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

2019-05-31 09:51余春燕刘贤平陈爱平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后遗症功效肢体

余春燕 刘贤平 陈爱平

脑梗死后遗症多发生于脑梗死1年后,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后期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多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长远治疗效果不够明显,不适合长期应用在脑梗死后遗症临床治疗中。为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8例,对脑梗死后遗症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8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20例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1.62±0.35)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5.23±0.14)年。观察组有21例男性患者,有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8~79岁,平均年龄为(62.93±0.41)岁;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5.19±0.26)年。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所选择的治疗药物是阿司匹林,应用剂量为100 mg,以及普伐他汀,应用剂量为20 mg。同时,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使其保持舒适的体位,适当进行平衡训练,为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以缓解其因脑梗死后遗症造成的肢体功能丧失、肢体活动不顺畅等症状。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所选择的治疗药物是中药汤剂:黄芪60 g,桃仁15 g,川芎15 g,牛膝15 g,红花15 g,续断15 g,赤芍15 g,地龙10 g。加水煎熬,每天早晚温服1剂。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选取曲池、肩三里、合谷、鱼际、外关、手三里、足三里、太冲、委中等穴位,同时结合患者机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刺,进针后留针30 min,并保持每天1次的针刺频率。同时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每天对患者腰背及肢体进行按摩,每次约25 min,以上治疗均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选择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为观察指标,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越强。同时,还选择治疗效果为观察指标,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体征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明显改善,体征好转,病残程度为1级;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有所改善,病残程度为2~3级;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发生明显变化。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较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 (例,

2.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脑梗死后遗症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名为中风,诱发因素主要有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部缺血、脑区缺氧,进一步引起患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2]。脑梗死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患者脑梗死1年左右,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目前,预防脑梗死后遗症的主要方式便是预防脑梗死,临床医学上诱发脑梗死的因素主要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风湿、心率失常、脱水、动脉炎、低血压等,而预防脑梗死需要从患者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加以控制,并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并适当开展体育锻炼,控制自身体质量,控制自身血压水平等。

临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主要从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入手,加快患者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后期生活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3]。从中医辨证治疗角度而言,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原则是补充元气,滋阴补肾[4]。为此,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中医药综合疗法,而结果显示中医药综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优势。西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具有见效快且针对性较强等应用优势,但是西药治疗方式和效果较为单一,因此很难同时做到对血管疾病和血液疾病的有效治疗,并且大部分西药均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其治疗不良作用也会较为明显,通常情况下,主治医师会选择在初期应用西药治疗方式。相较于西药治疗方式,中医治疗方式具有治疗综合性强、不良作用少等应用优势,因此适合长期应用在脑梗死后遗症治疗中。同时,中医治疗脑梗死后遗症能够从中医辨证治疗角度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并且能够起到针对性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真正做到一举两得。

中药汤剂中的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和祛风止痛功效,牛膝具有活血祛瘀、滋补肝肾、利尿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络功效,续断具有滋补肝肾、调节血脉,强健筋骨功效,赤芍具有祛瘀止痛功效,地龙具有通络清热功效[5]。多种中草药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治疗目的,进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状态,减少脑梗死后遗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配合应用针灸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气血的运行,同时加快患者脑神经组织的代谢,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早恢复[6,7]。此外,主治医师可以通过应用按摩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中医药综合疗法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也能够发挥协同作用,继而提升临床总有效率,方案可行性高,适合广泛应用在脑梗死后遗症临床治疗工作中。

综上,采用中医药、针刺及按摩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因此适合广泛应用于脑梗死后遗症临床治疗中,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后遗症功效肢体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肢体写作漫谈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