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键盘演奏技能大赛实践训练探讨

2019-05-05 08:07叶碧青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练习曲音程和弦

叶碧青

钢琴演奏能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和实践形成的。培养这种演奏能力,就是通过训练,把相应的音乐知识、演奏技能、演奏经验和思考、审美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充分地、综合地展示音乐艺术。广东省组委会规定,初赛乐曲两首,时间为12分钟。乐曲曲目要求:结合教学曲目,现场演奏一首练习曲,一首中外乐曲。听音测试随机抽取听音题1题,由老师现场钢琴弹奏试题,学生按要求回答;复赛(60%的选手入选)是伴奏编配与排演伴奏曲目(声乐作品)。根据以上比赛的内容,笔者在实践训练中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了完整的教学过程。

一、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

1.练习曲训练

车尔尼作为19世纪前期维也纳派钢琴家和钢琴教育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练习曲虽然和古典时期作曲家的差异不大,十分适合演奏速度的训练,在他的练习曲里,音型的结构富有伸缩性,使用的范围比较大,弹奏时,必须把拇指放在四指之下。他广泛应用音阶和琶音,旋律往往以音型构成,伴奏和旋律由两手分别弹奏,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富于变化,同时还要求大指的转换敏捷而不露痕迹,对于手指的独立、均衡和跑动的训练十分有益。车尔尼的练习曲作品是钢琴技术深浅的重要参照系,由浅入深,因此笔者把他的作品0p.599、0p.849、0p.299、0p.740作为主要的教学教材。

考虑到现有的学生水平及教学时间所限等实际情况,既能让学生快速掌握看谱,又能使其五指独立站稳,以及均匀弹奏跑动的技巧,使用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如0p.599、0p.849,以及提升识谱能力的拜厄《初级钢琴教程》,大约一年半(三个学期)的时间后进入钢琴的中、高级程度的作品No.299和No.740。

车尔尼练习曲Op.299之N0.36是一首极富代表性的练习曲,也是Op.299中技术难度最大、综合了各种手指训练的练习曲。该曲以双手毫无间歇的十六分符贯穿始终,涵盖了音阶、琶音、分解和弦、三度模进、半音阶等各种音型。要练好这首曲子,严格遵守固定指法是必須的;换指和干净利落的触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弹奏跨度较大的分解和弦和属七、减七琶音时,做到既连贯又清晰,也是需要克服的一个技术难点。由于这首曲子的左右两手基本上是在做反向进行,当右手同时换大指时,平稳地移动手腕,并控制手指在转换过程中的力度,以免出现重音。这是该曲的练习要点。此外,学生学会正确读谱的前提下,要求以分手慢练为主,干净利落地触键。分句分手慢练,分段分手慢练,再合手分句慢练,合手分段慢练,速度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节拍器调到66拍。

车尔尼的练习曲十分注重声音力度强弱变化,把大幅度的crese和dimin弹奏得起伏有致、干净利落。同时特别强调歌唱性的legato的奏法,在练习曲中侧重于手指独立性的“颗粒性”弹奏方法,因此慢练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要制定好每天的练琴任务、练琴时间,坚持不懈地慢练。

2.中外乐曲训练

当学生达到车尔尼Op.299的程度,开始接触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进入选定比赛曲目阶段,选择奏鸣曲更合适。例如,为了更好凸显学生的手指能力、音乐表现力,可选择海顿的奏鸣曲,如:G大调奏鸣曲与D大调奏鸣曲。这些奏鸣曲主题单纯明快,优雅淳朴,乐句不长。

需要注意的是,“落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弹奏动作,使用频率极高。弹奏中,第二个音要轻快,手指要贴键放着,不要做弹奏动作,而是手腕轻轻带起,取得明朗轻快的音色。如下例《D大调奏鸣曲》。

贝多芬的奏鸣曲,篇幅比较大,充满戏剧性的冲突、对比和张力。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要注意内在张力和外在的强烈戏剧性冲突与对比。现以贝多芬作品Op.27No.2第三乐章为例加以阐述。

主部:1-20小节,c小调→g小调,再现单二部曲式。A段的准平行乐段结构,是由微动机分子连缀模进构成的动机模块,进而在这个基本模块上,运用模进分解等方式完成乐段的结构。B段是在上下二层属音持续的夹缝中,夹着一条平行六度的波浪线旋律,构成“三明治”似的对比乐句。2、4、6、7、8小节五个八度和弦从Sf→p,具体体现了贝多芬作品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学生在反复慢练的基础上,力度音色也要表现到位。演奏时踩上弱音踏板,sf处则踩右脚底延音踏板,p处立即放开。这8个小节特别重要,对它们弹奏的效果决定对曲子后部分弹奏的成败,需要鼓励学生在弹之前心底不停地哼唱,把握好演奏的节奏。

曲式的再现句身兼两职,既要完成曲式所赋予的结构任务,又要担负转向副部的连接任务。此后的连接部被省略,正是由于主部的再现句发挥了变身连接作用,直接开放转调与副部相连。

副部:21-43小节,g小调,左手持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的阿尔贝蒂低音伴奏的均匀力度的弹奏,音色尤其弱的表现,需要学生平时练琴的时候特别小心弹奏练习。平行乐段+插入的转折结构,旋律乐句的构造为综合+分解形式,分解的正是综合部分的后半截,是一支接尾模进的旋律。29、30、31、32小节八度音用了六个sf力度弹奏,同样要踩延音踏板,再一次体现贝多芬内在的张力与外在的冲突对比。后乐句平行加厚了一个八度,向后扩充与插入的转折片断合并在一起,并通过终止与结束部断开。

结束部:43-65小节,g小调,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新动机主题,产生一个重复扩充的平行乐段结构,如果不是和声连续的终止分割,也许可以视为副部Ⅱ43-56小节的调音奏法,让许多学生在此速度趋于不稳定状态,还是特别强调学生在平时的慢练中把握好这段的速度,以及双音的落提动作。第二阶段又是并列的新主题,这一主题左手仍是十六分音符的阿尔贝蒂低音伴奏,弹奏的时候仍要求轻,与右手八度和弦的强奏形成一个对比。

二、视唱练耳的训练

视唱练耳包含了视唱、音乐听觉分析、听写三部分。高职技能键盘大赛广东组委会测试的重点是音乐听觉分析及听写部分。听觉分析是听写的前提,听写是听觉分析的“助手”,两者互为关联,相辅相成。

1.音程的听辨能力训练

从三度开始建立旋律音程感,通过听写和听唱,培养Ⅰ、Ⅲ、Ⅴ稳定音级(又称骨干音级)的音程感知能力,随后加入Ⅳ、Ⅶ音练习;当将横向连接的音程转换成纵向结合表现时,从单音转为两个音的和声音程,学生的听觉思维,从模唱、听唱、构唱、辨别色彩上进行。快速辨别唱名,分辨“音响色彩”,速度一定要快:八度、纯四、纯五度协和音程给人协和、悦耳和亲切感;大小三六度不完全协和音程,大音程较明亮,小音程较暗淡,从根音往上唱;增四减五度不协和音程,内在紧张感,似乎魔鬼的声音;大小二、七度不协和音程,刺耳难受,训练时强化学生听到的第一感觉。

2.和弦的听辨能力训练

和声音程听唱的延伸,有三和弦、七和弦、和弦连接三类和弦的听辨,训练中仍然保持用模唱、听唱、构唱、辨别色彩方法进行。音响和谐的和弦,有明亮色彩的大三,及其转位的六和弦、四六和弦;暗淡柔和的小三和弦及其转位六、四六和弦;音响不和谐的和弦有刺激、扩张或紧缩感的赠三、减三及其转位的六、四六和弦。七和弦亦是如此训练,掌握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四种。和弦连接较多训练Ⅰ、Ⅳ、Ⅴ的正三和弦连接,此类训练对即兴伴奏和声的功能体系有很大帮助。

3.节奏的听辨能力训练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起恒速感,这种等速运动能力的建立,是展开二拍、三拍、四拍这三种拍感意识的基础。单位拍中的节奏时值,结合拍感意识,会表现出鲜明的节奏律动意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四个十六分、附点八分等,此类节奏,动感强,在常规的速度下,混合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这个节奏律动意识,训练中要求学生脚打恒拍,口念节奏。进行各种常用节奏的念打练习,锻炼和检验学生在瞬间内对节拍、节奏的理解与表现能力尤为重要。

4.旋律的听辨能力训练

旋律听写是将听到的旋律音响转化为谱面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组成音乐的旋律各要素,增强记忆力,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旋律听写要从简单到复杂,始终贯穿对节拍的感知,对节奏时值的正确分辨,对调式调性的领会,对旋律乐句结构的认识,对旋律速度、旋律个性、风格等音乐要素的分析。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正确掌握谱面化书写,练习过程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无升降记号逐渐到一升一降号这一规律。练习的环节为:判断拍子(第一遍)→书写组织节奏、旋律、划小节线(第二遍)→核对分析(第三遍)。

三、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

即兴伴奏是在只有旋律谱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为歌曲弹伴奏。它是集钢琴演奏技术、键盘和声技术以及伴奏造型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教学时,要用歌曲的简谱,首调的概念弹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注重理论的条理性与系统性,又注重实践的多样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分析掌握和声知识在键盘上的分布连接,让特定的音型与旋律相配合,让伴奏产生更高艺术效果的技巧。并促使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即兴伴奏的能力。教学分3个步骤。

1.歌曲分析

对一首歌的主题、词、曲、旋律进行分析。判断一首歌曲的调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这首歌曲的“主音”,而歌曲的结束音通常就是它的主音。如结束音在1(do),基本可判断是一首大调歌曲,结束音在6(la),可判断是一首小调歌曲。分析歌词所表达的主题和含义就是对歌曲的情绪、风格、织体的定位。如通过对《卖报歌》歌词的分析,浮现在脑海的是一个生活困苦,但天真、乐观、可爱的卖报童形象。该歌曲属大调式,活泼欢快的儿歌,可采用短促跳跃的柱式、半分解和弦节奏型伴奏。

2.和弦编配及伴奏音型

对Ⅰ、Ⅳ、Ⅴ的正三和弦进行歌曲和弦编配,是创作歌曲的题中应有之意。完成一首歌曲的和弦编配较为简单,并非难事,但对于初学伴奏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可鼓励学生熟悉各種不同的调,用首调的概念完成《卖报歌》《多年以前》《小白船》《白桦林好地方》等歌曲的弹奏。当学生对ⅠⅣⅤ掌握娴熟后,可加入Ⅰ、Ⅳ、Ⅴ的转位和弦。进入Ⅰ6、Ⅳ46、Ⅴ7的练习阶段,就要更加“丰富多样”,和弦要坚持“就近解决”的原则,最后再加入副三和弦Ⅱ、Ⅲ、Ⅵ的练习。正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与副三和弦之间更丰富连接的练习口诀是:上二、上四、下三。这方面的练习要鼓励学生勤奋多练,增强手感,促成和弦连接更自如,效果更好。

伴奏音型有柱式、分解、琶音、组合类、特色类。在不同的歌曲风格中使用不同的伴奏音型,如《雪绒花》属于抒情类歌曲,可采用分解、琶音、柱式、组合类的音型进行伴奏;《我爱你中国》是赞美歌颂类的歌曲,可采用转位柱式、长琶音组合类音型伴奏。

3.设计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

在一首完整的歌曲伴奏中,前奏、间奏、尾奏起到提示歌曲的调性、速度、情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通常让学生直接用歌曲的第一句、歌曲的最后一句、副歌部分的旋律,也可用符合歌曲风格的节奏型来做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

四、结语

高职键盘演奏技能大赛全面考查、展示和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参赛选手的键盘演奏技术技巧、知识应用、拓展创造等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引领推进高职键盘乐器演奏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选拔和推出优秀键盘表演人才提供广阔平台。针对高职键盘技能大赛,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梳理总结对参赛者进行钢琴弹奏训练的方法与步骤,期望对高等职业院校抓好学生键盘专业技能训练起到借鉴作用,对高职键盘乐器演奏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练习曲音程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音乐游戏玩起来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