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

2019-05-28 03:48张景军
药品评价 2019年9期
关键词:尿量前列腺体积

张景军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天津 300450

前列腺增生症为临床常见排尿障碍性疾病,且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目前对于高危前列腺增生尚无明确定义,通常认为高龄且至少合并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之一者为该疾病高危人群[1]。患者由于前列腺增大致使尿道阻塞,极易引发尿频、尿不尽、尿急等多种下尿路阻塞症状,甚至可因尿液反流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从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针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及药物治疗均为常用方式,但由于老年人群各器官功能较弱,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优先采用保守治疗方式[2,3]。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治疗的20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治疗的20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年龄61~79岁,平均(70.25±3.04)岁;病程1~4年,平均(2.13±0.46)年;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对病情进行分级:其中轻度18例,中度50例,重度32例。对照组年龄60~79岁,平均(70.22±3.08)岁;病程1.5~4年,平均(2.17±0.43)年;病情分级:轻度19例,中度51例,重度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经直肠超声检查及直肠指诊证实为前列腺增生;②入组前2周内未服用过其他相关药物治疗;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下尿路梗阻及刺激等症状。

1.2.2 排除标准 ①过敏体质者;②尿路狭窄、尿路感染患者;③膀胱癌患者;④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⑤有前列腺手术史患者;⑥对治疗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仅给予坦索罗辛(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81,规格:0.2mg*10粒)治疗,0.2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那雄胺片(美国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50,规格:5mg*10片)治疗,5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最大尿流量(≤10mL/s为异常,10~20mL/s疑为排尿功能异常,≥20mL/s为正常)、残余尿量(腹部超声检测,0~10mL为正常残余尿量,当≥60mL时表明膀胱逼尿肌处于失常状态)及前列腺体积(直肠超声检测,12~15cm3为正常,>20cm3为前列腺增生)变化情况。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前列腺增生症状(采用IPSS[4]评估,总分为35分,其中轻度症状:0~7分,中度症状:8~19分,重度症状:20~35分)。③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74)[5]评定,该问卷共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四项内容,各项评分均在0~100分范围内,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④于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前列腺症状、尿流量等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其中患者尿频、尿急等症状均消失,尿流量>15mL/s,IPSS评分下降至少90%为痊愈;患者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基本消失,尿流量增加30%,IPSS评分降低在60%~89%范围内为显效;患者各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尿流量增加10%,IPSS评分降低在30%~59%范围内为有效;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均无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量情况及前列腺体积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最大尿流量均增多,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均减少,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前列腺症状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IP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对比(±s/分)Tab2 Comparison of prostate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s/points)

表2 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对比(±s/分)Tab2 Comparison of prostate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s/point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n=100)18.29±1.74 13.97±1.25 20.164 0.000观察组(n=100)18.23±1.76 10.06±1.04 39.965 0.000 t 0.242 24.046 P 0.809 0.000

2.4 临床疗效 经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痊愈53例,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00%(91/10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为68.00%(68/10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0,P=0.000)。

表1 两组尿量情况及前列腺体积对比(±s)Tab1 Comparison of urinary volume and prostate volume i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尿量情况及前列腺体积对比(±s)Tab1 Comparison of urinary volume and prostate volume in two groups(±s)

注: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 *P<0.0 5

组别 最大尿流量(mL/s) 残余尿量(mL) 前列腺体积(cm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00) 9.42±0.57 13.29±0.68* 44.96±2.33 33.25±1.87* 39.25±2.67 34.16±2.55*观察组(n=100) 9.46±0.55 19.75±0.84* 44.91±2.37 20.04±1.61* 39.28±2.63 30.07±2.28*t 0.505 59.774 0.150 43.758 0.080 11.957 P 0.614 0.000 0.881 0.000 0.936 0.000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point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Tab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points)

注: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 *P<0.0 5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00)56.12±7.03 73.06±9.45*50.24±6.83 62.18±7.94*50.04±4.68 61.73±7.89*53.29±4.87 67.54±6.01*观察组(n=100)56.18±7.02 87.31±11.02*50.29±6.81 83.16±10.85*50.07±4.62 76.91±10.22*53.22±4.91 84.37±10.91*t 0.060 9.816 0.052 15.604 0.046 11.757 0.101 13.512 P 0.952 0.000 0.959 0.000 0.964 0.000 0.920 0.000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常见且高发疾病,其主要病理学表现为前列腺腺体与间质增生、前列腺体积增大,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与膀胱出口梗阻,进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还可加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6]。目前针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合并显著并发症及药物治疗无效者,加之老年人群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难以耐受麻醉及手术,故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7,8]。

坦索罗辛及非那雄胺等α受体阻滞剂均为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常用药,其可对患者下尿路症状缓解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且能够使疾病发展得到一定控制[9]。为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20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最大尿流量均增多,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均减少,同时IPSS评分均有所降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非那雄胺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在改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量情况、前列腺症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可发挥显著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前列腺内雄激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双氢睾酮来实现,而双氢睾酮是在睾酮经5α-还原酶转化后以前列腺细胞受体相结合而产生。非那雄胺属于一种特异性且强有力的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其可通过抑制5α-还原酶对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化起到一定阻碍作用,进而达到增加尿流量、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前列腺症状等治疗目的[10]。同时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除与其本身所导致的机械性梗阻有关外,还受动力性梗阻的影响,当患者前列腺间质平滑肌处于紧张状态时,可导致前列腺张力扩大,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后尿道与膀胱颈阻力增大。作为α1受体阻滞剂缓释片的一种,坦索罗辛可选择性的阻断α1受体,并对尿道、膀胱颈部与前列腺的平滑肌起到良好的松弛作用,从而有效缓解膀胱颈出口的梗阻,且不会对膀胱逼尿肌收缩形成影响;同时该药物能够使前列腺、尿道平滑肌的张力明显降低,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因前列腺增生所引发的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学因素,最终达到改善排尿障碍的目的[11]。通过将其与非那雄胺联合应用可起到一定互补作用,进而通过有效缩小前列腺体积、增加尿流量等,帮助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更好的康复[12]。

综上所述,非那雄胺与坦索罗辛联合应用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其前列腺症状、尿量等情况好转,促进预后生活质量改善。

猜你喜欢
尿量前列腺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前列腺钙化是怎么回事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自制精密尿量计量器测量患者尿量的效果分析
前列腺增大到底要不要治疗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