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9-04-18 10:28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人员差异

万 丽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重庆 40005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心血管内科中患者150例,将其按照每组75人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30名,女35名,年龄25~54岁;对照组中男43名,女32名。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进行分析,患者的病症类型基本相同,且无其它器官性疾病或心理障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信息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1.2 方法

在进行护理时,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中,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并通过对患者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告知患者生病期间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嘱咐患者按时吃药,定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首先,要加强护患交流,了解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思想方面的开导,让其树立自信心;向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安抚患者紧张的情绪,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工作。此外,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可减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每日打扫病房,保持病情内干净、卫生,对患者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杀菌,开窗通风,确保房间内空气流通,让患者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此外,可适当放置一些小型的绿色植物,为患者创造出一个优美的住院环境。最后,在优质护理下,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告知患者需要禁忌的食品类型,多吃水果、蔬菜,杜绝烟酒或辛辣刺激性食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具有针对性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如果患者无法进行肢体活动,则要通过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协助来进行翻身,并严格按照规范对患者进行身体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如果长期保持一个动作,很容易出现压疮,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1.3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两组护理方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精神状态较好。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评分进行统计并分析,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满意程度越高,说明这种护理方式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所认可[2]。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来对实验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并分析,用(±s)表示计数资料,在t下进行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忧郁评分比较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19.52±3.45)(±s),抑郁评分为(22.54±3.58)(±s),,明显低于对照组(33.48±5.24)(±s),(38.19±4.62)(±s),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和忧郁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和忧郁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焦虑 忧郁观察组 75 19.52±3.45 22.54±3.58对照组 75 33.48±5.24 38.19±4.62 P P<0.05

2.2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5.46%,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1.16%,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在优质护理模式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较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19.52±3.45)(±s),抑郁评分为(22.54±3.58)(±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在医学护理中更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心血管护理人员差异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与差异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