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19-03-22 11:07刘建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师范生幼儿园课堂教学

刘建才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

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标志, 是教师日后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需要高师院校在实践内容、 实践形式及实践指导等方面制订翔实周密的培养计划。然而,高师院校在师范生实践教学方面的现状又是怎样呢?

1 师范生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

经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在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 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1)从高校层面看,大部分师范类高校过分地注重学术性的课程设置,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师范性课程。即便是师范性课程,也以通识性课程居多,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班级管理等。真正属于实践类的课程只有学科课程教学论(学科教育学)及教学实习。

(2)从师范生层面看,本科层次师范生由于就业面广,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不多,对实践教学自然不是很上心;专科层次师范生相对重视一些,但由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占据了太多时间,导致力不从心,因而也容易懈怠。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脱节

在学科课程教学论的教学中,课程论教师教给学生的教学实践知识也是程式化、套路化。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师往往由于缺乏一线教学经历, 对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缺乏真正的感受、体验,对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而在指导与示范教学环节上与真实的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有点脱节。 因为学科课程论教师的示范教学不接地气,学生的实践教学自然也问题多多。

1.3 实践形式单一

在教育教学实践形式方面,主要是教育教学实习,而忽略了其他教育教学实践机会及途径,导致实践形式单一且实践时间短,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即便是教育教学实习, 也因实习学校对实习生不放心而使师范生缺乏实践机会或者直接让其顶岗而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师范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2 应对策略

针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觉得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应该根据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理论的原理,用学科课程教学论的相关知识组织、指导师范生进行学科教学实践,又以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具体应对策略如下。

2.1 贴近教学实际,增强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与前提基础。 高师院校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应该尽量贴近一线教学实际,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为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学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应该通过理论教学让师范生做到:准确把握义务教育语文等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熟悉中小学课程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编写体系;深入地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各课程的教学内容, 掌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掌握备课的要点、要求、内容及步骤。

2.2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指导的针对性

针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存在的缺点,尤其是教育教学实践形式单一以及实践指导效果不佳的状况,我们觉得要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师范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实践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2.2.1 备课训练与指导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把握教材,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在整合教材、学生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 对课堂进行预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坏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师范生学掌握了备课的基础知识后,接下来就是指导师范生进行备课训练。 备课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以下内容:备教材, 备学生, 备目标, 备教法, 学写完整的教学方案, 学习设计板书。

通过备课训练,引导师范生逐渐做到:恰当地处理教材,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能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师活动; 教学实施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知识讲授准确,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教具、学具,能较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规范。

2.2.2 组织说课训练

对师范生而言,在备课训练完成好,通过说课向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师、 同学解说自己对执教某一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调动师范生研究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个人教学素质,为进行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学生说课实践中,要引导学生逐渐做到:正确把握、理解与处理教材;说教学目标要体现课标要求、学段特点及文体特点,对目标的表述要清楚;说教法要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说学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说教学过程要实实在在,教学内容的讲解要正确,教学程序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过程中,要说清教具的具体运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说板书设计要体现重难点及条理性。

2.2.3 组织师范生进行试讲训练

试讲,又称“模拟上课”“无学生的上课”。试讲是讲课教师模拟上课的情景, 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它是一种将个人备课、 教学研究与上课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研活动,突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和本质特征,同时又能摒弃次要的非本质因素, 使教学研究的对象从客观实体中直接抽象出来,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

通过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试讲,提高备课的质量,提前检测课堂教学;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2.2.4 组织师范生深入课堂见习

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智慧与技巧,了解教师的成长经历,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感;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印证师范生所学理论知识;了解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初步体会教师角色,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了解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心理特点。

2.2.5 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

教育教学实习是具有师范特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师范生进行职前教育,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使之成为合格毕业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实习中,学生既要观摩学习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又要在实习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专业特长、教育技能等方面接受综合检查。

(1)实习中的见习。

通过进入中小学幼儿园课堂跟班听课,学习一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课堂的方法以及组织课堂互动反馈的方法技巧等,进一步深化师范生对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认识;通过参与评课,参加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完善师范生对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巧的认识。

(2)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形成的关键内容。

师范生的实习主要包括备课(含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等)、试教、课堂教学、听课评议、指导课外活动等任务。

①集体备课。

在实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习小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集体研究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法、准备教具、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并设计相应的板书并写出详细的教学方案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②小组试讲。

在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习小组的作用,在教案写好经指导教师修改后,实习组长实习生按所学专业分学科展开试讲,进一步打磨设计,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③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实习的中心环节。

在师范生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做到:普通话正确、流利,教师职业口语熟练;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学习;关注课堂情境,营造和谐气氛;关注教学技巧,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具体从课堂导学、课堂讲解、课堂提问、课堂活动等方面锤炼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④小组评课。

相互评课是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习中,要充分发挥小组相互评课的作用,促进师范生共同进步。

⑤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要虚心向实习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和请教,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专业成长。

2.3 注重教学反思,实现理论实践的融合

反思是师范生形成教育实践能力的关键,只有实践没有反思,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就是画饼充饥、天方夜谭。

2.3.1 说课反思

在师范生说课实践后, 通过组织评议引导师范生深入思考自己说课的优缺点,明了缺点形成的原因,交流说课的心得体会,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2.3.2 试讲反思

在师范生进行模拟课堂与微格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师范生回看视频材料来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多种模式,如体验—反思、参与—反思以及研究—反思等,使师范生在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都能开展积极主动地反思。

2.3.3 见习反思

通过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听课,丰富学生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组织反思深化师范生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2.3.4 实习反思

反思是师范生形成教育实践能力的关键, 只有实践没有反思,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就是画饼充饥、天方夜谭。一方面,在师范生实习结束前一周,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师范生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总结实习经验、反思教训,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可以构建多种模式,如体验—反思、参与—反思以及研究—反思等, 使师范生在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都能开展积极主动地反思。

2.3.5 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习结束后, 指导其对整个实践过程—备课、说课、模拟课堂教学(试讲)、教学实习进行总结,审视学科课程教学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相互联系,反思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上述内容既是高师院校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师范生专业成长形成教学能力的主要实践途径。 在组织教学与实践指导中我们遵循“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理论完善”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符合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师范生实践教学要遵循“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理论完善”的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师范生幼儿园课堂教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爱“上”幼儿园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