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湿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分析

2019-05-31 09:51黄桂锋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温阳化鼻息肉鼻窦炎

黄桂锋

慢性鼻-鼻窦炎属于临床常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是鼻窦、鼻腔慢性炎性疾病类型,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则属于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类型之一[1]。目前临床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作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常用手段,但容易发生术后息肉复发、窦口闭锁等并发症,影响预后[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温阳化湿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00例,依照数据随机分组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33例(66.00%),女17例(34.00%);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为(37.50±15.2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为(1.50±0.35) 年;疾病分类:Ⅰ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有12例(24.00%,12/50),Ⅱ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有27例(54.00%,27/50),Ⅲ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有11例(22.00%,11/50);中医辨证分型:湿热型有23例(46.00%,23/50),肺经蕴热型有20例(40.00%,20/50),肺脾气虚型有7例(14.00%,7/50)。研究组:男34例(68.00%),女16例(32.00);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37.35±15.4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为(1.45±0.50) 年;疾病分类:Ⅰ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有12例(24.00%,12/50),Ⅱ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有28例(56.00%,28/50),Ⅲ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有10例(20.00%,10/50);中医辨证分型:湿热型有22例(44.00%,22/50),肺经蕴热型有21例(42.00%,21/50),肺脾气虚型有7例(14.00%,7/50)。2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差异性,P>0.05,组间存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结合2012年昆明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确定: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包括:1)鼻塞症状;2)黏性鼻涕(或者黏脓性鼻涕)。其临床次要症状表现包括:1)头面部胀痛症状;2)嗅觉减退(或者嗅觉丧失)。结合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与临床次要症状表现,以符合上述2种或以上作为诊断依据。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工作的所有参与对象均符合该疾病临床相关诊断标准,均知情同意,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研究工作。

1.3.2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工作的所有参与对象均已排除<18周岁患者,已排除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患者,已排除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已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2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温阳化湿法治疗。对照组手术前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晨起口服,每日1次;每次30 mg;持续治疗7 d)。手术后给予:1)抗生素静脉滴注,持续治疗7 d。2)强的松治疗(晨起口服,每日1次;首先每次20 mg,持续治疗7 d;接着调整为每次10 mg,持续治疗7 d;接着调整为每次5 mg,持续治疗1个月)。3)鼻喷激素喷鼻腔(外用于患侧鼻腔,每日1次,每次2喷;持续治疗3个月)。4)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研究组手术前给予温阳化湿方治疗(药物组方包括附片6 g,桂枝15 g,干姜10 g,车前草15 g,茯苓12 g,泽泻15 g,辛夷花9 g,苍耳子9 g,白芷12 g;口服,每日1次,每次1剂,持续治疗7 d)。手术后给予:1)抗生素静脉滴注,持续治疗7 d;2)温阳化湿方加味治疗(药物组方包括附片6 g,桂枝15 g,干姜10 g,车前草15 g,茯苓12 g,泽泻15 g,辛夷花9 g,苍耳子9 g,白芷12 g,白术10 g,川芎10 g,丹参20 g;冲洗鼻腔,每日1次,每次1剂,持续治疗1个月;接着调整为间断治疗2个月,即使用5 d,停止2 d)。

1.5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上皮化时间、清洁时间、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治疗前后Lund-Ken-nedy评分(鼻内镜评分)及治疗效果。

1.6 判断标准

1.6.1 疗效判断标准结合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程度,划分为3级,即治愈、好转、无效。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与体征均改善90%以上;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与体征均改善30%~90%;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与体征均改善3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6.2 VAS评分标准将患者疾病情况划分为3度,即轻度(0~3分)、中度(3~7分)、重度(7~1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症状越明显。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上皮化时间及清洁时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上皮化时间和清洁时间更短,P<0.05。详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症状VAS评分无差异性,t=0.1451,P=0.885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3个月症状VAS评分更低,t=3.4183,P=0.0011;研究组治疗6个月症状VAS评分更低,t=4.1383,P=0.0001;研究组治疗1年症状VAS评分更低,t=2.7472,P=0.0078。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VAS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und-Ken-nedy评分比较2组的治疗前Lund-Ken-nedy评分无差异性,t=0.0516,P=0.959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3个月Lund-Ken-nedy评分更低,t=11.6179,P=0.0000;研究组治疗6个月Lund-Ken-nedy评分更低,t=13.7929,P=0.0000;研究组治疗1年Lund-Ken-nedy评分更低,t=19.8838,P=0.0000。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und-Ken-nedy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χ2=11.9601,P=0.0005。详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而致,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是慢性鼻-鼻窦炎疾病常见类型之一。临床结合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疾病特点,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鼻腔鼻窦通气及引流情况,但使用单一治疗方法未能有效解决问题,未能有效改变机体鼻腔炎症性病变、鼻窦黏膜炎症性病变、鼻息肉生长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3,4]。

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抗水肿、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息肉形成以及息肉复发。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促使息肉体积缩小。而且,手术过程中,可以更有效控制出血,从而使操作者更好掌握术区视野,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但若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则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影响预后[5,6]。从中医学角度而言,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归属于“鼻息肉”范畴,因此治疗原则应为“温阳化湿”。本次研究工作中,温阳化湿法组方中,附片可以起到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有助于调节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干姜可以起到温中散寒作用;桂枝可以起到温经通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平冲降逆作用;丹参可以起到调节水通道蛋白作用;诸药共用,可以起到温阳化湿、宣通鼻窍的治疗功效[7,8]。从此次研究结果可知,应用温阳化湿法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上皮化时间、清洁时间更短于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症状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更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则更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温阳化湿法治疗的长期疗效确切,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疾病特点,采取温阳化湿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有效缩短上皮化时间、清洁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温阳化鼻息肉鼻窦炎
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的研究进展
温阳化浊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保护作用及TRPC6表达的影响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含附子-半夏温阳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毒性研究*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