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在陶瓷纹样装饰中的体现

2019-05-03 03:3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阴阳五行造物道家

熊 露 唐 敏 袁 枫 方 涛 吴 琳

景德镇陶瓷大学 古陶瓷研究中心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就是原始宗教,其本质是一种以崇拜和信仰为核心的行为,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三大支柱之一的道家思想,是历时千年之久形成的拥有中原本土特色的文化现象,是早期各族先民文化渗透和交融产生的结果,承载着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历史底蕴。道家文化中的重要理论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包含了宇宙万物出现和演变的根源、自然事物的法则规律以及人为造作之准则等,是一切造物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中国传统陶瓷作为日用器甚至礼器、祭器等,在造型亦或是纹样装饰方面均受到道教文化的浸染,打上了特殊的思想烙印。陶瓷的装饰纹样是传播陶瓷艺术魅力的特殊符号,与道家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研究道家文化与陶瓷纹饰的关系,使文化由无形变有形,抽象变具象,两者相互依存,形成我国独特的陶瓷文化艺术,道家思想对于我国传统陶瓷纹样装饰的演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文化嬗变。

1、道家文化的精髓

道家文化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文化精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造物境界的追求之一,且占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大众文艺、社会分工模式等。道家文化的精髓包含了宇宙万物出现和演变的根源、自然事物的法则规律以及人为造作之准则等,是一切造物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中提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1],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形而上的实存“道”,同时在四十二章引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以阴阳明道,阐述宇宙万物的本源,可见在道家文化体系中,阴阳观念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最能体现道家阴阳五行的学说则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3]不同的生活行为和人生价值观,道家主张师法自然、随缘而安的境界,超脱而自在。

2、陶瓷纹样的表现

陶瓷作为蕴含大量道家文化信息的特殊器物之一,同时也是印证和记录历史变迁和发展的载体,其表面纹样装饰图案是研究文化与器物双向互动关系最直观和直接的方式。陶瓷纹样装饰是匠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根本的纯化方式,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构成反映出不同的观念。但大体总结可分为具象图案装饰以及抽象图案装饰,其分别以自然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模仿对象描绘和提取某一特征并加以认识之后的想象事物为模仿对象描绘。通过陶瓷纹饰图案记录先民的生产生存经验和自然认识,同时蕴含情感和寄托理想,对这种自成体系的文化载体进行研究,挖掘陶瓷纹样装饰上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等,揭示无形的精神世界和生命意识。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最早的具有人类造物意识符号的体现是彩陶装饰纹样。作为部落或者氏族标志的图腾,往往是由日常生活常见的鱼、蛙、网、鸟等或者几种组合构成的图案来表示[4],如图1。同时,这些图案都是最为简单的几何纹样,当先民对自然界认识到一定程度时,纹饰装饰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变,从写实到写意,从符号到象征,从具象到抽象,表达的象征性不改变的同时,只是由有形向无形变化,由明示向隐喻转变。[5-6]尤其以明嘉靖时期陶瓷作品最为典型,如图2,陶瓷装饰纹样深受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充满了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皇宫中崇尚道教之风。

图1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盆

图2明嘉靖五彩云鹤纹罐

3、阴阳五行和装饰纹样的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道家文化中最为深奥且也是最为主要的思想观念,而阴阳和五行结合起来就是阴阳五行学说。[7]据《易传•系辞上传》记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述的两仪也便是道家讲求的阴阳,而《易经》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8],八卦是一套用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其组成部分有内圈的太极和外圈的经卦,见图3。道家将阴阳和五行联系起来形成专属的宗教符号,同时两者互为辅成,成为道家乃至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结晶,贯穿整个中国科学理论体系。阴阳五行思想观念体现了宇宙万物之间相互对立又互相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在阴阳五行思想观念的泛化发展过程中,作为古代手工业中的重要分支的陶瓷行业,无论是在器物本体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还是封建伦理教化方面均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老子将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和宇宙运行的总规律,更是将道家文化与陶瓷工艺造物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陶瓷通俗的讲其本质就是由泥土经水混合后的塑形,经火煅烧等的过程形成的新的人工合成的产物,此就包含了五行思想中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其中,泥料中的金属元素如铝、铁等为金,煅烧陶瓷的原料一般为植物或植物在特殊情况下转变物则为木,给与泥料塑形需要水的配合,塑形完成后需要火的煅烧,而成型最为关键的则是土,此五行完美融合造就了陶瓷。而陶瓷上的纹样装饰蕴含的阴阳学说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在道家思想理论中,单数属阳,双数属阴,早期彩陶鱼纹多数以单数的形式出现,表达了最初的对于阴阳的划分,如图4。后期出现的山水纹饰,虚实对比绘画的妙处就在虚实之间,虚实使得画面灵动有趣。虚为弱,即为阴;实为强,即为阳,如图5。有文献记载以来,御用陶瓷纹饰较多出现的是龙凤纹,大多描绘龙凤相对飞舞、相互交缠、相互顾盼的场景,尤汉代以来龙为阳,凤为阴[9],龙凤纹更是男女阴阳和谐的象征,龙凤相配便呈吉祥,如图6。

图3 伏羲先天八卦图

图4 仰韶文化三鱼纹彩陶钵

图5 清雍正蓝料彩山水图碗

图6 明万历官窑青花龙凤纹盖盒

4、结语

从最早的彩陶文化到近现代的陶瓷文化,由祭祀器到实用器,从简单的日常使用器皿到文化的载体,陶瓷纹饰的嬗变承载了图案文化的发展,而本土道家文化的精髓却一直贯穿整个演变过程,诉说着华夏文明的内涵。不难看出,道家文化精髓对于陶瓷纹样装饰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弥足珍贵的,是整个纹饰文化的灵魂,研究陶瓷纹样装饰的演变离不开道家文化的支撑,追寻陶瓷纹饰发展的基本脉络离不开道家文化精髓的指引。

猜你喜欢
阴阳五行造物道家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造物美学
漫画道家思想
以木造物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闲谈为何叫“聊天”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