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秘籍

2019-05-09 03:54王族
西部 2019年6期
关键词:爪印布鲁圈套

王族

夹子

A:认知

夹子,是猎人对捕兽夹的简称,专用于狩猎。

猎捕对象不同,夹子也大小不一。大的有捕熊夹、捕鹿夹、捕野猪夹、捕黄羊夹等,小的有捕狐狸夹、捕兔子夹、捕旱獭夹、捕鸟夹、捕蛇夹等。常见的捕熊夹,其弯形扳机上带有尖齿,可将熊腿夹断。捕狐狸夹和捕旱獭夹,则专门夹击猎物头部,使它们在瞬间毙命。捕黄羊夹专用于夹击野羊类的腿,它们被夹住后无力挣脱,过上几日后会被饿死。捕兔子夹是最小的夹子,威力不大,却能把兔子拖死。猎人收获最多的,是在挣扎和绝望中毙命的兔子。

猎人安装完夹子后,会用艾蒿、薄荷和爬地松等植物的叶子,将夹子擦拭一番。如果少了这个环节,野兽就会嗅到人留在夹子上的味道,掉头离去。

B:事件

猎人埋设夹子前,常常会对猎物念叨一句话:你死不为罪过,我活不能挨饿。狩猎是一种古老的职业,猎人猎捕动物,是以名正言顺的获取方式维系自身生存,所以他们多无情猎捕,少感叹犹豫,但他们说出这句谚语时,却使人性闪现出了光芒。

猎人在埋设夹子时还会说一句话:看来它的皮毛成熟了。内行人一听便明白,动物经过夏季食草后,已变得膘肥体壮,到了可猎捕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到人身上,意思是一个人不学好该挨收拾了。

夹子多为铁制,其夹击力度迅猛,凡是触动机关的动物,无一逃脱。十几年前,我在阿勒泰碰到一人,知道他要去树林里安夹子,便问他是不是去夹黄羊,他摇头不语。又问是不是去夹兔子,他亦摇头不语。再问是不是去夹呱呱鸡、野猪、哈熊(狗熊)、旱獭、鹿,或是松鼠,他均摇头不语。看他的架势,是不想让人知道他要去夹什么,不料他看我不再问了,却主动告诉我他要去夹狐狸。我听后吃惊不小,狐狸那么狡猾能夹得住吗?他嘿嘿一笑说,手再长,也有摸不到的地方。脚再小,也能走到遥远的地方。夹狐狸自有夹狐狸的办法,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保准你以后也会夹狐狸。人常说,狐狸一睁眼,心里有九个脑袋。什么意思呢?是说狐狸的心眼多,遇上事情只要看一眼,心里就会有九个想法。但是在撒尿这件事上,狐狸连半个脑袋也没有,是死脑子。它们撒尿,总是找别的动物撒过尿的地方,比如黄羊和鹿撒过尿的地方,一旦碰上那样的地方,不管有尿没尿都要撒一次。我就专找动物撒过尿的地方,安上夹子十拿九稳能夹到狐狸。

任何事情都经不起琢磨,即使是狡猾的狐狸也有致命的弱点,就看遇到它的是不是打猎时间长的猎人。譬如我眼前的这位猎人,看上去并无特别之处,但一开口说出的话,却让人觉得像岩石一样坚硬。我与他闲聊时想摸摸他的夹子,他马上捂住装夹子的布包不让摸。我说,不让摸看看总可以吧?他一臉严肃,把那布包捂得更紧,看都不让看一眼。他见我不高兴,便凑近我的耳朵低声说,夹子这东西,可不能让人随便看随便摸,一看一摸就会坏事,人的味道就留在夹子上了,狐狸有九个脑袋,一闻到人的味道,哪怕尿憋得再难受,也会转身跑掉。

他那么一说,我遂明白,以后碰到猎人的猎具,可不能随便看随便摸。

有一人用夹子夹住一只狼,那狼无望挣脱,遂咬断被夹的那条腿逃走。从此,一只三条腿的狼,成为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猎人们每每安夹子时,总是紧张地向四周张望,如果地上有三只狼的爪印,他们会远远避开。一只狼能咬断自己的腿,如果人被它扑到爪下,后果不敢想象。

安夹子有学问。年轻猎人的夹子即使夹住了动物,却仍会发生其挣脱逃走的事情。他们的夹子不错,但因为没有掌握猎捕规律,常常便空无所获。

经验丰富的猎人一眼便可发现有利的环境。譬如他们从不将夹子设置在树桩或石头上,那里更容易让动物的挣脱,他们常常把夹子固定在草丛或土中,动物一旦被夹住,便因无法向上蹦跳挣扎,被死死拖在原地,最多挨一天一夜便会死去。

白哈巴有一人,是牧民亦是猎人,他每去放牧总是盯着牧场后面的山坡看,看了三年终于看出了名堂。他说狐狸很狡猾,它们需要排泄时,总是要找到上一次排泄过的地方,将新排泄物压在旧排泄物上,目的是让人误以为那里只有一推排泄物,它们出现过一次后再未现身。狐狸的思维接近人,反而容易被人识破。那人悄悄把一个夹子安在那堆排泄物下,一只狐狸再次来排泄时,便被牢牢夹住。那人上山时狐狸已死去两三天,但它临死前把尾巴折过来,让自己卧在了尾巴上。它死得并不悲怆,像是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另一猎人的经历更有意思,他耗十年时间,终于摸清狼的一个规律。原来,狼也有极为固执的一面,它们每得到肉食后,必叼到上次啃食过的地方去吃。狼此举有两个原因,一是上次吃过的地方安全,此次可放心吃;二是它们认为熟悉的地方,好记又好找,所以它们便将吃剩的肉储存在那里。那人将夹子埋在一只狼藏储的肉中,几天后那只狼来吃肉,被夹子把头击得粉碎,当场毙命。那人从狼头上取下夹子时,无比惊讶地发现,狼眼中布满惊骇和恐惧。他想,狼在死去的那一瞬间,心里弥漫过怎样的屈辱和恐惧。对于狼来说,那亦是内心的火焰,从内心蹿至瞳眸,凝固成了最后的绝望。

大多动物游走牧场和便道时,都有循以往足迹的习惯。猎人发现这一规律后,便在沿途安下夹子,收获颇丰。让人不解的是,前面已有动物被猎捕致死,后面的动物却重蹈覆辙,仍然沿记忆中的路线前行。于是,猎人们便守株待兔,捕获一批又一批猎物。他们为此总结出一句谚语:熟悉的路在你心里,等待你的夹子在路上。

也发生过猎人利用夹子和动物斗智斗勇的事情。譬如狼成群结队经过一地时,后狼会踩着前狼的爪印前行,那样就会让人觉得只有一只狼在走动。因为众狼重复同一爪印,那爪印便显得深厚,一位猎人因此上了当,以为是一只肥胖的狼走过后留下的爪印。另一猎人告诉他原因,他才恍然大悟。他们沿那爪印布下十余个夹子,三天后便夹住了六只狼。它们虽然被夹子死死拖着,但却极力扑抓对方,要把对方咬死。起初那猎人不解狼为何那样反常,后来才知道在狼界有一个规律,如果一只狼被囚禁后无望生还,别的狼便要把它咬死吃掉。

那六只狼终未挣脱夹子,它们被猎人打死时,眼睛里还冒着怒意,似乎要扑过去撕咬另一只狼。

布鲁

A:认知

布鲁是猎具的鼻祖,出现在弓箭、套索、捕兽夹、长矛和猎枪之前,是专用于攻击兽类的猎具。

起初,人们将野兽的大腿骨作为击打器物,骑马追逐野兽,并将其砸倒。后来,人们为了加大打击力度,将野兽的大腿骨磨成圆形,那便是最早的布鲁。布鲁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在马背上将其抡起击打动物,另一种是用力投掷出去,将动物打晕或打死。至今,布鲁的用法仍为这两种,猎人们使用任何一种,野兽都难逃一死。

使用布鲁的年代,人们用其上击飞鸟、下砸走兽,每每收获颇丰。

B:事件

有一年,在博乐见到一位蒙古族牧民,他虽然骑在马上,却不拿马鞭,而是将一个长柄木器摇来晃去。那马似乎害怕会被抽打,四蹄陡然快了很多。

细看,那木器顶端系有一个铁锤,明晃晃地透着杀气。当时心想,此物莫不是一件击打物?

向那人请教,答曰:布鲁。

我先前听说过蒙古族的布鲁,今天突然见到,便从那人手中接过,学他的样子挥舞了几下。明显的感觉是,其木柄长短适合,可自如挥舞。尤其是顶端的铁锤,挥出便传来重力感,捕猎时使用,一定得心应手。

那人给我讲了一个使用布鲁捕猎的故事,说有一猎人发现了两只兔子,只盯准其中一只去追,对另一只却不管。等到追上兔子,一布鲁砸翻在地,然后捡起布鲁扭头搜寻另一只。将布鲁甩过去,那只兔子便也被砸翻在地。会使用布鲁的人,知道猎物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不急。

那人又说起另一事,有一猎人多年使用布鲁,不但运用自如,而且达到了能感知布鲁的地步。一天,他骑马经过一片树林,突然听得挂在马鞍子上的布鲁发出了声响,他取下布鲁握在手中,看见不远处有一只狼在看着他,双眸中的眼神犹如升腾的火焰,似乎只要那火焰喷吐出来,它就会向他扑来。他举起布鲁准备迎击狼的进攻,但狼看见他手中的布鲁后,双眸中的火焰瞬间熄灭,转身跑进了树林。狼怕布鲁!那人想起一句谚语:没有被骗走的狐狸,没有被吓跑的狼。布鲁吓走了狼,比打死一只狼还让他高兴。

那人讲完故事,急匆匆要离去,问他要去哪里,他说有很多人在山的另一边举行围猎,如果他去晚了,猎物就全跑了。我们不解,既然是很多人围猎,为何会让猎物全都跑掉?他说那些人的本事不行,说是围猎,其实是凑热闹,真正捕猎的人是他,他不到场,那些猎物咋来的还会咋回去。

他说完便匆匆走了,我们盼望能从山那边传来消息,让我们知道围猎的情况。那人下午返回时与我们相遇,马背上挂着两只鹿角和一块鹿肉。原来,他赶到山那边时,能捕的小猎物譬如兔子、旱獭等都已被人捕获,唯独一只野猪咆哮嘶吼,既不攻击人,又不打算离去。一群人与一头野猪僵持在那里,似乎树上落下一片树叶,都能惊得人心颤。

他断定那头野猪是不能捕杀了。人们说起动物的凶猛时,都会说一猪二熊三老虎,况且现在的这头野猪已发怒,万万不可与它硬拼。他将众人劝退,藏在一块石头后用布鲁猛击石头,野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疑惑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去。

他为这件事遗憾,因为他已经两年没有见到野猪了,此次错过,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碰到。

我们闲聊,很快便说到了布鲁。布鲁在当时是一种武器,用于防身攻敌。其实,就布鲁的意义而言,它是较早出现的冷兵器。后来,布鲁作为猎具,给了人们肉食,给了人们安全,更给了这个世界一种文明。那样的年代,人是真正的大地之子,生存之景象极具诗意。一九九二年我在昆仑山下的叶城当兵,读到朱增泉将军的一首诗,尤为其中“山顶洞人的,老乡/走下秦岭,到渭河边/用兽骨刺鱼”这几行而感动。秦岭和渭河是我故乡,朱将军诗中的远古意境犹如人类图腾,使我的怀乡情愫多了一层幻象般的色彩。

说到这儿,他才说出今天围猎中的又一幕。他赶到围猎现场时,那头野猪并非与人们在对峙,而是大声咆哮着要扑向他们。他命令众人:亮出布鲁!众人便举起布鲁,但野猪仍在往前扑。他又命令众人:集中布鲁。众人便将布鲁集中在一处,野猪看到布鲁的闪光汇聚成一片,便停止咆哮站在那儿不动了。真正的对峙,其实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这么说,他用布鲁敲击石头迷惑野猪是后来的事。相比之下,发生在前面的众多布鲁一起发光的事情,要有意思得多。

他聊得兴起,便说起马背上的鹿角和鹿肉的来历。那头野猪离去后,他们围住了一头鹿,但那只鹿很厉害,不但能躲过人们甩出的布鲁,而且能从人们头上跳跃过去。但它毕竟已被围死,跳出一层包围,很快又陷入另一层包围。他看了看那只鹿的蹄子,便让人们用布鲁去击打鹿的四蹄,每打一下便退后,让后面的人上去再打。如此频繁的攻击,让鹿乱了阵脚,加之四蹄一一被砸得粉碎,很快便倒在了地上。分肉时,因他功劳最大,便得了两只鹿角,鹿肉也比别人多了两公斤。

我问他如今使用布鲁的人多吗。他说,有人用,长生天给的东西,怎么能不用呢?人的眼睛是天給的,腿是地给的,肚子是肉给的,肉是动物给的,所以就一定有用布鲁的人。他伸出三个手指头说,现在的布鲁有三种。最大的是吉如根布鲁,用铜或铁打制的铁锤,用牛皮绳系在布鲁前面,专门打大野兽;其次是图拉嘎布鲁,把圆形的铅头、铁箍环和铜帽,固定在布鲁前端,用于直接击打动物;最后就是海木勒布鲁,多为镰刀形,专用于投远和投准的训练。

听他这么一说,再去看他的布鲁,才知是典型的吉如根布鲁。

聊得差不多了,他骑马离去。我发现那根布鲁被他插在腰上,那小铁锤虽然在晃动,却不如被他持在手中威风。等马进入一片树林,那人和马便不见了影子。

过了一会儿,树林里传出一声兽类的嗥叫,我盼望响起布鲁的击打声,但过了很久,都悄无声息。

石夹

A:认知

石夹皆为天然生成,是用一根棍子,将或扁、或长、或宽的石板撑起,在棍子上系有兔子、沙鸡或松鼠,诱惑野兽去叼吃。切不可小看这根棍子,一旦动物用嘴去叼那些诱饵,就会将棍子扯倒,落下的石板便将它们砸倒。这根棍子亦有讲究,常用的是虎耳木、接骨木等硬木,只有这样的棍子才能支撑石板的重量。

石夹的夹砸之力,虽然发于自身,但要借助地面,因此石夹布于石头或硬实之地,才可将动物捕获。

在猎具中,石夹是猎人构思、设计和制作最为完美的一种,其使用材料之巧妙,发力之直接,砸击效果之得力,堪称一绝。

B:事件

走进石夹的野兽,命只剩下一半。

此谚语说的是,将石夹作为猎具,专用于捕猎。

我第一次见石夹,是在可可托海的一条小河边。一位牧民指着河滩中的一块扁平的石头,问我看没看出名堂。我不知道那是一个石夹,更不知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猎具,便开玩笑说那是一个不怎么漂亮的石头。他看我不懂,便一脸严肃地说,不怎么漂亮的石头,会干出漂亮的事情。再会跑的动物,也会在不会跑的石头跟前栽跟头。哈萨克族人说话一向幽默,幽默中却又包含着哲理。听他那么一说,我断定那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便虚心请教。他介绍石夹之前,先颇为兴奋地介绍了一番黑貂。他说这一带的黑貂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给你打个比方,有多少石頭就有多少黑貂。我细看,河谷中的石头多则多矣,且乱石成堆,如果这里的黑貂像石头一样多,岂不成了黑貂世界?再说了,黑貂在这样一个地方如何生存,它们为何不去寻找活命的好去处?

那牧民说,黑貂的脾气怪得很,跑出去抓到老鼠、兔子和旱獭等,一口也不吃,不论多远都要叼回河谷中,直至钻进石头下面才会松口气,慢慢地吃。黑貂吃东西很慢,每咬一口只是一小块肉,细嚼慢咽半天,才又咬一小块肉。它们吃东西时亦很警惕,一边吃一边四处张望,一旦有动静便吐出口中的肉,将身子缩小做逃跑状。我与那牧民讨论,黑貂此举怪则怪矣,但其背后一定有原因。那牧民笑着说,没有人会无事爬到山上去,没有动物会主动走到人家里。后来才知道,根源在黑貂的那张皮上,因为值钱,人们猎捕黑貂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那张皮。所以说,黑貂的日子过得很紧张,像在荒野中放羊的人一样,总担心自己的羊会受到侵害,只有把它们赶进羊圈,心里才会踏实。

听他那么一说,便觉得黑貂以乱石为家,是在艰苦条件下守着自己的家。如果人类不把黑貂作为猎物,这个乱石成堆的河谷就是它们的天堂。坚硬厚实的石头,密闭的空间,将世界隔离到寂静、无声、黑暗和模糊之中,它们安然偃卧,度过一个个白天和黑夜。

但在这个世界的构成中,总有一些生命成为另一些生命果腹、驯服、杀戮、残害和猎捕的对象。为了生存,人类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得心应手。譬如一块石头变成石夹,一个人变成猎人,一只动物变成猎物,如果要思考其正确与否,或具备怎样的终极意义,谁又能给出准确答案?就像人吃羊,是杀生,那么羊吃草,同样也是对另一生命的掠夺,只不过因为草木无声,便不会引发共情。我这样的感慨对那牧民来说,是没有意思的话题。我不能对他诉说。在他眼里乃至他的观念中,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乱石,如果用好了就是最厉害的猎具——石夹,那才是最有意思的事,也能让他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我们又谈到石夹。他神秘地一笑,让我看河谷中的石头有什么不一样,我看不出什么,他便又得意地一笑说,你看不出名堂就对了,如果你一眼就看出了名堂,那我不就白费工夫了吗?我问后才知道,他利用板状和锤状的石头,在河谷中安了五个石夹。用他的话说,那是他的五只手,一旦黑貂出现,就一把抓住它们。他眼睛微眯,似乎在看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看。我疑惑,用石夹捕猎的人都是如此神情吗?

他带我去看石夹,走近后才发现,一块平展的石板下大有名堂,那么大一块石板,居然只用一根撑杆顶着。他说这个撑杆不能太粗,否则挡了黑貂的路,它们就不会钻入石板下面。我想摸一下那撑杆,他拦住我说,不想要手了吗?那撑杆一碰就倒,石板砸下来,你的手就变成了肉糊糊。我细看那撑杆,果然其支撑处斜顶着石板,一碰就会砸下。

再看石板深处,才发现平铺有一根木棍,木棍上趴着一只兔子。那兔子已放得久了,散发着一股腐臭味。我不解为何要在石板下放一只兔子,那牧民说兔子是诱饵,腿上有一根绳子连着撑杆,黑貂一扯兔子,那撑杆就被拉倒,石板轰然砸下,黑貂一声惨叫后就会毙命。

我没看见兔子腿上有绳子,那牧民说黑貂狡猾得很,所以把绳子埋在了沙子中,那样才能让黑貂上当。看似简单的石夹,却具有极强的杀伤力。人类善于运用智慧,万事万物都能成为猎具,甚至能成为武器,用于防身攻敌,效果俱佳。

我问那牧民,为何石夹只猎捕黑貂?他说也有松鼠、野鸡和兔子等误入石板下,被砸得肉身模糊,一命呜呼。它们没有价值,反倒害得猎人重新设置石夹。后来,猎人们灵机一动,将死去的兔子当诱饵,很容易让黑貂上当,被砸死在石板下。猎人们为此总结出一句谚语:跑得快的动物,命在石夹下结束;跑得慢的动物,把命搭在一根虎耳木上。

说到黑貂,人们喜欢的是它们的皮毛。每有黑貂被砸死,他们从石板下小心翼翼将其取出,第一眼要看毛皮是否完好,如果完好便可卖上好价钱,如果受损就大打折扣了。

其实捕黑貂不易。有一次,他的一个石夹砸到一只黑貂身上,因为力度不够,加之地上的沙子松软,那黑貂便将腰弯下,嘴和爪子齐用,挖出一道槽子逃之夭夭。

猎人使用石夹久了,便发生了很多故事。有一位猎人,碰到一只母黑貂带着刚出生的一只幼貂,闻到作为诱饵的兔子味道,便往石板下钻。母貂在慌乱中碰到了石板,于是像所有触碰机关的情景一样,那石板砸了下去。母貂在那一刻将幼貂护在怀中,它被砸死,幼貂幸免于难。猎人有讲究,如果野兽没有彻底丧命,他们不会露面,因为他们不让弥留之际的野兽看见他们的脸。母貂死了,那小黑貂像是明白了什么,嘶叫着消失在了乱石中。

之后数年,那猎人房前屋后便经常出现貂爪印,他想起那件事,便觉得那小黑貂已经长大,要找他报仇。

那人死后,坟前经常出现貂爪的印痕。

圈套

A:认知

制作圈套,首先要选择一棵高大结实且长有杈枝的树,其次是选一根同样结实的木头和一块大石头。随后,猎人在木头一端绑上石头,将木头横插在树杈上,然后在另一端系上一个铁丝圈,再在铁丝圈与树身之间连接一根铁丝,把诱饵(通常是一块肉)垂挂在那根铁丝上,一个圈套便宣告完成。

野兽钻進圈套时,是惊心动魄的一刻,因为它们看不到系于那根木头一端的铁丝圈,便将头伸入铁丝圈中,叼住那块肉向下扯,铁丝圈便脱开系肉的铁丝,死死套在野兽脖子上。此时,木头另一端的石头受力下坠,那根木头斜升而起,将野兽吊在了半空。

铁丝圈是活扣,野兽越挣扎便被拉得越紧,加之它们自身在向下垂落,最后便被勒死。

B:事件

把一块肉放在圈套中,就能让野兽把头伸进去;把一块石头绑在一根木头上,就能把野兽吊起来。

圈套,是借力发力的一种猎具,在猎捕中用得最多。

圈套又称为吊钩圈套、索套、铁丝圈,但叫圈套者仍为多,叫得久了便成为固定叫法。人们每说出“圈套”二字,旁人便感觉到有动物已被套住,铁丝圈正在收紧,气氛会变得紧张。

阿勒泰一带的猎人说,圈套的由来很有意思,一位猎人在山林里转了一天,没有碰到一只动物,他怏怏然坐在一棵树下准备休息,不料一阵风把一根树枝吹打在他脸上,打得他的脸一阵生疼。他骂了一句,打不到猎物,连树枝也欺负人呢!为了解气,他气呼呼地扯过那根树枝说,你打我的脸,我把你坐在屁股底下!休息完毕起身时,他忘了屁股底下的树枝,一起身那树枝便呼的一声升起,将他的小包带上去挂了起来。他颇为惊讶,一根树枝的反弹力量有这么大,如果是一只兔子或呱呱鸡,被带上去挂起来,就会被吊死。他对那根树枝看了又看,琢磨了又琢磨,终于琢磨出了门道:如果把一根树枝压弯,在上面布一个铁丝圈套,诱惑兔子或呱呱鸡来吃布好的诱饵,只要一触动机关,就可以把它们吊起来。

圈套就那样被创造了出来。

此圏套与人们通常所说的圈套不同。人们通常所说的圈套,是一人运用智慧,将另一人引诱进某个事件中,令其丧失自我掌控能力,滑向命运突变后的深渊。这种情况下的圈套,是意念和思维运作模式,不需要具体物质。猎人们所说的圈套,则有具体指向,亦有固定的使用方法。譬如圈套有大小,大的用于猎捕哈熊、野猪、鹿等,用的是粗硬的钢丝绳;小的则猎捕兔子、呱呱鸡、山鹰等,用一般的细铁丝即可。

作为诱饵的那块肉,时间长了会发出异味,这正是猎人之所望,因为野兽对腐烂发臭的肉敏感,远远闻到就会扑过去。作为诱饵的一块肉,于是便变得像圈套的开关,一旦吸引了野兽的目光和嗅觉,它就打开了圈套的一连串密码,亦将野兽一步步引向死亡深渊。

作为诱饵的肉,常常是一只兔子或长尾鼠,猎人在出门时就已经备好。

设此圈套,必须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有的野兽喜欢走熟悉的路,还有的野兽习惯在以前捕食过的地方觅食,这些都是让圈套发挥威力的机会。如果圈套周围地形开阔、树木稀少,猎人就会设置障碍,譬如放几块石头、用树枝阻拦等,逼野兽走向已变成圈套的那棵树。

圏套是借树木和石头之力致兽类丧命的捕获方式。有一位猎人说,树嘛在山上长着哩,石头嘛在树根躺着哩。它们嘛在一起把你的手等着哩;你的手嘛,只要把它们制作成圈套,很快就能享受吃肉的幸福。

因为圏套制作方便,捕获率高,至今仍被猎人们青睐。在捕猎时,有人喜欢骑马去荒野中,一旦发现动物便纵马追赶。有人喜欢去山谷中,一旦发现动物的爪印,便不动声色地一笑,然后沿爪印追逐而去。还有人喜欢在动物大小便过的地方等待,有的动物习惯于在前一次停留过的地方出没,猎人们抓住它们的这种心理,往往有一定的猎获。但布置圈套的猎人却不以为然,经常讥笑那样的打猎太辛苦,他们安好圈套后便回家睡大觉,圈套会替他们等着动物,只要动物接近圈套,圈套就会替他们“干活”。他们说的“干活”,是新疆人说话的一种习惯,意思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猎人会定期去査看圈套,大多野兽被吊起后,挨三四个小时后就会毙命。猎人将圈套卸下,抽出深深勒进野兽脖颈的铁丝,一次猎捕完美结束。

也有意外,有一次,一头哈熊挣脱了铁丝圏,却并不离去,而是躲在旁边的树林里,等待猎人上山后进行报复。它熬过几日,终于等到了猎人,它大叫着扑过去,猎人闪身躲过,才知道捕熊不成,熊反过来要用大掌把他拍成肉饼。情急之下,他躲到圈套一边揺动那根木头,意欲用铁丝圈去套哈熊的头。那哈熊深知那根铁丝圈的威力,嗥叫几声后转身离去。

圈套的杀气令哈熊生畏,那位猎人亦得以在关键时刻躲过了一劫。奇怪的是,自此再也没有野兽接近那里,也许是那只哈熊向所有野兽传递了某些信息,它们每每走近那里,便头一转绕道而去。

还有一个意外事件,一位猎人安了一个小圈套,用一块兔肉当诱饵,意欲猎捕山鹰。只要山鹰伸嘴去叼那块兔子肉,就会被圈套死死套住,他就可以将它拿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他天天趴在圈套一边的树林里一动也不动,他知道山鹰的目光锐利,嗅觉亦很灵敏,如果他动一下便会前功尽弃。终于有一只山鹰发现了那块兔子肉,它从高空俯冲下来,意欲用鹰习惯性的动作叼走那块兔子肉。这正是猎人之所望,只要它一头伸入圈套内,用嘴叼住兔子肉一扯,圈套就会发力。但是却出了意外,那位猎人因为在地上趴得太久,忍不住放了一个屁,不巧又有一阵风刮过,那山鹰很快就闻到异味,在快要进入圈套时,将嗉子里的嗉食(鹰吃东西时,会将骨头一并吞下,因需要两三天才能消化,所以积在嗉子里,被称为嗉食)吐出来,击打在圈套上,圈套便自行发动,缩成了一团。山鹰将双爪在圈套的木头上一落,借力飞向天空,很快便在云层中变成一个小黑点。

那猎人勃然骂屁,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在这个时候出来,害得他白忙活。

另有一位猎人,设置的圈套空放了几年后,便将其移回家中,准备选择合适的地方再次设置。不料家中的牛羊和马都惧怕圈套,每每近前便惊恐嘶鸣,转身往远处跑去。那猎人惊叹,圈套这东西任何动物都害怕。他扛起那根木头和铁丝圈,搬到村后的山冈上,家中才安静下来。

受此事启发,一位牧民在狼群频繁骚扰牧场时,做了几个圈套立在牧场边上,狼群便再未出现。整个夏天,牧场上一片安宁。

格扇

A:认知

格扇,是将绳子织成丝网状,缠绕于木杆上,然后一圈一圈绕成陀螺状,一直盘旋至圆心。从形状上看,格扇犹如一个迷宫,一旦野兽到了格扇跟前,因经受不了放置在格扇圆心的诱惑,譬如一只鸡、一只兔子或一块羊肉,纵身扑过去,便被丝网死死缠住四爪。

此外,野兽陷入格扇中后,因辨识不了方向,便上蹿下跳乱撞,丝网被越撞越乱,以至于它们全身都被缠住,最后被困死。

格扇久置一地,只等兽类,往往五六年仍能发挥出作用。

B:事件

保护院子的是栅栏,保护羊群的是格扇。

格扇是柔软的猎具,却同样能让野兽毙命。

与所有的猎具一样,格扇也是由猎人设置在某一地,日复一日等待野兽前来。此等情景,是典型的守株待兔。其实,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原本是与狩猎有关的,亦可从中看出某种技巧,但因为经常被用于比喻与人有关的事情,便丧失了狩猎色彩。有不少猎具,譬如圈套、格扇、石夹、陷阱、箭弩等等,都是形式不同的“守株待兔”,因为“等”的特殊形式,其杀伤力往往颇为惊人。

猎人的計谋或圈套,是专用于对付野兽的,其设计的发力或打击环节,往往会对野兽形成致命的诱惑,所以被猎人盯上的野兽,一般都难逃厄运。

格扇是牧民发明的。最早时,牧民为了防止狼的侵害,便把羊圈的顶部封死,羊群虽然安全了,但因为密不透气,不少羊患病死去。一位老人说出一句像谚语一样的话:封闭的羊圈,会让羊群得疥疮。于是,人们便在羊圈的顶部开一个通风口,将羊圈中的臊气放出去,羊群果然不再生病。但那个通风口却给狼提供了机会,它们悄悄爬上羊圈,观察到羊圈中没有危险,便从通风口跳下,疯狂撕咬羊群。有时候夜深,牧民们睡得酣沉,狼咬死羊后吞吃一番,然后从容离去。第二天,牧民在打开羊圈门的一瞬,才知昨晚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

有一只狼贪吃,直至牧民进入羊圈,仍将头伸在羊肚子中吞吃内脏。那牧民一急之下骂了一句:毛驴子下的狼(生下的意思),干啥呢?那只狼惊起,他害怕狼白森森的獠牙,本能地往旁边一闪,狼窜出了羊圈。他的羊被咬死好几只,但他在情急之下喊出的那句话,却迅速在牧区传开。之后人们骂狼,便也咬牙切齿地吐出一句:毛驴子下的狼,干啥呢?人们想收拾狼,但又怕狼,于是便想到了虽然柔软但却颇有困厄之力的格扇。他们将格扇设置在羊圈的通风口下,狼一跳下来,四爪便被缠在格扇孔中,无论它们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人们听到羊圈中有动静,就会拿上刀棍去要了狼的命。

时间长了,格扇便不仅仅只用于保护羊了。人们发现,格扇在柔软中蕴藏着不可预估的杀伤力,遂将其当作猎具,大可猎捕狼、鹿、黄羊,乃至哈熊和野猪,小可猎捕刺猬、兔子、猫头鹰、雪鸡、沙鸡、黑耳鸢、红隼、乌鸦、山鸡和鹰。鹰性烈,抓扑小动物时动作迅猛如闪电,正是它们有此习惯,遇到格扇就会吃亏。有一人用格扇捕到一只鹰,那鹰在格扇中猛烈挣扎,不但逃脱不了,反而弄得身上的羽毛像树叶一样纷纷掉落。那人捉住鹰后从格扇中往外一扯,不料鹰的足爪太脆,随着一声惨叫,两只爪子便断了,像风中的树枝一样甩来甩去。

有一年狼患成灾,一位牧民怕自己受到狼的攻击,便将格扇设置在毡房门口,心想你毛驴下的狼如果敢来,我的格扇还不把你套住,还不把你困死。有一只狼因为闻到了他毡房内的羊肉膻味,在一个黄昏接近了他的毡房。狼因为在一天之中没吃到一口食物,往往会在黄昏疯狂捕食,否则就得忍受一晚的饥饿。那只狼因为捕食心切,刚一到达毡房门口就陷入了格扇之中,但它在困境中反而冷静下来,不出一声,亦不动一下,在琢磨逃出格扇的办法。那人无意间从毡房通风口往外一望,看见那只狼的三只爪子已被格扇缠死,但它将唯一能动的那只爪子从格扇缝隙中伸出,要模仿人敲毡房的门,如果他以为有牧民来叫他去吃手抓羊肉或喝酒,只要一开门,狼就会一口咬住他的喉咙,顷刻间让他毙命。那牧民一笑,心想你毛驴下的狼聪明得很,我比你还聪明,我就不开门,让你在格扇中困着。那狼敲了几下门,见计谋未能生效,便绝望地挣扎,这一挣扎连那只爪子也被缠死,再也动不了一下。当晚大雪,那狼在后半夜衰嗥,声音越来越嘶哑,越来越小。那牧民躺在毡房中不动,他知道时间、大雪和寒冷会给他帮忙,那只狼正一点一点滑向死亡深渊。次日雪霁,他出门一看,那狼被积雪裏着,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他用手一触,早已硬邦邦。

另有一人,他的羊被狼祸害了不少,他恨狼,发誓哪怕再搭上几只羊,也要抓一只狼,活剥了它的皮,砍下它的头挂在树上,让所有狼都看看祸害羊的下场。他思前想后,将一只羊放在格扇中心,不给吃也不给喝,那羊又饿又恐惧,便大声咩咩叫。一只狼被引诱到格扇跟前,可看见羊的肉身,可闻见羊身上的味道,却无法扑过去把羊咬倒在地。格扇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站在外面便看不见里面,唯一的办法就是一跃跳进去。后来,那只狼蓄足力气,意欲一跃到羊身上,但它的弹跳力远远不够,轰隆一声便掉了下去。它紧张乱抓,爪子被丝网死死缠住。那人用绳子绑了它的嘴和四条腿,用小刀一点一点地剥它的皮。狼疼得长嗥,那人却不心软,一直剥到只剩下脚趾和鼻尖,才觉得解了气。狼疼得晕了过去,那人以为它死了,便把它扔到了河谷中。当时正值冬季,那狼被冻醒后沿河谷逃窜而去。之后有人见过那只狼,它一身糊状,如同是从未见过的怪物。有鸟儿在空中看见它,都会惊恐地叫着飞走。

人们都觉得那人太残忍,并不是那只狼吃了他的羊,但他却认为只要是狼皆要为他的羊抵命。牧区有一句俗话:不管是狼吃了还是没吃,它的嘴总是血淋淋的。那人那样做,大概便是这样想的。

人们认为那件事不是好事,都闭口不提。

事情并未过去,那格扇有一晚发出隐隐声响,像在有什么在低声哭泣,又像在不停地哀怨。那人想起那只狼被剥了皮后瘆人的样子,心里掠过阴影,不由得浑身颤抖。整整一夜他不敢出门,手持一面结好的格扇紧盯着房门,如果有狼破门而入,他就会把格扇扔出,先把狼套住,然后再做打算。

他在诚惶诚恐中等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发现他的羊死了两只。它们身上无一丝伤痕,却已经硬邦邦的,不知是因何而死。

接下来的每晚,他的羊都会死去一两只。他找不出羊的死因,便怀疑这样的怪事与那只被剥了皮的狼有关。他不敢再往下想。

无法挨下去,他便赶着羊群提前返回了村庄。奇怪的是,那格扇再未传出声响,他的羊也没有再死一只。

狼牙棒

A:认知

狼牙棒出自北方游牧民之手,最早的用途是捕猎。

最早的狼牙棒,上面像牙一样的骨钉,用的是鹿的下颌骨,且带有全部槽牙,故称“鹿牙棒”。后来因为用了一种叫麡狼的头骨,且同样带有槽牙,才被称为狼牙棒。人们之所以用麡狼的头骨和槽牙制作狼牙棒,是因为当时有一种麡狼很像鹿,而且人们在当时鹿狼不分,混淆后反而用麡狼头骨制作出了狼牙棒。无论是鹿牙棒还是狼牙棒,在当时除了偶尔在部落间的争夺中用作武器外,更多则用于捕猎。

狼牙棒后来作为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发挥过猛烈攻击的力量。冷兵器时代结束后,狼牙棒又复归用于猎捕,其击打方法有劈、砸、盖、冲、截、拦、撩、带、挑、抡、旋、磕等,被击中的野兽,能存活者不多。

B:事件

杀伤力最强的猎具,是狼牙棒。

明人茅元仪在《武备志》的“狼牙棒”卷中记载:“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古时的人,因为生存条件所限,人人都是猎人,狼牙棒就发挥出了作用。狼牙棒在宋朝变成了兵器。狼牙棒的这一转变是顺势而为,一种具有杀伤力的器物,既然能用于打猎,便也能用于杀人,只不过换了使用地方和攻击目标而已。狼牙棒一用于打仗,无论对身披铠甲的敌人、轻装甲甚至没有装甲的步兵或砸击或钩扯,凡被击中者很少能够活命。狼牙棒的外形亦会发挥出威力,无论持此兵器者武功怎样,但其硕大的棒头和恐怖的铁钉,都会让对手害怕。所以,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狼牙棒是攻击力最强的兵器。

狼牙棒成为兵器后,曾被称为“敲棒”。宋人张知甫在《可书》中说:“金人自侵中国,唯以敲棒击人脑而毙。”绍兴有一人写了一部杂戏,里面有一个情节:“若要胜其金人,须是我中国一件件相敌乃可。且如金国有粘罕,我国有韩少保;金国有柳叶枪,我国有凤凰弓;金国有凿子箭,我国有锁子甲;金国有敲棒,我国有天灵盖。”此戏在舞台上一唱,人皆笑之。在今天看来,能笑出来的都是事不关己者,真正为金人的敲棒发愁的,是临战的宋朝将军和士兵。金兵挥着敲棒打了过来,士兵们无以应对,只好把自己的天灵盖迎上去抵挡。如此情景下的笑谑,其实包含着无奈和悲愤。

鲁迅在《补白》一文中提到这个典故时,曾感慨:“自宋以来,我们终于只有天灵盖……”

金属武器出现后,骨头武器逐渐淡出,狼牙棒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回归成了猎具。作为猎具的狼牙棒,由棒头、棒柄和底钻三部分组成。其棒头上的锤,多用钢铁铸就,击打到兽类身上,可使它们身骨碎裂,倒地毙命。而锤面上的铁刺,则用于刺击猎物,但凡兽类连皮带肉被钩扯起来,轻则留下血槽,重则血肉飞溅,一命呜呼。另有尖形底钻,装于柄棒的尾部,既可保护棒尾不致破裂,又可击敌且便于插立于地。

如今,狼牙棒仍多为着猎人使用。有一位猎人骑马持狼牙棒去打狼,一狼牙棒劈下去,狼灵活躲开,那猎人正为没有击中而遗憾,不料那狼却并不逃走,反而转过身来要咬马腿。猎人一时恼怒,毛驴子下的狼,你還想咬我的马的腿,我先敲了你的腿。猎人抡起狼牙棒砸向狼的后腿,狼发出一声惨叫,一条后腿便像折断的树枝一样拖在身后。猎人又将狼牙棒对准狼的另一条腿砸下去,狼又发出一声惨叫,便趴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猎人一勒马缰绳,那匹马的两只前蹄悬立而起,然后踩在了狼身上,狼没有再发出声响,眼睛里的不屈凝成了一团。

在阿勒泰见一人收集了十余种狼牙棒,但其柄棒仅两种,分别为接骨木和白杨木。狼牙棒出彩的地方在棒头的锤上面,因形状和分量不同,分别有松头狼牙棒、六梭狼牙棒、梭梭狼牙棒、短柄狼牙棒、袖珍狼牙棒等,有的用骆驼皮将锤包着,隐去了杀气;有的则嵌以饰物,显得颇为漂亮。

向那人打听那些狼牙棒的来处,他说死在每个狼牙棒下的野兽,最少不下五十个。有的狼牙棒打死的是狼、黄羊、鹿、哈熊和野猪等大动物,有的狼牙棒打死的是狐狸、兔子和呱呱鸡等小动物。问他,大动物恐怕不好打吧?他一笑说,大动物反而好打,那么大的东西,随便选一个地方打下去,不是骨头碎的声音,就是皮肉被钩扯掉的声音。听他那么一说,便觉得小动物一定不好打,和他一聊果然不出所料,小动物因为灵活,狼牙棒击下的准确性和着力点都大打折扣。所以使用狼牙棒打猎,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打大动物靠力,打小功物靠巧。

那人说,他爷爷一辈子用过十余个狼牙棒,坚持两个原则:其一,外出或走亲戚必带狼牙棒,爷爷认为狼牙棒避邪,随身携带可一路平安;其二,遇到比人高大的兽类,必使用狼牙棒,其铁锤和铁刺对兽类的打击往往致命。

他说狼牙棒不好用,爷爷练了十年,才敢提着大狼牙棒出去打大动物。因为大狼牙棒都很沉重,猎人砸出狼牙棒时,憋足劲用了全部力气,如果一击砸不倒野兽,便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另外,还必须找准野兽的要害部位,譬如头部,一砸就让它们头颅开花,血溅如飞。还有腿和腰,必须一击使其断裂,瘫在地上再无攻击人的能力。

狼牙棒是否顺手,关键在棒柄。那人的爷爷有一年骑马去打猎,因棒柄大短,挥出后并未击中目标,反而差一点砸到他的马。那马被惊得转身就跑,不过幸亏那马跑得快,否则那野兽扑来时,他就会被它扑倒在地,如果被它一口咬住,用那人的话说,他就没有了爷爷,也就没有了后面的他。

那人的爷爷后来制作了长柄狼牙棒,遇到一只黄羊,他便骑马去追击。但他挥击出数次,皆因棒柄太长而没有力度,那只黄羊闪转腾挪,从他眼前逃脱。他爷爷摇头叹息,棒柄太短了不行,太长了也不行,把握不住长短的人当不成好猎人。因为是一只黄羊,那马没有受到惊吓,总想奔驰追赶,他好不容易勒住缰绳,它才老实了。他思前想后,终于明白棒柄的长短,以一人身高为最佳。他拿一根接骨木量出自己的身高,做成了狼牙棒的棒柄。再用,果然顺手,连哈熊也倒在了他的狼牙棒下。

奇怪的是他的那匹马,自从他换了狼牙棒,它常常反应迟钝,在他攻击野兽时不能配合他。遇了几次危险,他便不再骑它,它闲在村中,见有人扛的狼牙棒很长,会兴奋地嘶鸣。他明白,那次用长柄狼牙棒攻击黄羊的情景,被它牢记在心,所以它见到长柄狼牙棒,才会如此兴奋。

他因此又感叹,那次用短柄狼牙棒打猎失败的事,恐怕会给这马心里留下阴影。果然,那马见到扛短柄狼牙棒的人,便惊恐而去。

望着受惊的马,他觉得手中的狼牙棒陡然重了。

草乌

A:认知

草乌是一种毒草,猎人若是要投毒,草乌往往是首选。

以前的猎人,用得最多的毒草是草乌。将乌草用于投毒的方法很简单,在动物出没的地方投放一包含有乌草的东西,譬如一块肉、一只兔子、一簇青草,野兽食之两三个小时后,便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缩成骇人的一团。

草乌经过加工,其毒性更加厉害。譬如用一只锅扣住一根草乌的根,断了它的阳光和水分,让它在阴湿之中成长。草乌属阴,黑暗和潮湿可使其毒性剧增。一个月后,草乌的根盘结在一起,沁出阴森森的白色汁液,闻之恶臭扑鼻。这时用棍子将锅挑开,戴上手套把那根草乌拔出,晒干后磨成粉,放进作为诱饵的肉中,再难对付的野兽,吃了也必定会被毒倒。

B:事件

有时候,猎人会使用投毒的方法,将动物毒死。不过那样的手段并非是为了捕获猎物,因为人不能吃被毒死的动物,而被毒死的动物,大多是因为对人构成了危害,人不得已才会下毒。

新疆阿勒泰一带的猎人们常说,野兽给人带来一场灾,人给野兽送去一朵草乌。这句话看似平静,但却充满设计、布置、诱惑和毒杀,无不惊心动魄,充满生与死的较量。

草乌虽然有毒,却长得很好看。夏季,草乌长得像玉米一样有秆有叶,尤其是叶子酷似耳朵,顶部的花冠一串一串的像鞭炮一样。不知情者会用手去摸那花冠,或把鼻子凑近去闻。手摸摸倒无妨,但用鼻子闻过后,轻则过敏发烧,重则一命呜呼。

用草乌对付的,多为狡猾的动物,譬如狼或沙狐,把牛羊和鸡祸害得太厉害,猎人们便要想办法收拾它们。据说狼和沙狐都懂人,它们一旦发现自己被猎人盯上,就会迅速离去,从此不再回来。但它们躲得了猎人,却躲不了草乌,猎人把草乌包在诱饵中,一年不够等两年,两年不够等三年,终能等到它们返回。狼或沙狐返回后,忘了一两年前的事情,便被毒倒在地。

大多时候,猎人盯上狼或狐狸后,并不急于下手。如果在洞穴附近投放含有草乌的诱饵,它们吃后进入洞穴毙命,会导致尸体腐烂传播瘟疫。猎人也不会将诱饵放在河边,那样的话,狼或狐狸被毒死后一头栽入河中,会污染一整条河流。什么时候对动物下草乌,是有讲究的。等到狼或狐狸远离洞穴、草场和河流,在沙漠、戈壁和树林里出现时,猎人则把草乌放在它们必经之处,诱惑它们吞吃。它们在那样的地方毙命,哪怕变质腐烂,也不会传播瘟疫。我有一年在沙漠中见到一副狼骨,其皮肉早已消失殆尽,只剩下白森森的骨骼,看着骇然。有人说,狼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时,会悄悄离开狼群,找一个不会被轻易发现的地方死去。所以,很少有人能见到死去的狼。他由此断定那副狼骨出自一只被毒死的狼,它吃了猎人或牧民放了草乌的东西,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打算穿过这片沙漠,去寻找一处更美好的栖息地。突然之间,它腹内剧烈疼痛起来,双眸中闪出密集的金星。那一刻,绝望犹如寒冷一般浸入内心,很快它便一头栽倒。之后,风沙一日日吹刮它的尸体,它慢慢变成了一堆白森森的尸骨。

野兽吃了含有草乌的诱饵后,必经受一番痛苦挣扎,才会跌入死亡深渊。有一只狼中毒后,在地上抓出了深深的爪痕。想必剧毒在它体内掀起的裂痛,让它恨不得把大地抓破,但最后它浑身无力,慢慢没有了声息。

另有一只沙狐,死在距毒饵一百多米的地方。它身上布满爪痕,全身的毛几乎已被拔光。不难想象,它挣扎出去的那一百多米,是如何疼痛难忍,又是如何抓挖自己躯体的,最后,体内倏尔变得轻松,紧接着巨大的黑暗包围了它。那一刻,它的疼痛终结,生命亦终结。

有一位牧民,被狼祸害了不少羊,无奈之下遂决定使用草乌去除狼。他担心牧民反对他使用草乌,因为在牧区有一个说法:毒死一只狼,十只狼会来报仇;毒死十只狼,一百只狼会来报仇。曾有人使用草乌毒死了一只头狼,结果羊群当晚便被狼群袭击,一下子被咬死三十多只。狼群把羊咬死后一口不吃,拖到山坡上摆成月亮的形状,让牧民在第二天早上看得目瞪口呆。牧民们想起,古西域的游牧民族认为,狼是苍穹之子,受苍穹之命在春天驱赶草原上的动物,并将其死后腐烂的尸体吃掉,避免瘟疫传播。狼与游牧民族的死亡亦有密切关系,当老人去世后,他们会将死者放置在山冈,或让其从运送的牛车上自行滑落,等待天黑后让狼将死者吃掉。他们坚信,只有让狼吃掉死者,死者的灵魂才会被狼带入苍穹……当时,牧民们看着狼群用羊在山坡上摆出的“月亮”,恐惧他们的投毒会迁怒神,便早早地转场。但在转场中,一位牧民见骆驼不停粗喘,且发出怪异的叫声。牧民仔细一看,发现驼背上的衣物中有一只毛茸茸的耳朵。他以为羊爬到了驼背上,待掀开衣物,一只狼慌忙跳了下去。原来这只狼藏在驼背上,是想给狼群带路,引它们晚上来偷袭羊群。

那位牧民虽然害怕狼的诡异行为,但他的羊被狼祸害了那么多,他不除狼不足以解恨,但他又为难于以一人之力不能成事,于是决定使用草乌,毒死几只狼再说。为了避免被牧民议论,亦为了不受牧民的阻拦,他决定一人单干。在一个早晨,他一大早便出门去找狼。哈萨克族有一句谚语:有人就有贼,有山就有狼。他上山寻找了一天,终于在太阳快落山时找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几只小狼崽,而大狼则趁着黄昏捕食了。他将包有草乌的羊肉扔进狼穴,那几只小狼崽争抢吃过后,被一一毒死。

那牧民幾天后听到一个消息,说一个狼穴中的小狼神秘消失,一公一母两只大狼被毒死,有蚂蚁从鼻孔中爬出爬进,看上去很是吓人。只有他知道,那几只小狼并不是神秘消失了,它们被他毒死后不久,一公一母两只大狼回来,见它们已全部死亡,便一一将其吃掉,结果两只大狼亦中毒,倒在了狼穴中。在狼界,小狼出生后如果活不成,大狼会将其吃掉,这是狼的生存法则,那牧民坚信在那个狼穴中亦上演了这一幕。这个秘密,那牧民未吐一字,所以在那个夏天,没有一位牧民知道真相。

草乌本应用于清除恶兽,但后来使用草乌的人多了,牛羊马,还有狗和鸡便跟着遭殃。有一只猫吃了毒饵,在村后的山坡上号哭半夜,让全村人都坐卧不宁。那一夜,凡是投过草乌的人,都发誓不再碰草乌。

如今,没有人再用草乌。

草乌兀自生长,一岁一枯荣。没有人去碰它,它便不会毒人。到了花季,它绽开的花朵,引得人们驻足观赏。

狼爪

A:认知

将狼爪作为特殊的猎具,是猎人利用狼的心理想出的一种对付狼的奇妙计谋。

狼走路时,如果前面的狼留下爪印,它们便会踩着那爪印前行。狼那样做是为了不暴露自己,让猎人以为从那里经过的只有一只狼。

猎人受到启发,发现地上有狼走过,便用树枝将其爪印扫去,然后把备好的狼爪从口袋中取出,在地上盖下一串狼爪印,给狼制造出有一只狼从那里经过的假象,然后在爪印下安上捕兽器。不久狼来了,看见那串爪印便踩上去往前走,这正中猎人的下怀,那狼的爪子触到捕兽器的机关,咣的一声便被夹住,再也无力挣脱。

B:事件

狼爪,也能成为猎具。

猎人和狼之间,一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有一句谚语说:同一件事,狼看一眼,人看两眼。意思是面对同一件事时,狼一眼就能看明白,而人要想看明白,却需要两眼。不仅如此,狼的思维狡猾,动作灵活,攻击迅速,所以人与狼的关系,常常是人怕狼,而狼不怕人。

但人善于发挥自身优势,譬如调动智慧设置、调配和组装出新的猎捕方式,对狼实施致命的打击。将狼爪利用成猎具,就是典型的例子,亦是人常说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位猎人捕获一只狼,剥了狼皮,取了狼牙和狼髀石,用狼肉做了一顿抓饭,最后只剩下狼爪。众人都觉得狼爪没有用处,那人却把狼爪留了下来。他说,狼能用爪子骗人,我也要用爪子骗狼。众人问他如何骗,他不说,只是把狼爪小心收好,脸上露出诡异的笑。

猎人们都知道一句谚语:独狼难追,群狼难攻。独狼常常是走散的狼,被孤独、绝望、饥饿折磨,如果受到攻击,很容易发狂,亦会在转过身反咬一口的动作中,拼尽全力对人一击。还有一种情况,独狼奔跑时因为不会像在狼群中那样要顾及和帮助别的狼,速度往往会更快,不论人徒步还是骑马追赶,都会被甩在身后。狼群深知独狼孤立而强悍的优势,便让自己利用爪印装成独狼,迷惑猎人放弃猎捕。

猎人深知狼的狡猾,如果它们从气味和地形上觉出不对劲,就会悄悄离去。所以人们安装捕兽器前,要用艾蒿、爬地松和薄荷擦净双手,避免留下人的气息。为了不使狼起疑心,猎人们会事先铲一些人迹罕至之处的土或者雪,安装好捕兽器后盖在上面,再在上面用狼爪盖上狼爪印,这样不但不会留下气味,而且看上去像有一只狼刚刚走过。

大雪天,是猎人让狼爪派上用场的最佳时机,他们在一场大雪刚下起时,就埋置好捕兽器,然后任大雪一层层覆盖。等到雪霁,捕兽器在积雪中已不露一丁点痕迹,猎人为了迷惑狼,会在积雪上将爪印深盖几次,让狼相信,有狼从此处经过时不惊不慌,它们可放心前行。

有狼爪的猎人可利用狼爪,没有狼爪的猎人只能在狼留下的爪印上动脑子。他们把狼在雪地上踩下的爪印轻轻铲下,等埋好捕兽器后,再轻轻把爪印放上去,同样会让后面来的狼觉得有一只狼刚刚经过。但有时候却不如意,因为狼留在雪地上的爪印,铲下后无法留存,很快就化成了一摊水。

猎人们常说,狼的眼睛看十里,狼的鼻子闻五里。有一人在安装捕兽器时,不小心吐了一口痰,过了几天,一群狼经过安装捕兽器的地方,仍闻到了味道。它们吱吱吾吾叫了几声,从捕兽器一侧绕了过去。也有人在设置捕兽器后撒了一泡尿,结果狼群远远就闻了出来,一转身就去了别处。人们说,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狼算。与狼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猎人一直是计谋的设计者,而且具有主动出击的优势,所以,不论狼多么狡猾,猎人总是能想出层出不穷的计谋,加之有诸多捕兽器,所以猎人对狼的猎捕,便一直在荒野中进行,而且一次比一次精彩。有一位猎人,专选黄羊下山喝水的日子,去猎捕饥饿已久的狼。狼撕咬吞吃黄羊时,他并不急于开枪,而是等狼吃饱了,才骑马去追击狼群。狼吃得太饱,嗅觉不够灵敏,闻不出猎人已在荒野中埋了捕兽器,猎人便接连对着射击,如能击中便可使它们毙命,如击不中便逼向埋捕兽器的地方。有一只狼想吐出食物,以便轻松逃离,猎人识破了它的意图,一枪逼得它慌不择路,一爪子踩在了捕兽器上。猎人对准它的脑袋又开一枪,它嘴里尚未吐出食物,而是先冒出一团黑血。

有一位猎人,什么都想得周全,唯独忘了处理曾留过爪印的积雪,一只狼對他设置的爪印并未起疑,却敏感地闻到了原爪印的味道。虽然那爪印已随着雪融化,但味道并未散去,那狼一转身便离去,猎人的计谋随即落空。更为离奇的是,第二天早上他才发现,那捕兽器夹着一块石头。是狼在半夜用一块石头触碰了捕兽器的开关吗?为什么会这样?猎人思前想后,终是无解。

猎人与狼斗智斗勇,时间长了,便让猎捕这一古老的职业焕发出浪漫的色彩。狼群经过陌生地域时,从不留下痕迹,所以会让走在最后的狼负责清理爪印。那只狼或用尾巴,或拖一根树枝,将狼群留下的爪印一一清理干净。猎人发现这一情况后,便在它们有可能经过的地方设置障碍,逼迫它们从另一处经过,而那里早已布有陷阱、捕兽器、弓弩和标枪等,只要它们走进去,必然会发生惊心动魄的夹击。

有一只狼,曾吃过重复狼爪前行的亏,所以看见地上有狼爪,便会另选道路。有猎人已盯了它很久,便故意在一条路上用狼爪盖上爪印,诱惑它从另一侧穿行。它不知道,在它绕行的地方早已布有捕兽器,并设置了一个台阶,它一爪踩下便被捕个正着。

狼喜欢在以往吃过肉食或撒过尿的地方停留,左闻右嗅一番后才会离去。据说除了狼之外,哈熊和狐狸也有此习惯,它们是在观察那些地方是否有变化,借以判断自己的生存会不会受到威胁。

有一只狼,看到吃过肉食和撒过尿的地方后,留下了一串爪印,下次它再来,查看爪印便成为首先要做的事情。猎人掌握了它的这一规律,隔几日便拿上狼爪,对着地上的爪印盖一下,无论刮风下雨,那爪印都像刚刚踩过一样。

那狼后来又经过那里,见地上的爪印颇为清晰,便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它一高兴,便在以前撒过尿的地方,扬起腿撒尿。猎人早已在那儿设置了捕兽器,它刚撒完尿,便啪的一声被夹住脖子,不一会儿就断了气。

猎人上山收捕兽器时,见那只狼的眼睛仍死死地盯着猎人盖在地上的爪印。

劝诫骨

A:认知

劝诫骨是羊的第十根腰椎骨,即臀骨前面的那块骨头。

这块骨头并不用于猎捕,亦不对野兽起到杀伤力,但与猎人密不可分,并对猎人起到精神引領。

其引领之一,是老猎人教年轻人打猎时,常常从一块劝诫骨开始,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年轻猎人学会打猎的方法。

引领之二,是老猎人和年轻猎人,亦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年轻猎人明白道理,建立狩猎美德。

B:事件

一块骨头,如果没有用途,便普通至极,一旦被派上用场,则被赋予意义,也会具备文化色彩,变得非同一般。

劝诫骨便如此。

人们选这块骨头当劝诫骨,是用于有关打猎的一问一答的智力游戏。问答由两人进行,通常这样进行:

这是什么?

好男儿的额头。

为何叫“好男儿的额头”?

军队向前他领头,军队后退他断后,因而叫“好男儿的额头”。

这是什么?

鸟中之王的翅膀。

为何叫“鸟中之王的翅膀”?

它不怕风吹雨打,因而叫“鸟中之王的翅膀”。

这是什么?

金鞍。

为何叫“金鞍”?

它鞴在未驯马背上不会坏,鞴在娇气马背上不会烂,因而叫“金鞍”。

这是什么?

金须弥山。

为何叫“金须弥山”?

它后部满盛酸奶,前部满堆肉油,因而叫“金须弥山”。

这是什么?

平原上的河流。

为何叫“平原上的河流”?

千匹万匹马儿饮水碰不着也挤不着,因而叫“平原上的河流”。

那这究竟是块什么骨头呢?

这是吃嫩草、饮清泉的花脸绵羊二十六块椎骨后的那一块、臀骨前的那一块、人称“劝诫骨”的那块骨头,它被主人用来待客,被客人用来测智力,是块劝人向善的骨头。让我们祝愿羊只繁殖到千千万万,祝愿主人永享安康!

从形式上看,劝诫骨在一问一答间显得颇为有趣,完成一轮忍不住还想再来一轮。但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是玩的,往深里看,或经得多了,就会发现劝诫骨蕴藏着大世界。一位老猎人教孙子打猎,他看重劝诫骨的说教形式,便想用劝诫骨来完成对孙子的引导。但是他缺少一块劝诫骨,扭头一看所有的羊都在吃草,它们还没有长到膘肥体壮,还不到宰杀的时候。老猎人对孙子说,咱们就从一只羊身上借一块劝诫骨,用完后暂时寄存在它身上,一两年后它被宰杀了,就可以把那块骨头取出。他还告诉孙子,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作为劝诫骨,它在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为这个世界做了一件事。

孙子听得非懂似懂。

老猎人看了羊群一眼。孙子不知道爷爷从哪只羊身上借了劝诫骨,但老猎人不做解释,他引着孙子问他,爷孙二人一问一答。

打猎要记住什么?

会打肥的大的猎物,但有一种不打。

哪一种猎物不打?

三只动物算一群,打死了两只,剩下的一只不打。

为什么剩下的一只不打?

梨的把儿切不成块,草原和年轻人分不开。把剩下的一只留下,就留下了草原的命。

草原有命吗?

草原的命就是让河水流过,让鸟儿从天上飞过,让动物在地上吃草。河水要流向大海,鸟儿的归宿在远方,吃上青草的动物,会守着草原。

除了这些,还应该怎样打猎?

领头的动物不打。

为什么领头的动物不打?

如果打死了它,动物们就会迷失方向。

还有不能打的吗?

不打怀胎的,不打幼小的。

为什么?

怀胎的母的是两个生命,不能掠夺它肚子里的那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至于幼小的动物,应该让它长大,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记得你说过公的也不能打?

要看情况,如果一群动物中只有一只公的,留下它,有利于那群动物的繁殖。

老猎人和孙子的一番问答,闪烁着猎人的精神光芒。作为猎人,他们必须遵循古老的法则,猎捕动物用于果腹。他们懂得平衡大自然的生物链,懂得尊重动物的生命。他们让猎捕这一古老的职业,焕发出了浪漫色彩。

后来,老猎人不幸病殁,孙子不知道爷爷当时借劝诫骨的是哪只羊,于是他每宰杀一只羊,便留一块劝诫骨,一群羊被宰杀完后,他攒了一大把劝诫骨。他每用一块劝诫骨完成一次问答,便解决一个难题。他终于明白,爷爷借了一群羊的劝诫骨,他每遇到一个难题,都有一个劝诫骨等着他,他便什么也不怕。这样一想,他就笑了。

猜你喜欢
爪印布鲁圈套
雪白的世界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狼的圈套
雪后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蜘蛛的圈套
影子布鲁
野猫爪印会说话
拯救“布鲁”
狼的三只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