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下肢抬高垫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实践

2019-05-14 03:19姜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疼痛感患肢骨科

姜玲

(莒县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为了分析针对下肢骨折的骨科临床护理工作,骨科下肢部位的抬高垫护理实际应用情况,此次临床实验的研究主要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下肢患有骨折症状的8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一些患者实施骨科下肢部位的抬高垫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骨科收治患有下肢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男患者为27例,女患者为13例,年龄区间为:29~54 岁,平均的年龄即为:(38.47±2.69)岁。其中,有3例为膝关节的置换术患者,6例为髌骨的骨折术患者、8例为踝部骨折患者,10例为胫腓骨的骨折患者,13例为股骨骨折患者;基础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区间为:26~56岁,平均年龄(39.58±2.42)岁。其中,有2例为膝关节的置换术患者,3例为髌骨的骨折术患者、7例为踝部骨折患者,12例为胫腓骨的骨折患者,16例为股骨骨折。患者及其家属们均知晓同意此次临床试验,知晓同意说明书已签署。两组患者的基层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实施止血、感染及心电监护等对症护理;以此为基础,基础组,在术后采用普通枕头抬高患肢护理措施,即为患者回到病病房后期,采用普通枕头及时塞至患者下肢部位,以确保患肢能够被抬高;实验组,则是在术后采用骨科下肢部位的抬高垫护理措施,即为患者回到病病房后期,把患肢及时放置在骨科下肢的抬高垫上(该骨科下肢的抬高垫需放置于布朗氏的架子上,把患肢及时放置于该抬高垫之上,实际抬高距离应当超过45 cm)。依据患者个体的差异,分别把功能垫合理调节至患者最为舒适的状态,患者每日使用该架枕的时间必须超出3 h,术后持续使用10 d即可。

1.3 临床观察的主要指标

(1)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的指标评分。

(2)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肿胀感各项指标的评分。

(3)比较分析两组疼痛感临床指标的评分。

(4)比较分析两组护理的满意度的评分。

1.4 基本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基本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了临床各种症状、实验室各项检查等,均确诊为深度下肢骨折疾病;(2)两组患者药敏符合WHO下肢骨折疾病诊断及用药标准;(3)两组患者均在临床治疗前期2个月之内并未糖皮质的激素、抗生素等用药治疗史;基本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重症心、肾、肝各项器官疾病的患者;(2)排除孕期、哺乳期妇女及精神性障碍症状患者。

1.5 疗效的评定指标

(1)有效:患者在接受不同下肢抬高的护理措施后,患肢肿胀感及疼痛感等临床症状,均已处于消失状态;(2)显效:患者在接受不同下肢抬高的护理措施后,患肢肿胀感及疼痛感等临床症状,均已处于逐渐改善状态,病情变化趋势较为良好;(3)无效:患者在接受不同下肢抬高的护理措施后,患肢肿胀感及疼痛感等临床症状表现,均并未有好转迹象或有加重趋势。

1.6 统计方法

此次试验主要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的指标评分

比较分析了两组数据后可表明,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效果的指标评分,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效果的指标评分[n(%)]

2.2 两组临床肿胀感各项指标的评分

比较分析了两组数据后可表明,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临床肿胀感各项指标的评分优势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临床肿胀感各项指标的评分[n(%)]

2.3 两组疼痛感临床指标的评分

比较分析了两组数据后可得出以下数据:基础组,有 3(7.5%)例患者为重度疼痛,4(10.00%)例患者为中度疼痛,4(10.00%)例患者为轻度疼痛,5(12.50%)例患者为无疼痛,疼痛感总发生率指标评分为40%;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下肢抬高的护理服务后期,有0(0.00%)例患者为重度疼痛,0(0.00%)例患者为中度疼痛,1(2.50%)例患者为轻度疼痛,2(5.00%)例患者为无疼痛,疼痛感总发生率指标评分为7.5%。由此足可表明,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疼痛感临床指标的评分优势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护理的满意度的评分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基础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评分为:不满意4例(10.00%),基本满意 12例(30.00%),满意 24例(60.00%),总满意比例为90.0%;实验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评分为:不满意1例(2.50%),基本满意17例(42.50%),满意 22例(55.00%),总满意比例为97.5%。比较分析了两组数据后可了解到,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护理的满意度的评分优势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在骨科临床上属于常见病[1-2]。下肢骨折,最为常见的疾病包含着髌骨骨折、踝部骨折、胫腓骨的骨折、股骨骨折等。而无论是哪一种下肢骨折疾病,均需接受骨科临床手术治疗,以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治疗患肢,恢复下肢部位基本功能。下肢骨折患者,在接受骨科临床手术治疗后期,通常需把患肢抬高,以起到促进下肢部位血液循环,并起到缓解患肢部位肿胀感及疼痛等感作用[3-4]。但是,普通枕头往往易变性,支撑力相对较差,固定效果也相对较差,患者在改变体位或者翻身期间,极易滑落,患肢抬高效果不佳,不仅无法缓解患者的肿胀感及疼痛感,且还极易诱发术后下肢部位的相关并发症,甚至会以后发下肢动脉栓塞这一危险症状。经过该次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相比较普通枕头,骨科下肢部位的抬高垫实际使用之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指标评分、肿胀感临床指标评分、疼痛感指标评分及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骨科下肢部位的抬高垫,它是采用纯棉布、高致密性的海绵及防水柔软度极高的胶布所制作而成的一种抬高垫,它能够结合患者更改体位后的不同角度,帮助患者将患肢抬高至最为舒适的状态,且该抬高垫不易滑落,对于术后患者下肢部位相关并发症可起到抑制性的作用,且该作用较为显著。因而,可以说针对所有下肢患有骨折患者,在来院接受骨科治疗期间,倘若配合使用抬高垫,将其垫放于患者已骨折的下肢部位,不仅可缓解患者局部疼痛感、肿胀感,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所以说骨折下肢部位的抬高垫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猜你喜欢
疼痛感患肢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