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育德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

2019-03-22 11:07张丽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育德德育技能

张丽芳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国家发展,教育当先。 党的十九报告指出,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同时要求,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培育高素质的学生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具备良好育德能力的教师,应具备坚定地理想信念、浓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品德修养。 护理工作,性命相托。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教师,就目前护理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现状,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1 培养护理专业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特别强调学生能够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的能力。 然而, 就培养合格个人才来说,护生毕业后不仅应承担起救死扶伤的义务,更需要秉承内心坚定地理想信念,爱岗敬业、爱国奉献,这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护理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应具备家国情怀, 不仅要培养技术过硬的健康维护者,更要培养自信、勇敢、坚强、有担当的护理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唯有品德高尚,技能过硬,护理专业学生才有能力胜任工作,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当学校培养和行业发展相辅相成时, 护理教育和临床工作会形成良性共促,不仅人才培养合格,也可以为医院护士岗前培训节省较多时间, 护生进入用人单位可以迅速上岗工作,护生培养合格的直接受益者便是患病人员。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护理教育的全面化能不断推动护理事业的进步。

2 护理专业教师育德能力的现状

2.1 重技能,轻人文,育德意识薄弱

护理工作复杂而繁重, 就医者多为饱受病痛折磨而迫切需要舒缓者,从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出发,这部分患者优先满足的是生理的需要, 即身体的舒适性。所以,护理技术的实施,在这个层面上要求很高,准确、熟练、快速的护理操作,可以让患者病痛大大减轻。基于这一特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尤其注重技能操作,在护理专业教师的演示下,各种操作被重复性强调、重复性练习。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接收的信息演是只要技能过硬,便是一位合格的护理专业学生。从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来看,其对技能是否过关尤其在意,学生每学完一项新技能,专业教师会进行单项考核,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校在学生入院实习前,还要进行全面技能考核,为顺利实习奠定基础。在对实习生的访谈中发现,如果护生在临床操作中,出现穿刺失败或插管失误,她们普遍表现为自责和内疚,并且存在的一个共性现象是,她们不知如何和患者沟通,减少患者的误解或取得患者的体谅,经常手足无措。而操作中所包含的护患沟通,就是品德修养的一部分,只是在校学习时将这部分淡化了。从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来讲,学校特别关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不管是开展教师说课还是鼓励教研室集体备课, 大家探讨的往往是专业问题,或是该学科的新进展、新理论,较少在德育内容的问题上进行探讨。为了促进教师水平提高,学校不遗余力地鼓励教师外出学习, 诸如临床实践和护理培训进修,让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在育德能力的培养方面,学校投入则较少,于是,德育教育更加被边缘化。

2.2 重书面,轻实践,育德知识匮乏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多为护理学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大部分教师有临床工作经验,就学科教学知识来讲,掌握较为熟练,这也是教师在求学期间的核心学习点。 但就育德知识来讲, 教师本身也未系统学习,不管是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能力都较为欠缺。由于护理职业的需要, 教师会参考护士从业法则或是护士人文素养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适当宣讲,但内容较为局限和理论化。部分教师也会自学德育知识,但由于领悟不够,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解生硬、晦涩难懂。 教师育德知识的匮乏,使得育德只是浅浅的纸上谈兵,育德实践更是无从实施。

2.3 重专业,轻综合,育德制度欠缺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评价的量化标准可以从考试成绩、护资通过、就业情况等标准进行衡量,而学生德育水平较难在制度的评价中体现, 由于学校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课堂育德能力的考核方法, 影响了综合素养的公正评价, 让专业教学成为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素养的培养停留在表面。德育考核由于其落地的困难性,使得部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了了之。

3 护理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策略

3.1 强化自身学习,弥补知识缺陷

从护理专业教师层面来讲,务必加强自身学习。鉴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授课任务较为繁重的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就近听取校内思政课程授课,加强德育知识学习,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也可以从图书馆借取相关书籍,向思政课程授课教师请教,或是邀请思政课程授课教师来班内听课评课, 共同探索护理专业育德知识的授课方法。从学校层面来讲,相关部门可以邀请国内知名专家, 就教师育德能力的培养展开培训、实践等多项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深化教师在制度、理论、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认知,让爱国主义情怀根于植心,外显于行。 当然,教师的学习应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国家对职业教育日趋重视,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学习新文件、新精神,充分利用朋友圈、微博等现代媒体,相互提升,共同进步。

3.2 课堂授课以“爱人”开始,以“爱国”延续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课堂授课,多采用案例导入,通过案例的载体作用, 教师引入该次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逐步将病因、表现、治疗、护理操作融入其中,授课结束,疾病学习脉络清晰。 一个好的护理专业案例, 应兼备专业教学意义和德育培养意义。教师选取的典型案例,可以是身残志坚的轮椅英雄,可以是命悬一线的消防战士,也可以是平凡伟大的农民工兄弟。 内容丰满的案例,使得护生从接触“患者”开始,“爱人”的素养就能体现出来。 通过教师的分析,患者背后所呈现出来的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勇于吃苦的品质,则作为精神食粮供学生享用,由此鼓励学生不懈奋斗,勇攀高峰,延续护生的“爱国”情怀。 当技能的实施带有温度时,学生的操作才会充满人性化,学生也会自然地融入其中,发自内心的尊重患者,从而也会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为之去努力。

3.3 让课堂“美”起来

护理课堂的美是无处不在的, 技能之美、 礼仪之美、健康之美应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应以身作则。授课过程中,护士服要整洁合体、凸显职业。板书时,应字迹清晰、条理分明。课件制作应排版合理、图文优美。采用示教人和标准化病人演示时, 从一般性沟通到操作结束时,语言应轻柔温和、不卑不亢。整理患者时,应言辞恳切,动作轻柔,切忌一语带过。处置用物时,教师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教师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布置示教室,准备用物、整理病床,通过环境之美,陶冶学生情操。另外,在结核病防治日、艾滋病防治日、爱牙日等特殊时间节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宣传手册,深入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去享受助人的快乐,培养和感受心灵美。 安排见习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 让学生收集患者的各项资料, 通过课下整理,课堂讨论,让学生感受护理工作的“美”,同时也感受患者之痛以及对健康的迫切希望,使学生珍惜身体,爱护身体,懂得健康之美。

4 结语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 护理教育在思考培养怎样的护生和如何培养护生的同时,也应反思,护理专业需要怎样的专业教师, 如何在课堂授课时将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护理工作直面生命,秉持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和过硬的技术, 才能担当起救护责任,这样,我们培养的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才能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紧张有序。提升教师育德能力,任重而道远,德才兼备的教师方能孕育出累累硕果,护理专业教学,亦是如此。学生走出校园,德技兼备,教育的本质也就回归了。

猜你喜欢
育德德育技能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