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2019-05-31 09:51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气导参苓纯音

崔 栋 卢 研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耳鼻喉科疾病,一般多因患儿咽鼓管功能低下所致,部分患儿可见腺体样肥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患儿免疫功能下降,其局部组织胺物质表达水平上调,进而造成患儿中耳发生积液现象,造成患儿发病,导致患儿伴有化脓性炎性症状,患儿听力有所下降,其临床治疗多采用西医方式,西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一定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1,2],但是,其根治效果欠佳,极易出现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病情反复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予以中医治疗,通过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方式,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提升其听力水平。本研究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方式进行研究,对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20例)与对照组(120例)。其中,试验组男性患儿64例,女性患儿56例;年龄4~13周岁,中位年龄(6.79±1.48)周岁;病程14~64 d,中位病程(39.56±19.04)d。对照组男性患儿66例,女性患儿54例;年龄5~14周岁,中位年龄(6.83±1.51)周岁;病程16~65 d,中位病程(39.58±19.01)d。2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治疗方式等多方面资料经统计分析,发现其结果并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说明2组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学会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2004年制定的《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中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病程不足3个月;3)无外耳器质性疾病;4)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治疗依从性不足;2)肝肾功能障碍;3)对本研究所应用的药物过敏。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给予Astra Zeneca AB.生产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国药准字J20140048),每日清晨喷鼻治疗1~2次,每次左右鼻孔给药60 μg[1];北京九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2401),每日口服1~2次,每次300 mg。试验组行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白术、党参、薏苡仁、柴胡、蔓荆子、茯苓、山药各6 g,甘菊3 g。酌患儿病情予以加减治疗,涕多甚者予佩兰与藿香;遗尿甚者予芡实与益智仁[2]。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后分为2次,早晚温服1次。全部患者均行4周治疗。

1.4.2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气导纯音听阈、临床疗效。

1.4.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患儿治疗后中耳炎症状全部消失,其鼓膜恢复正常,患儿听力恢复正常;有效:中耳炎症状有所好转,鼓膜标志得以改善,听力有所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效果[4]。

1.4.4 统计学方法本研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2组CD3、CD4、CD8、CD4/CD8、NK及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气导纯音听阈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行χ2检验,采用率(%)表示。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8、CD4/CD8、NK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例,

2.2 2组患儿治疗后气导纯音听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气导纯音听阈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5.83%),2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2 2组患儿治疗后气导纯音听阈比较 (例,

表3 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临床中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多采用抗炎治疗,虽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局部炎性因子浓度[4]。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学理论中,分泌性中耳炎属“耳胀”范畴,是因患儿肺脏功能不全、脾气不足所致,中医典籍《素问》中介绍:“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患儿脾虚所致清阳不升,进而造成耳内部筋膜肿胀,闭塞其耳窍[5]。因此,中医理论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采用健脾开窍的方式。本研究拟定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其方剂包括白术、党参、薏苡仁、柴胡、蔓荆子、茯苓、山药、甘菊,其中白术与山药具有健脾益中之疗效;茯苓和薏苡仁能利水健脾;甘菊与蔓荆子起到芳香开窍的作用;柴胡能够提清上达,上述诸药和用,共奏健脾开窍的效果[6,7]。另外,参苓白术散芳香味甘,临床应用中患儿接受程度较高,具有更佳的治疗依从性,患儿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D3、CD4、CD8、CD4/CD8、NK较低,试验组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气导纯音听阈均较低,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高。上述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后可逐步改善其临床症状,其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可缓解患儿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在促进患儿康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模式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猜你喜欢
气导参苓纯音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骨导语音库的建立与骨气导语音的互信息分析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中耳手术术中听力监测和术后听力恢复相关性研究*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正常青年人气骨导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的特性分析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