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关键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9-05-02 13:25曹旭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

曹旭东

【内容摘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关键素养的培育做了相关规定,我们要在这一最新政策的指导下培育初中生的关键素养。具体来说,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关键素养的培养的策略:一是创设情境,培育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信念;二是整合资源,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思维;三是结合实践,培养担当精神和奉献品质。试图通过本文的探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中学生的关键素养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关键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关键素养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制与道德三个方面上,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对学生关键素养的培育。

一、创设情境,培育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信念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初中学生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中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比如,在讲授初二教材第一课第一框题《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时,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两个不同的情境:情境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缺少法律的保障,大部分青少年无法入校学习,尤其是女生;情景二向学生展示宪法,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每个学生们都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创设情境后,询问学生更愿意在那个环境中学习生活?学习的权利是谁赋予我们的?同学们通过比较与讨论,一致认为更愿意在情境二中学习生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目前的学习的权利以及其他各项权益是宪法赋予我们的,宪法是我们权利的保障书。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宪法、维护宪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两种不同环境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权利是宪法赋予我们的。通过创设情境坚定了学生们的政治信念。

再比如,在讲授初二第四课第二框题《用心交友》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小明乘车上学时主动给生病的同学让座;课堂上小明发現自己忘带笔记本了,同桌借了一本给他;放学时正好下雨了小明和没有带伞的同学一起撑伞。之后设问,小明是如何与朋友交往的?他与朋友的相处模式给你什么样的启发?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一致得出结论:小明与朋友们相互帮助,方便了自己的同时又温暖了别人,使自己和朋友都得到必要而帮助。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关心、爱护朋友,同时给予朋友们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使同学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被朋友关爱,同时我们也应该关心、爱护我们的朋友,只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暖。因此,我们应该关爱朋友,做到用心交友,维护友谊之花。

二、整合资源,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思维

“法律”是初中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具备的第二个关键素养。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护,也离不开对法律的遵守,因此初中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整合课内、课外的资源,从而培育学生的法纪意识和用法能力。

比如,在讲授初二第六课第一框题《建设法治国家》一课时,教师要整合课内外的法律案例以及法律条文,通过分析案例和解读法律条文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用法能力。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案例和相关的法律条款:学生小明在超市购买到过期食品,食用后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超市应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的,赔偿一千元。”学生洋洋在乘坐校车过程中由于教师监管不当而受伤,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学校应给予相应的赔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介绍相关案例资料,使同学们认识到法律是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能够第一时间为我们提供保护,通过将课堂知识与课外资料进行综合整合,培育了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思维,并提升了学生的用法能力,从而培育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再比如,第六课第二框题《树立法制观念》时,教师要整合课内外的相关资料、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在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违法案例,借此培育学神们的法律素养。首先,在课堂上展示案例:学生程某因贪恋上网而偷盗同学钱财,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抓捕;学生韩某因哥们义气打伤同学,并使同学落下终身残疾,最终被司法机关判刑;学生李某因伙同他人拦路抢劫而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之后设问,这些学生的行为造成了什们样的直接后果?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并使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而且会给人生留下不可去除的污点,影响终生。通过整合大量的课内外案例资料,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法不可违的思想观念,培育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结合实践,培养合作精神和奉献品质

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初中生应具备的重要优秀品质,也是道德与法治课需要着重培养的关键品质。作为教师,要把课堂理论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担当精神和奉献品质。

比如,在讲授初二第七课第一框题《处处有合作》一课时,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明确“合作”一词的深刻含义,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布置课前实践作业: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父母的工作进行调查。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调查结果。经过调查:小欣的母亲是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育人才的责任;小刚的父亲是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小玲的母亲是医生,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通过这次的调查使学生明确,正是由于社会中的人各司其职并与其它人合作,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正常地运行,我们的生活才能够更加美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作”一词,并鼓励他们向父母学习,在学习生活中主动与他人合作,通过合作完成各项复杂的工作。

再比如,在讲授初三课本第一课第四框题《自觉服务社会》一课时,教师要将课堂知识讲解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并从社会实践中体会其中的乐趣与感想。之后请各个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实践成果: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参加“绿色文明城市”主题清洁活动,参与到清扫街道小广告、清理白色垃圾等活动;第二、三小组的同学们来当养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房间,并和老人们一起做游戏,陪伴老人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下午时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服务社会的必要性和乐趣,使他们树立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到了积极的做作用。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培育了“道德”关键素养。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