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的应用型高校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2 11:07金基宇金桂月王智森曹颖鸿高紫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环节

金基宇,金桂月,王智森,曹颖鸿,高紫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 116034)

世界各地新一轮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正在推动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战略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科专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服务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2017年2月以来, 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1-2]。对于新工科的建设,一方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 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随着“新工科”建设任务的推进,必然需要进行人才素质结构动态调整,使“新工科”人才素质结构更好地适应和满足需求并引领未来发展[3]。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 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 200 所学校中, 将有600 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 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0%[4]。

该文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面向全学院,辐射全校,围绕本科生培养教育理念更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与技术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和建设,为探索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新途径奠定基础。 同时结合轻工类院校特色,以知识体系的重构、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主要目标,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 应用型高校信息类专业建设新工科的必要性

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工科的要求相差较远。 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新工科的内涵和外延,主要是指核心知识的重构和学科的交叉。从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情况看,电子技术类、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新能源、功能材料等专业都纳入了新工科的范畴。

在国家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 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在新工科的背景下进行,符合新工科的特征,满足新工科的要求。因此信息类相关专业应具有专业导向性与专业设置的适切性和灵活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根据新工科的发展趋势进行知识体系的优化与重构,重视学科的交叉;并且以新型的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 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为支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依据新形势下业界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从新工科的专业范畴中可以看出, 信息类相关专业占据了较大比重。 因此应用型高校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从新工科的角度出发, 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与优化,强调新技术的应用及学科的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行业及科技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750 万人。 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 万人。 因此相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也迫在眉睫。

2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新工科的角度来看,目前高校中信息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更新相对较慢, 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及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信息类专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技术和知识的更新迭代较快, 并且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进行,信息类相关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拓展,学科交叉的特性也越发的明显,因此在信息类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在保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前提下,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与优化。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首先在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实践环节学时大幅增加,相应的对理论学时进行了压缩, 但大多相关课程在理论环节的教学中,仍然过分地依赖教材,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存在课程之间部分内容的重复,导致教学内容重点不够突出或理论学时的不足。其次,部分实践环节未能同理论环节紧密结合,或者部分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使学生对理论或技术的理解深度和掌握不够,导致在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另外,目前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过窄的集中于传统范畴,未能同当今通信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趋势相结合,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环节,直接导致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足。

3 基于新工科的应用型高校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与方法

(1)明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培养方向。

依据数据化、智能化及学科间深入交叉与融合的发展趋势,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对信息类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其能力要求趋势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并根据应用型高校的建设要求,明确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2)重新审视并确定信息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依据新工科和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要求,结合各专业的自身特点,从培养方向、人才类型、服务方向等层面出发,修订信息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并细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3)师资队伍及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建设好专业的基础, 针对专业教师行业经历不足这一问题, 通过多种渠道及相应的促进机制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建设, 让专业教师深入到行业中,使其掌握信息行业的具体需求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来,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并依据专业知识体系组建教学团队,做到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管理有序。

(4)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新工科对知识体系重构和学科、专业交叉,以及信息行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具体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要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拓展与优化,并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及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将课程体系的设计由大到小分为教学平台、 课程群和教学模块三级(若干课程构成一个教学模块,若干教学模块构成一个课程群,若干课程群构成一个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由下到上又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平台。 基础课平台由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群组成; 专业基础课平台将信息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都纳入其中,并形成相应的课程群,形成一个整个信息类专业共享的大平台, 以便集中并共享优势教学资源、促进学科交叉,同一门课程依据不同专业可分别设置为必修或选修; 专业课平台由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群组成,课程群构建时,除必修课外,应开设并提供门类丰富的选修课,并建立课程群描述,同时指明前续课程群以及该课程群与本专业及其他信息类专业之间的关系。课程群之间做到有序衔接,群内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与具体的能力要求相对应。

(5)强化基于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

加强学生对各种开发工具和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加独立的、综合的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多种实践环节供学生选择, 形成必修和选修实践环节的搭配,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必修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选修实践环节或者通过参加教师科研、兴趣小组及自行选题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师团队应建立完善的实施及评价机制,从学生的选题开始把关,并在实践结束后对其实践内容和结果进行答辩和验收,合格后给予相应的学分认证。

4 结语

该文将新工科的理念与应用型高校建设相结合,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信息类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依据信息类各专业的相关性,通过大平台建设进行统合的设计与规划,促进学科的交叉,并在专业课平台层面依据各专业特性进行细分与差异化,突出专业特色,切实做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采用课程群和教学模块有机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程群保证知识体系结构的逻辑性、严谨性和前瞻性,通过教学模块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实践环节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打破传统培养模式中实践环节多数由专业指定, 并且集中的实习实践多、分散少的禁锢,在保证实践环节系统性和实践效果的同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广度,使学生将实践内容同自身特长相结合, 并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环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