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愈胃四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2019-05-31 09:51魏良健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皮化生萎缩性胃镜

姚 轶 孙 洁 魏良健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可见嗳气、上腹饱胀、胃痛等,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胃镜病理检查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CAG被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而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CAG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2]。西医对CAG无特殊治疗措施,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表现出巨大的优势[3]。2013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观察了自拟愈胃四君汤治疗CAG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160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7~75岁,平均(45.8±6.1)岁,病程(36.7±12.1)月。对照组8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30~72岁,平均(40.1±6.2)岁;病程(40.8±13.9)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诊断标准[4]。CAG内镜下可见黏膜白像为主,皱襞变平甚或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有黏膜结节状或颗粒样等表现。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为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临床可见上腹饱胀、嗳气、泛酸、胃脘隐痛、食欲减退等表现,亦有部分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

1.3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CAG诊断标准,并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2)年龄18~75周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2)消化道严重溃疡及确诊早癌者;3)存在药物过敏史;4)妊娠、哺乳期女性;5)既往有消化道手术史。退出标准:1)病人坚持退出试验;2)发生可能影响治疗结果的其他疾病;3)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口服,10 mg/次,3次/d; 铝碳酸镁片口服,0.5 g/次,4次/d,疗程为12周。治疗组予自拟愈胃四君汤口服,药物组成为:党参、炒白术、路路通、炒枳壳各12 g,茯苓、蒲黄、五灵脂、乌梅各10 g,生黄芪15 g,莪术8 g,生甘草6 g。用适量水浸泡中药后,煎药2次,共取400 ml混合液,分早晚餐前30 min温服,疗程12周。对嘈杂、泛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浙贝母等;胃胀、嗳气者加厚朴、莱菔子;纳差者加焦山楂、炒麦芽、神曲等;阴虚甚者加石斛、麦冬等。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随访2周,复查胃镜及作胃黏膜组织活检以评估疗效。

1.4.2 观察指标

1.4.2.1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进行评定,主症:1)胃脘胀满或隐痛;2)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症:1)食少纳呆;2)大便稀溏;3)倦怠乏力;4)气短懒言;5)舌质淡,脉细弱。主症和次症均按无、轻、中、重进行计分,主症赋值0、3、6、9分,次症赋值0、1、2、3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

1.4.2.2 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将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炎症按轻、中、重度分别赋值0、1、2、3分。

1.4.3 中医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相关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上述情况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均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病情恶化。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 2组患者胃黏膜病理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评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4 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部分患者病程中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6]。因此,CAG患者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黏膜病变的改善是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西医对CAG的治疗主要是对因对症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抑酸及抗氧化剂的应用等[7]。其治疗疗程长,效果一般,且难以改善胃黏膜的萎缩及阻止肠上皮化生的进展。另一方面,从众多临床文献及笔者的实践来看中医中药治疗CAG疗效确切。从传统中医学角度而言,根据临床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胃痞”“胃痛”等范畴。本病病机为脾胃气虚为本,血瘀、痰热内蕴等为标。治疗以健脾益胃、活血祛瘀为法。本自拟方中: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为《圣济总录》名方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功效确切;蒲黄、五灵脂、黄芪、莪术四味药紧扣益气化瘀之核心;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治疗伴有肠上皮化生的CAG时,喜用此二组药对,效果显著。黄连、乌梅清热泻火滋阴,取《温病条辨》连梅汤之意。若临床患者伴有它症,可加其他中药随症加减,但组方原则仍以益气健脾、活血清热为宗。方中黄芪、党参、炒白术共为君药,治疗脾胃虚弱之本,健脾益气以运化,待脾健气旺后胃弱自复。方中白术与枳壳相配,一升清,一降浊,正合“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理。辅以理气通导之路路通、厚朴、莱菔子等药,可以有效改善胃胀纳呆等证候。但应注意不可过用香燥,以免耗伤气阴,加重病情。本人临证多年,总结中药汤剂治疗CAG的疗效较为显著,但须长期服用,才能取得胃黏膜病变改善的疗效。综上所述,自拟愈胃四君汤治疗CAG疗效确切,今后应扩大临床研究患者的样本量,可配合其它生化指标检测,长期服药,跟踪随访,以进一步验证愈胃四君汤的远期临床疗效,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皮化生萎缩性胃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