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与儿童生活在数学阅读中有效融合

2019-03-28 09:25王琳
江苏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素养课外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的阅读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阅读,还包括个体对生活中数学应用的阅读、课外数学史和数学故事的阅读等。在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走出传统数学教学封闭狭隘的藩篱,教师需要丰富儿童的数学认知,深化儿童数学课内阅读的内容;激活儿童的数学思维,优化儿童数学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儿童的数学素养,加强数学阅读与儿童生活的融合。

【关键词】数学阅读;教材阅读;课外阅读;生活阅读;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9-0017-03

【作者简介】王琳,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215007)教师,一级教师,苏州市姑苏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的教学与数学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阅读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阅读,还包括个体对生活中数学应用的阅读、课外数学史及数学故事的阅读。因此,数学阅读是数学与生活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助推儿童进行数学阅读。

一、丰富儿童的数学认知,深化儿童数学课外阅读的内容

有研究表明,相对于较少进行数学课外阅读的儿童来说,经常进行数学课外阅读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推理能力、思维水平层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下,仍有不少教师将数学课外阅读视为儿童数学学习的“点缀”或“附属品”,而并没有明确数学课外阅读的作用与价值。在引导儿童进行数学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以下两个方面作为教学核心。

1.数学阅读:从“碎片化”走向“系列化”。

数学课外阅读属于常规性课程的一种,因而有必要将其列入课程表中,在此背景下,课外阅读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与凸显。教师还可以设立儿童的个性书架,根据学情,采取分段推荐的方式提供数学课外阅读书单。例如:第一学段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陶小乐玩转数学》《小状元的趣味数学》《数学在哪里》《办法总比困难多》《数学帮帮忙》《神秘的数字》《数学花园漫游记》《数学家爷爷讲数学童话》等;第二学段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奇妙的数王国》《数学阅读精粹》《揭秘小数》《揭秘数学》《数学星球》《李毓佩数学童话集》《魔法数学》等。

当然,除了对书目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推荐外,教师还应教给儿童课外阅读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与学生展开“共读”,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将数学化语言转换为生活化语言,或者将故事化语言、生活化语言转换为数学化语言。通过构建语言转换机制,帮助儿童关注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智慧。

2.数学阅读:从“自组织”走向“同交流”。

为了更好地将数学课外阅读的作用与价值凸显出来,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图书漂流活动,促进儿童共享书籍资源。同时,班级可以定期举办阅读分享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这对儿童阅读积极性的激发与促进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例如:学习“负数”,有学生推荐了《超越现实:负数的诞生》一文;学习“小数”,有学生推荐了《悲壮的两小时》一文;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有学生推荐了《加减乘除数学符号的诞生》一文;学习“素数和合数”,有学生推荐了“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相关阅读材料;学习“圆的周长”,有学生推荐了《祖冲之与圆周率》一文;等等。阅读共享,让儿童数学阅读从“自组织”走向“同交流”,提升了儿童的数学智慧。

二、激活儿童的数学思维,优化儿童数学课内阅读的方法

教师应引导儿童反复推敲教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分析相同情况中的不同点与不同情况中的相同点,从而使他们能科学、准确地把握“深入浅出”的度。总的来说,教师在引导儿童阅读教材时,应该本着寓理于“读”、孕思于“读”的原则,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1.寓理于“读”。

寓理于“读”,理是指根据、理由、原因等。具体来说,需要将“是什么”與“为什么”视为数学教材文本阅读的核心。其中,“为什么”代表的是数学知识的来源与渠道,“是什么”代表其涉及的知识内涵。教师除了要帮助儿童深度理解符号、词语以及图形的含义外,还应让儿童了解知识的来源。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上《简单的周期》一课,指导学生阅读“每两颗黑棋之间放一颗白棋”与“每隔两颗黑棋放一颗白棋”的差别时,应做到两点:一是要让学生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即知其“是什么”——前者指但凡两颗黑棋之间必有一颗白棋,后者指两颗黑棋后必有一颗白棋相隔;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图,即知其“为什么”。将文字阅读转换成图解阅读便于儿童进行直观思维,能为其辨析两者间的异同扫清障碍。

2.孕思于“读”。

教师应给予儿童充足的时间用于交流与思考,并启发其展开推理、类比、联想、判断等思维过程。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时,对于条件相对复杂的叙述,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多品味、多研磨。如“有10箱水果,每箱取出15千克后,剩下的水果总数是原来6箱水果的重量,原来每箱水果多少千克?”这道题,文字表述的是“剩下的”信息,隐藏的却是“取出的”信息,教师稍作点拨,学生即能明了“取出的水果就是原来4箱水果的重量”。

在数学阅读范畴中,教材文本阅读既可以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又能帮助儿童进行数学理解。不难发现,儿童教材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而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与点拨。唯有循序渐进地实施数学阅读教学,才能推进数学语言教学,儿童的数学化思维才能真正打开。

三、培养儿童的数学素养,加强数学阅读与儿童生活的融合

数学阅读除了包含传统的图形阅读、文字阅读外,还涵盖生活阅读、光影阅读等。要使数学阅读教学的生命力持久,就要将儿童的数学阅读、思考与其实践、经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1.以生活经验深化数学认知。

数学知识与儿童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儿童的数学阅读遭遇障碍时,教师可借助生活经验对儿童进行引导,必要时还可借助换算、类推等手段。例如: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 )A.400个月;B.36500天;C.3900周;D.100个季度。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以换算、类推的方式分析问题。根据生活经验,以一年365天计算,36500天就是100年,可将B选项排除。而对于选项A与选项D,又可以通过换算和类推的方式排除。一年有四季,100个季度=25年,可以肯定不符合人的平均寿命现状;而一个季度有四个月,400个月就是100个季度,同样不符合实际。经排除只剩选项C,验证可得:一年大约52周,3900周=75年,因此正确答案为:3900周,故选择C。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生活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励大船航行的风。在儿童进行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生活经验通常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用数学认知丰富生活理解。

在数学阅读中应做到手脑结合、做思结合,这样儿童才能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作用。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上《升与毫升》一课,为了理解教材文本“1升=1000毫升”,可以设计一个量器展示和容器容量验证活动。通过1升水在各容器间的转换:倒入2个500毫升的量筒、倒入5个200毫升的量杯、倒入10个100毫升的试管……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升与毫升的概念,充分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总之,数学阅读是数学教学与儿童生活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儿童拓展数学视野、解决数学中的生活问题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当儿童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他们的数学能力与素养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数学素养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数”山有路“读”为径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