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19-03-22 11:07陈铭言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教学管理互联网+

陈铭言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114)

在落实组织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教育部门严格按照高校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下发了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文件,许多学校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为主体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 但是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与就业服务体系之间还存在许多的差距,没有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无法更好的体现大学生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要求,导致大量的教学管理资源以及应用资源被浪费。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 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以及学校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意义重大, 要想保障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顺利的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真正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我国高校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积极地落实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但是,学术界和理论界强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实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非常复杂,因此难以避免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和障碍。

(1)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是整个职业规划教育中的主体对象,大学生个人的参与积极性以及认知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育质量和效果,从目前来看, 有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自身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落实相关的管理实践工作的过程之中,大部分学校会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个人的专业情况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性等,鼓励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主动的完成相关的规划工作任务。但是许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职业规划意识相对比较单薄,对未来的职业生意而发展认知比较模糊,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因此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操作不行。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中的重要实践者和引导者, 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学工系统统一安排, 由该系统之中的工作人员以及一线辅导人员来与学生进行互动, 尽管教师的受教育背景较好,但是所掌握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专业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职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认知和了解偏少,同时教学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最终导致实质的教学效果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性不强。与其他的教育板块和教学内容相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涉及的细节元素相对比较复杂,教师需要结合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课程,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 但是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只能够以简单的课堂教学为主体,还没有构建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难以体现这一重要教学工程的系统价值和重要作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严重不足,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调动个人的热情, 另外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少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之中只能够掌握教育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无法深入地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要求。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分析时也强调, 学生的主动参与尤为关键, 但是现有的教学管理工作忽略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学生在大学4年之中没有执行既定的实施计划以及职业路径,难以更好地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2 “互联网+”背景之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1)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有所区别, 要想构建高校课堂,真正地体现“互联网+”背景之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学校领导者以及教师必须要加强联系和互动, 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积极的创新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 在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上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积极的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寻求教师的帮助,以此来更好的地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 实现该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我国高校必须要注重教学师资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的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教学吸引力的稳定提升。在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之下,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将职业能力培训与后期的专业发展指导相联系,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感染力以及针对性,着眼于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积极的加强不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真正地促进教学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2)构建贯穿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细节性以及实践性要求较高, 为了保障各个工作的大力落实,体现各大教学管理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我高校必须要构建贯穿大学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体系,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核心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保障大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评价自我,意识到个人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其中学生人生目标的梳理尤为关键, 教师应该主动地帮助学生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了解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之中的真实状态,以动态性、全程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原则,了解不同层次人生规划设计的实质要求,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爱好,以此来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其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教师除了需要了解不同年级以及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之外,还需要将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更好地实现有的放矢。

(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之下,许多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积极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在线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教学管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其中职业规划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促进各项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校企合作能够丰富现有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之中,学校可以采取顶岗实习的形式转变目前的实习教学现状和困境,扩大实践教学的范围,保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合理比重,构建科学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具有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其次,学校还可以积极地开展不同形式的专业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探索全新校企合作之路的过程之中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 结语

“互联网+” 背景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同时实质的教学策略和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高校必须要注重不同教学元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解读,更好地体现“互联网+”时代的作用及优势,保证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教学管理互联网+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