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6例讨论

2019-04-18 10:28杨伟俊
关键词:胃脘反流胆汁

杨伟俊

(扬中市油坊镇卫生院,江苏 镇江 212200)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属于胃黏膜炎症,与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有关,胃内流入伴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患者会出现胃脘痛、反酸、呕吐、嗳气等表现[1]。根据中医理论,BRG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随着近年来中医学发展,将其应用在BRG治疗中,更好的满足患者治疗需要,有广阔前景。本文选择近年来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BRG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RG患者给予中医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BRG患者112例,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8~62岁,平均(42.7±3.5)岁,平均病程(2.7±0.4)年;中医组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7~63岁,平均(42.3±2.7)岁,平均病程(2.8±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西医组

西医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063,生产单位: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1次/d,20 ㎎/次;吗丁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84,生产单位: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3次/d,10 mg/次,持续治疗1个月。

1.2.2 中医组

中医组患者给予清胆和胃汤治疗,药方:青蒿、柴胡、白芍各15 g,茯苓、郁金、半夏、陈皮、竹茹、枳壳、甘草各10 g,黄连9 g,厚朴12 g。胃寒者加干姜3 g、吴茱萸3 g;加乌贼骨20 g;食滞者加槟榔10 g、莱菔子15 g。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胆汁反流变化情况。显效:胃镜检查胆汁反流减轻一级;好转,胃镜检查胆汁性反流减轻小于等于一级;无效,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未发生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西医组患者胆汁反流好转率78.6%,中医组患者胆汁反流好转率96.4%,中医组患者好转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胆汁反流好转率对比(n,%)

3 讨 论

胆汁反流也叫十二指肠反流,十二指肠液为主要反流物,胆汁反流多出现在空腹以及餐后等情况,未对机体造成损害,将其称为生理性胆汁反流。随着胆汁反流发生频率和时间的延长,返流量有明显增大,会造成胃损伤,表现为病理性胆汁反流[2]。在慢性胃炎中,BRG为一种特殊类型,根据现代医学理论,BRG的出现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导致患者出现胆汁反流,胃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坏,胃蛋白酶逆弥散进入黏膜,增大患者损伤。临床上在BRG治疗方面以西医治疗方式为主,多选择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制酸剂等[3]。根据中医学理论,将BRG划分至胃脘痛、痞满范畴,患者病位在肝、胆、胃等器官,存在肝失疏泄以及胆郁化热等表现,导致上逆犯胃。临床治疗需要给予疏肝利胆、清泄郁热等药物。清胆和胃汤中黄连、郁金可清泄肝胃郁热,陈皮、半夏可消痞散结,青蒿、竹茹可化浊和胃,柴胡、白芍可和胃止痛,枳壳、厚朴、茯苓可行气和胃除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联用,可清胆、行气、和胃、除湿、疏肝、降逆,应用在BRG患者临床治疗中更具优势。

本次研究表明,西医组患者胆汁反流好转率78.6%,中医组患者胆汁反流好转率96.4%,中医组患者好转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BRG患者给予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好转率有明显提升,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脘反流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从五脏病相关理论浅谈从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体会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非酸反流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症状的特点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