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数字断层影像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2019-05-17 03:48王菲菲陈文娜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毛刺肝郁证型

王菲菲 陈文娜

1.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2);2.*通讯作者: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2)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近些年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1],中医药在治疗乳腺肿瘤,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对乳腺癌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掌握其证型精髓,与影像学特征辨证统一,为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乳腺癌患者共计9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其中45例已绝经,53例未绝经,年龄在26~71岁,平均(52.4±9.8)岁,体重指数(BMI)18.6~29.5kg/m2,平均(24.5±4.7)kg/m2。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者均了解本次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既往没有乳腺手术或外伤史;②病理确认为乳腺癌;③肝肾功能及造血功能无明显异常。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③乳腺区皮肤有破溃、流血、流脓等不适合压迫者;④存在第二种肿瘤(非乳腺癌转移)或有肿瘤病史者;⑤依从性差或不配合检查者。

1.2方法

1.2.1 数字乳腺断层检查DBT(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mension selenia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进行检查,每例进行常规内外斜位(medio-lateral-oblique ,MLO)及轴位(cranio-caudal,CC)数字断层摄影,显示有可疑病变又缺乏特征时,加局部点压摄影。检查过程中选择自动曝光参数控制照射剂量,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DBT成像中,X线管先以0°为中心预曝光,确定乳腺检查中正确的曝光参数,然后在-7.5°~+7.5°范围内扫描乳腺,每旋转1°自动曝光1次,获得15张低剂量图像,再经计算机重建得到层厚为1mm的断层图像。

1.2.2 图像分析 由2名高年资乳腺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患者的DBT图像进行分析解读,记录DBT检出病灶特征,包括肿块大小,边缘是否有分叶毛刺、及钙化灶的形态与分布情况,同时对肿块周围透亮环、乳头内陷、异常血管象、皮肤增厚、淋巴结肿大等间接征象进行记录。

1.2.3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1)肝郁气滞证表现为:寡言郁闷,易怒,咽干口苦,性情急躁或情志抑郁;胸闷胁胀,或伴经前期乳房作胀,乳房质硬,乳房皮色不变;苔薄,脉弦或弦滑。2)冲任失调证表现为:五心烦热,午后盗汗,腰膝酸软,经事紊乱,经前期乳房胀痛;乳房质韧,粘连;或婚后从未生育,或多次流产史;舌质淡,苔薄,脉弦细或细数无力。3)正虚毒炽证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大便干结;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据文献报道,肝郁气滞证的病因主要为情志因素,尤以肝郁为主,忧郁伤肝,思虑伤脾,不得志,致经络涩,聚成核。冲任失调证的病因主要为气血亏虚,紊乱,元气损伤,日久成疾。正虚毒炽证的病因主要为腑脏虚亏,气血运行失常,功能失调复感外邪,形成乳岩。各证型虽有差异,但情滞肝郁,血亏,毒邪贯穿于乳腺癌发病始终,明确疾病的发病因素,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乳腺癌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98例乳腺癌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肝郁气滞证59例,占60.1%。冲任失调证24例,占24.6%。正虚毒结证15例,占15.3%。其中以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最大。冲任失调证所占比例居第二位,正虚毒结证所占比例最小。乳腺癌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乳腺癌各中医证型所占百分比

2.2乳腺癌DBT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肝郁气滞证直接征象中分叶肿块所占比例最高,占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征象以肿块周围不规则透亮环为主占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任失调证直接征象中异常钙化灶包括(杆状钙化,针尖样钙化),所占比例最高占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征象以异常血管象为主,占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虚毒结证直接征象中以毛刺样肿块所占比例最高占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征象以肿大淋巴结为主占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征象中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在各证型中所占比例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

表3 乳腺癌DBT间接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3 讨论

乳腺癌,中医称乳岩[2]。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正气不足、气血亏虚是乳腺癌发生的内因根本,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或因七情内伤、气血紊乱、脏腑失调、致邪毒内侵、气滞血瘀、痰滞乳中,日久不除,形成乳岩[3]。西医流行病学显示[4],乳腺癌病因与生活习惯,生育情况,激素水平和遗传因素关系密切,乳腺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初期常表现为患侧乳房的无痛性、单发小肿块,还有少部分仅表现为局部腺体增厚,不易发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乳腺断层技术较传统乳腺X线摄影优势愈加明显,判断更准确,已成为乳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5]。DBT影像不仅能够清晰显示肿块,而且对肿块边缘情况可以提供更好的判断依据。尤其针对致密型乳腺内病灶通过断层显示,优势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断层影像对于显示导管扩张及导管内病变较乳腺普通X线影像有明显优势,对于早期导管内癌的诊断有意义[6]。本文将上述DBT影像学特点与乳腺癌中医症候作辨证分析,为临床诊断带来帮助,现总结如下:

3.1肝郁气滞证,其直接征象中分叶状肿块所占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形成机制:肿瘤多中心生长,增长不平衡,融合形成不规则分叶状[7]。间接征象中以肿块周围不规则透亮环为主,肿瘤周围组织疏密程度和结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证型中少部分断层影像表现毛刺样肿块和钙化。此证型肿块有假包膜,较易切除,淋巴转移率低,预后较好,早期癌在肝郁气滞证内多见[8]。

3.2冲任失调证中直接征象以异常钙化灶出现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钙化形成的机制[9]:一种是癌灶局部缺血,营养不良,形成坏死,细胞裂解为碎屑,同时核酸大量分解,局部钙离子和碱性磷酸酶增加,而形成磷酸钙;另一种是癌细胞钙质新陈代谢增强,不断分泌钙质,逐渐形成大小不同和密度不等的钙化点。间接征象中以异常血管象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增多、增粗、迂曲,其形成机制主要为[10]:恶性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不断的分泌血管生成因子,可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增多,在周围产生了很多新生血管。此证型中少部分断层影像表现分叶和毛刺样肿块。随着病情变化与其证型有所改变,冲任失调乃体内环境改变,提示病情发展,肿块可能向周围扩散。

3.3正虚毒结证直接征象以毛刺样肿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是以肿块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致密影。根据形成毛刺的机制及组织不同[11],毛刺可分为

①癌组织浸润毛刺:癌组织向外扩散形成,根粗尖细如星状。②淋巴管型毛刺:以肿块为中心,淋巴管向外浸润,形成细条状致密影,淋巴管扩张,大量淋巴细胞和大量癌细胞在淋巴管内形成癌栓[12]。③导管型毛刺:由肿块周围导管受癌细胞的浸润所致。毛刺粗又长,容易合并导管内钙化。④血管型毛刺:由肿块周围部分新生血管及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以肿瘤为中心向周围放射的血管群。间接征象: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征象,乳腺癌一般累及胸肌外侧淋巴结,以腋窝淋巴结多见,其次为锁骨上淋巴结,触之较硬,活动度欠佳;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长轴大于1.5cm,短轴大于1.0cm;乳腺癌所致的腋窝淋巴结肿大,表现为淋巴结中央区含脂肪低密度区消失,淋巴结门亦消失,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在淋巴结内生长所致[13]。此证型中少部分断层影像表现为异常钙化。正虚毒结则提示病至晚期,病情严重。

通过以上分析,乳腺癌断层影像与中医辩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关系。其影像表现可作为临床辩证分型的客观依据,可指导下一步治疗并分析预后。

乳腺癌的直接影像学表现中以肿块和异常钙化灶为主,单独出现也可其他间接征象伴行[14-15],因为乳腺癌病情复杂多样,间接征象不同比例的出现在各中医证型中,这就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影像检查结果,做出正确判断。本文由于样本量有限,存在以下不足:对腺体纠集,大导管相等征象未做详细分析;未探讨乳腺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细化研究,为临床提供乳腺癌诊治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毛刺肝郁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为什么去毛刺必不可少?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