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肾性脾肾阳虚型下肢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9-05-14 03:18徐坤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踝髌骨艾灸

徐坤福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卫生院,山东临沂 276029)

下肢水肿在肾脏病症中非常常见,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进步,老龄化的上升率也在持续,导致肾性脾肾阳虚型下肢水肿的患者也在持续上升[1]。临床上治疗时以利尿剂进行缓解水肿的情况,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疼痛。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利尿剂药物会紊乱患者的电解质,继而加重患者的肾脏负担,引发其他并发症。而中医非药物的治疗手段也可以改善患者的水肿情况,具有便、廉、简、易等特性,该文以2017年5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现对艾灸的使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该院确诊为肾性脾肾阳虚型下肢水肿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意愿分为艾灸组30例患者和对照组30例患者,艾灸组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为29~65岁,平均年龄(43.34±4.87)岁。对照组有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29~64 岁,平均年龄(43.45±4.82)岁。 对比基础组和对照组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对比分析。

1.2 纳入的标准

(1)符合临床上症状标准,例如:舌淡胖、畏寒肢冷、脉沉细和全身水肿以及精神萎靡等现象。(2)患者均有下肢水肿的现象。(3)年龄在25~70岁之间的患者。(4)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的标准

(1)排除接受不了针灸治疗的水肿患者[2]。(2)排除艾灸时,所选取的穴位处有溃疡或者病变的患者。(3)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病症的患者。

1.4 对比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包括强心和补充白蛋白以及利尿等常规内科的治疗。

艾灸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医治,具体操作为:艾灸的穴位定为两侧足三里和复溜穴,两侧足三里的位置是犊鼻穴下方 3寸处或者胫骨前方嵴外一横指的位置,复溜穴的位置是小腿内侧,跟腱前方,太溪穴正上方2寸处。这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到患者皮肤出现轻微的红晕时为止[3],大约每个穴位进行15 min左右,每天定时进行一次艾灸,持续治疗7 d。

1.5 对比指标

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髌骨下和内踝上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和治疗效果。其中水肿情况测量为:首次治疗前,测量患者髌骨下15 cm位置的腿围和内踝尖上的7 cm位置腿围[4]。治疗7 d后,再次测定这两个位置的腿围。中医候症的评分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治疗效果有:显效,临床的体征和症状都消失,且侯症积分减少程度大于75%;有效,临床的体征和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侯症积分减少程度大于30%;无效:临床的体征和症状较治疗前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迹象。

1.6 统计方法

试验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s)和[n(%)] 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χ2检验及t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对比结果

2.1 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

治疗前,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髌骨下和内踝上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使用艾灸治疗的艾灸组的髌骨下和内踝上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优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对比见表1。

表1 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s),分]

表1 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s),分]

组别 髌骨下治疗前 治疗后内踝上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候症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艾灸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35.67±0.89 35.73±0.88 0.262 6 0.793 8 22.53±1.21 33.86±1.32 34.655 7 0.000 0 26.05±1.13 26.06±1.12 0.034 4 0.972 7 23.31±1.11 30.63±1.64 20.245 8 0.000 0 20.79±4.86 20.96±4.93 0.134 5 0.893 5 7.97±3.54 11.84±4.63 3.636 9 0.000 6

2.2 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

使用艾灸治疗的艾灸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对比见表 2。

表2 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n(%)]

3 讨论

中医将肾性脾肾阳虚型下肢水肿归为阴水范围内,为肾阳不足以及非常虚衰所致,肾阳衰微,元气衰弱,肾精耗伤,气化温煦失常,主要表现症状为水肿、蛋白尿和腰酸畏寒以及尿少等现象[5]。西医主要治疗方式是给予激素和优质蛋白以及利尿剂进行治疗,适用于短期的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紊乱,延长患者的病程,对患者的康复很不利。而此病症用中医方式进行治疗有非常大的优势,且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6]。中医医书《景岳全书》里面也对水肿有所论述,水肿的病症,是因为精血都化为水导致的,多数都是虚败患者,需要用温脾补肾的方式进行治疗。也有一些学者调查统计表明,艾灸的温肾疗法对治疗慢性肾病效果明显。艾灸的方法即可以补虚又可以泻实,脾肾阳虚的患者滞宜消、寒宜温、虚宜补、陷宜升。该文对足三里穴和复溜穴进行艾灸,足三里穴是足氧明胃的合穴,其穴位具有燥化脾湿和通经活络以及扶正培元等作用。而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的穴位,其穴位具有温阳利水和补肾益阴等作用。使用艾灸对这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温补脾肾、通调水道和行气利以及助阳化气等功效。而且艾灸还可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对患者的病情极其有利。上文的数据也显示了治疗前,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髌骨下和内踝上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2 6、0.034 4、0.134 5,P=0.793 8、0.972 7、0.893 5)。治疗后,对比艾灸组和对照组髌骨下和内踝上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且艾灸组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候症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5 7、20.245 8、3.636 9,P=0.000、0.000、0.006)。应用艾灸治疗的艾灸组治疗有效果的人数为28例,无效果的人数有2例,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有效果的人数为21例,无效果的人数有9例,既艾灸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都可以证实艾灸对脾肾阳虚型水肿改善效果比常规西医治疗要好,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操作非常简单没有并发症。

综上文所述,对于医治肾性脾肾阳虚型下肢水肿的患者使用艾灸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改善水肿情况以及中医的侯症评分,同时也能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可以应用于临床上。

猜你喜欢
内踝髌骨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