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9-05-31 09:51周关芬陈子睿曾庆莲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例数血脂饮食

周关芬 陈子睿 曾庆莲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将其称之为消渴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是主要病因,二者也可能同时存在,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最终形成糖尿病[1]。该病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病情进展、病程延长,极易引发糖尿病眼病、肾病、足病等多种并发症。目前对于糖尿病尚无根治疗法,只能通过各种方法或途径来控制血糖水平,如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饮食治疗以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有研究认为[2],糖尿病的发病和发展,与不规律饮食、不健康饮食等密切相关,日常饮食结构及习惯在血糖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开展了中医饮食护理干预,现将干预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28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4例)与参照组(64例)。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58.3±6.0)岁;病程0.5~12年,平均(5.6±1.7)年。参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为43~77岁,平均(57.7±6.30)岁;病程0.5~13年,平均(5.8±1.6)年。对2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排除标准将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沟通障碍者、精神疾病史者予以排除。

1.3 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遵照医嘱为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定期测定血糖;并对患者的皮肤、血压、脉象以及神经情况等进行观察与记录,指导其合理运动。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饮食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机制、血糖控制方法等知识,说明中医饮食干预的作用及要点,强调健康饮食、低糖饮食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这样可以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与自身情况,以提升其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及配合度。叮嘱患者要禁烟禁酒,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2)饮食原则:中医研究认为,人在摄入了大量的高糖、高脂、高热量、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后,会导致脾胃积热与肺肾损伤,从而引发糖尿病[4]。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选择低糖或无糖类食物,可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少食高脂、高盐类的食物;多吃一些果蔬、豆制品类食物;少食用荤腥发性食物,以免诱发皮肤溃烂或感染。早餐中可选择全麦面包、窝头、凉拌苦瓜、凉拌豆芽等。午餐可选择米饭、清炒豆腐、芹菜肉丝等。晚餐可选择馒头、水煮青菜,再喝适量的蔬菜汁。要注意营养均衡、少食多餐。3)辨证干预:依据糖尿病患者的类型予以膳食指导,针对阴虚型患者应以养阴为主,宜多食用枸杞子、葛根、知母、生地黄以及苦瓜等。针对气虚型患者应以补气为主,宜多吃南瓜、人参、山药、莲子等食物。针对阴阳两虚患者,宜食枸杞子、鹿角片、肉桂以及人参等。针对气阴两虚型患者应注意益气养阴,宜吃山药、人参、枸杞子、黄糖以及白术等。针对胃热炽盛型患者,可选择萝卜汤、番茄汤等茶饮方式。当患者出现口渴症状时,可将麦冬、葛根煎水饮用;如果患者有便秘表现可使用麻仁丸进行调节。如出现口腔炎症,可将金银花、甘草煎煮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漱口。如发现手脚有发凉感觉,可使用当归、红花泡酒,之后对手足皮肤进行擦拭。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比护理干预效果。

1.4 观察指标1)血糖水平: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测定并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2)血脂指标: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测定并对比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健康知识掌握度: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有糖尿病病因、机制、血糖控制方法等,还包括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与中医膳食的作用。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在85分以上者为掌握,60~84分者为部分掌握,不足60分者为未掌握。掌握度=(掌握例数+部分掌握例数)/总例数×100%。4)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发放我科自拟自用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对护理服务做出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干预前,试验组患者的FPG、2 hPG以及HbA1c水平与参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的各血糖指标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P<0.05;且试验组各指标的下降程度比参照组更为显著,P<0.05;详见表1。

2.2 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比干预前,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各血脂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比参照组更加明显,P<0.05;详见表2。

表1 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例,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与参照组干预后比较,2)P<0.05

表2 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比 (例,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与参照组干预后比较,2)P<0.05

2.3 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试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为93.7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75%,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例,%)

2.4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44%、85.94%,试验组比参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4。

表4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人数已超过4亿,我国则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被称为“糖朝盛世”,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性[5,6]。临床中也一直为患者采取积极的降糖方案,如口服双胍类、格列奈类等降糖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等,能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自身的血糖监测意识、饮食与生活习惯等也尤为重要。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可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但有很多人即便少吃糖分高的食物或水果,血糖水平还是控制不佳;故为调节糖代谢、控制并发症,我科主张为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饮食护理干预。中医认为消渴病与体质阴虚、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等有关,应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依据其病型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如阴虚型患者应以养阴为主,气虚型患者应以补气为主,气阴两虚型者要注意益气养阴,予以相应的中药膳食指导,可从根本上调理机体,调节糖代谢[7]。在药物、胰岛素的降糖基础上,结合饮食干预、运动疗法等,可使血糖控制效果大大提升,因此临床中可鼓励糖尿病患者坚持健康饮食,还要注意合理运动[4,8]。

此次研究发现,经不同干预方案后,试验组患者各血糖指标的下降效果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一结果与陈欢[9]和王琨[10]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充分凸显了中医饮食干预在血糖控制中的重要性。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中医饮食护理干预还有助于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很多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与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故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有助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饮食干预,有助于控制其血糖与血脂水平,还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例数血脂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你了解“血脂”吗
何为清淡饮食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健康饮食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