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时教学设计效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05-13 01:44杨伯明
体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杨伯明

摘  要:课时教学设计的效度常常是一个重要却容易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课时教学设计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为有效落实教学重难点服务,要把握好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两者的契合度。

关键词: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有效性;契合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2410(2019)04-0028-02

如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课时教学设计的效度常常是一个重要却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联是否缺失?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及效果如何?教学设计意图与实际教学效果是否相违背?设计是高效或是低效?这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元问题,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应该慎重审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规划与具体布局,需要对教学有一个总体的构思与分析,还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即撰写教案的过程。本文教学设计主要指的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思考。

一、课时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当教学目标设定后,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就要有针对性地为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每一项活动内容都要考虑如何让目标更好地达成,比如采用哪种练习方法和练习形式效果更好,练习次数与时间如何确定等。

如在《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及体能练习》第二课时教学课上,教师开发了自制单杠器材,在主教材教学阶段,学生4人一组依次练习直臂支撑、支撑移重心、骑撑、支撑单腿摆越、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等分步动作,其中,两人负责固定单杠或抬杠,一人练习,一人负责保护和帮助,分工明确,轮换有序;学生利用手、肘抬自制杠,有效地锻炼了上肢力量;单杠的高度随着动作要求升高或降低,既兼顾了学生个体差异,又确保了学生练习的安全有效;在体能练习环节,一是降低单杠高度,学生轮流进行跳跃练习,二是两组学生合作,使用两副自制单杠轮流抬运其他4名学生。教学设计上充分开发和利用自制器材的作用,围绕着“认知与技能”(85%以上的学生知道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的动作要领,其余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动作要点;60%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的分步动作,其余学生力争做出1~2个分步动作)、“体能素质”(发展灵敏、协调和上肢肩带力量)、“心理品质”(安全意识和合作互助)等目标的有效达成,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和手段,起到了很多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体操类项目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如合作意识培养)如何体现与落实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课时教学设计要为有效落实重难点教学服务

关于体育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笔者认为:教学重点更多指向需要教授给学生技术层面的要点或动作要领,是该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动作的本质特点,而教学难点则指影响个体技能不同表现程度,如上下肢协调配合、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对羽毛球落点及用力的准确判断等,对难点的把控程度是因人而异的,这也导致了个体学习效果的千差万别。

以往经验认为,课堂教学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那么,教学设计就要做到凸显重点解决、难点突破。还是以《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及体能练习》第二课时教学课为例,教师设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为“推杠移重心同时摆腿”“推手摆腿时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在教学设计上,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了“直臂支撑”“支撑移重心”“骑撑”“支撑单腿摆越”“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等分步动作,层层递进,学生基本能够完成“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利用4人一组分组合作的形式,组内成员间有效落实保护与帮助、提示与指导,保证练习密度,为个体动作精细化和个性特征提供了可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有解决重点的集中讲解与示范,又有突破难点个性化纠错与巡回指导,既有集中指导,又有分组学练,这也与《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常规课的七个标准”中的“复习呈环形”的要求相符。

三、课时教学设计要把握好与教学效果的契合度

当做到了课时教学目标具体、精细、可操作,教学设计也符合围绕教学目标、落实重难点的要求时,教学的效果是否会按照教学目标的指向而出现呢?这里还需考虑设计与目标两者的契合度问题。

例如,在一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中,在基本部分后半段,教师安排了垫球与折返跑接力结合的比赛:要求学生依次从起点跑至20米外的折返点,原地垫球5次后再折返回起点击掌接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为图快而忽视垫球技术动作,出现肘关节弯曲垫球、球乱飞、垫球高度不够等情况,看似场面热闹,教师也考虑到体能练习与主教材内容的关联,但实际上,该环节的设置并未对技术动作巩固有任何帮助,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师生对“比一比”的理解不同:教师定位于主、辅教材的搭配,定位于学以致用,将发展体能与巩固所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比较,而学生则往往追求单纯的“比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又恰好未对垫球动作规格要求提出强调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上述的场面。

教师预设的教学环节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偏差(即教学设计的效度),从而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因此,教师要考虑到教学设计与目标的契合度问题:一是在教学环节设计时,主、辅教材是否一定有搭配的必要。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处理,如主、辅教材分别为技术教学与纯体能素质练习(如排球传球+耐久跑),就不必牵强结合;如辅助教材为主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如以技能教学为主的课堂中新授教材后结合所学内容的承接练习),组合就很有必要,主、辅教材搭配能指向技能教学的上下衔接,指向技能的习得与运用。二要考虑学情,认真研究与预判学生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行为表现,提早做好预案。三要考虑虽然教学设计先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如前例中,当学生出现“图快而忽视垫球技术动作”时,教师可对学生展开规则意识教育,规则意识的强调也是落实情感态度目标(或“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目标)的途径。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