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讲堂”编织结构课堂实践

2019-04-25 13:02王芙蓉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未来教育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讲堂课件素养

王芙蓉/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王秀英/河北省黄骅市羊三木乡刘皮庄完全小学教师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目标从落实“双基”,到2001年启动第八轮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落实“三维目标”,再到2016年9月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次转型,充分显示了教育关注的核心从知识的传授转型到了学生发展。与此对应,课堂也从注重知识到注重素养,从重视“教”转变到关注“学”。

围绕自主学习、发展能力、形成素养,教育者将目光转向课堂转型研究,开始注重学生自主参与、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索的开放多元的课堂建构。

儿童怎样才能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呢?

1946年,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位于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进行实验,将一个学校的学生随机分组,学习同样的内容,但每一组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讲授,两星期后接受相同的测试。

结果很让人震撼,使用讲授学习的小组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使用听讲学习方式小组的18倍。根据测试的结果,对不同学习方式的留存率进行了标注,形成了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由“学习金字塔”看出“讲授”学习方式知识存留率高达90%,成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综上,学生面对知识,面对课程应该有自己的建构和表达。因此,我们根据数学教学进度开始了“小讲堂”学习方式编织同领域知识网结构课堂实践。

“小讲堂”的由来

寒暑假是学生读书的好时光。三年级暑假,我们让学生边读课本边整理同领域知识串。比如“数的发展”,我们让学生整理一至三年级学习的“数”是怎样发展的,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列表,有的孩子画知识树,还有的画思维导图。开学后展示、交流并装订成册,这一部分的知识框架渐渐明晰在孩子们面前。

一个暑假坚持下来,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作业,看到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讲解点赞心里美美的,讲得也越来越带劲儿,越来越好。一位家长反馈到:“一开始,孩子有点儿怵头,后来呢,讲着讲着,就觉得挺有意思的,还很愿意去讲。讲的不对也没关系,老师在微信群里还可以交流,得到老师点播、关注,就更爱讲了。”

孩子们传完视频就特别期待老师的评价。每次发上去就迫不及待问家长:“老师会表扬我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一般都及时评价,看到好的还发朋友圈。同时号召家长和学生分角色讲解,大家一起参与评价。于是小讲堂不但坚持下来,而且越来越好了。

暑假小讲堂成为孩子们最开心的事儿,开学后他们把小讲堂写到了作文《聊聊暑假那些事儿》里面,把自己开设小讲堂的过程以及心理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还有的孩子把全家参与小讲堂录制、发布、评价的过程称为“家庭盛宴”!

“小讲堂”的操作策略

有了以上基础铺垫,小讲堂开到了课堂上,在不增加数学课时的前提下每周固定拿出一个课时进课表。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备课、个性表达的小讲堂课程开始了。

1.确定主题整体规划

鉴于从三年级暑假就组织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前提,小讲堂的主题确定为“同领域知识网结构”梳理并讲解。计量单位、运算的长大、数的发展、数量关系、探索乐园(综合实践活动)、空间与图形(进一步细分)等。

2.查阅资料自主备课

学生根据主题内容自愿组合成2两三人或三四人一个小组,自主分工,有的查阅学过的课本,有的查阅以前的习题、练习册,或者上网查。几个人把内容聚合在一起建一棵知识树,清晰展示“计量单位”在各年级的发展情况,接下来展示各种计量单位的进率关系,以及典型应用,再由课件技术好的组员制作成课件。

在讲堂开讲前,报名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简单叙述内容的设计思路,请老师为他们的课件把关。孩子们对这个小讲堂项目学习注入了很高的热情,报名很踊跃,因为一次讲堂最多确定四个小组展示,所以要选优。孩子们每个课间都主动汇报,并按要求改进,争取入围。有的时候老师真的有点应接不暇,这是孩子们积极主动的结果,很多时候老师很难取舍,每个小组的设计都各有特色!

3.课堂实施各亮风采

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在讲台上配合很默契,有的组员操作课件,有的讲解。台下的学生可要认真听,小老师看谁不注意听还会提问呢!老师也不例外,在小讲堂上老师也是学生!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小组还为回答很棒的同学准备了小礼物!小讲堂上经常会有台上台下的互动争论,争执不下时,小老师就会把目光投向老师:“请老师来说说这个问题吧!”这样,整节课老师只讲疑点就够了。

最后各小组一起上台,接受大家的评价,同学们纷纷指出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小讲堂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后台助力。

在每一期小讲堂结束后再把同学们的资料集成小册子,形成一个小专题,成为“班书”,也是下一轮复习的参考资料。

“小讲堂”的再思考

每一期小讲堂都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就需要学生具有把自己的观点和同伴的观点进行对照和联系的能力,以充分吸纳同伴们在配对环节贡献的智慧,才能合作出优秀的作品。

对于其他听讲学生而言,与同伴互动,往往沟通交流和传授效果会比老师讲更好,同龄伙伴的言行更容易起到感染和激励作用。

另外,在小讲堂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思考,此时教师在哪儿?

小讲堂是一种“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课堂,现在学生在前了,教师如何在后呢?

教师的在后应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课前主题选取的参与者,开讲前审阅学生课程资料的指导者,小讲堂上倾听者,学生困难处的引导者。

小讲堂上,孩子们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老师的第一个任务是倾听。倾听,表面上是从容的,但老师的思维应该是高速旋转的。因为要听懂孩子们说的“我认为”以及“我要强调的是”的点是不是对的,是不是有价值的,从而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评价。

小讲堂课程将数学学习放在更宽广的数学时空结构中,知识的选取、组合、概括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不再是教师单方的传递。在知识板块的构建及讲解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把知识连成了串,而且实现了能力、态度、素养的多方位提升。

猜你喜欢
讲堂课件素养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