总结

以长安大学招生策略为例,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适应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的策略。

第一,重视公众资源与公共关系。招生过程较为复杂, 西部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共关系基础,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合作高中等理顺关系,通过合理的方式推介合作办学项目,方可借力省力。

第二,重视师生评价。无论是在校生资源还是本校教师资源,都需要合理维护。在校生资源可以为合作办学项目推广提供当事人评价功能,并可通过口口相传,传播此项目的益处,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资源可以向亲朋好友推介,学校整体专业比较情况,新办的项目并不为普通教师所了解,因此,适当地向该校教师推介是有必要的。

第三,注重项目课程资源管理,从项目本源保障生源质量与水平。 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具有极其特殊的特点,双语教学、英文高水平要求、课程压力大等重重因素影响项目学生的正常教学教育, 只有从根本上理顺项目教学资源,才能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从而为招生工作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第四,利用新媒体的辐射作用,多方面开辟宣传渠道。 新媒体的受众极广、辐射范围大,十分便捷地向招生目标群体投放了招生宣传文案。 学校要善于利用主流门户网站、自媒体等精准投放招生广告,从而提高合作办学项目的曝光率。

猜你喜欢
双学位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的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