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高考环境下论述文的答题技巧

2019-05-02 13:25程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

程静

【内容摘要】纵观近年高考,语文高考中论述文板块的命题思路层出不穷,不管在命题人层面还是在学生作答层面,相较往年的高考论述文,在选材以及出题角度上,都显得更为新颖,或者说是陌生。脱离了模板式作答的良好环境,很多考生对于论述文答题一道显得束手无策,然而究其根本,只要在文本阅读上下足功夫,答题自然就不会太难,本文就近年高考论述文的命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作出一定阐述与探析。

【关键词】改革  新高考  新命题

一、论述文定义

在语文试卷的阅读板块,出现的文体无非就是记述文,论述文,以及散文,小说四种。关于论述文,我们单将“论”与“述”两字拆开理解,那便是,逻辑性的议论加上具有说服力的阐述,两者的适度结合变成了我们口中的论述文。它所涵盖的范围可以广阔到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学生文章一眼扫过去,便能感受到其中专业词汇的大量堆砌,但同时又不乏条理,文章不管写哪个方面,它的总体脉络依旧是议论,给出鲜明的观点,并加以证实这便是我们所认知的论述文。

二、通读文章,把握论点论题

很多论述文上手时,考生经常看的云里雾里,而后又时间所迫,硬着头皮匆匆答题,给出的答案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因此,考生应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从而理清大体脉络。高中论述文早已不同初中阶段,绝非单纯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以概括,高中阶段的论述文在文学底蕴上得到了足够多的加强,使之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而是要求考生去真正的去领悟,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命题人出这题希望考生领悟什么。

我们以《留住乡愁》一文为例:

首先,我们不看正文,光从标题开始判断,我们大体就知道,本文要写的是乡愁,而且是正在离我们而去的乡愁。

然后是正文片段:

1.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消失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记忆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着这些承载着人去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或者歸属感。

2.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升级,将“文”“人”“居”“产”结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通过对这两段正文的阅读,我们很容易初步提取出一些东西来,首先片段讲述的主体,是乡愁,而标题已然点出留住乡愁,我们便不难感知当前作者所论述的乡村记忆的状态是处于不断流逝过程中的,而作者主体想要表明的东西就是要留住乡愁。并且在留住乡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同时,提取文段关键性词语,如乡村记忆,乡愁,呵护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根据自身所理解的文段大意,再加上这些关键词,答题时自然事半功倍。文章给出的第一道题是这样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读过文章必然知道,活化乡村记忆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表现的更好,故D肯定不对,而A选项,则是对不留乡痛的条件出现了疏漏,须知,乡痛不仅仅是单纯的物是人非造成的,更多的是缺乏对原有设施的妥善保护。而B选项的问题则出现在表达方式上,太过绝对则让人生疑。因此选C。

对于概括性的答题技巧,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思路,须知任何题材的论述文都是带有观点包含在内的,题目选项再显得似是而非,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只要紧扣论述文论点主旨,不偏离文章想要表述的大方向,那么作出的选择就一定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新高考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改革创新(二)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