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汤联合针刺治疗肝阳上扰型偏头痛临床观察

2019-05-31 09:51赵丹丹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肝阳平肝阳上亢

赵丹丹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发作具有反复性、间歇性、持续性等特点,以单侧多发[1]。严重的患者会伴随恶心、呕吐甚至可以引起失眠或者健忘。研究显示,偏头痛会导致工作年限缩短,生活质量降低。在中医学中偏头痛归属“偏头风”范畴,其致病因素主要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风、火、痰、瘀,内伤多与情志有关。头为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生,三阳精气交于头部,当机体情志失常,气血发生逆乱,脑部经脉失去濡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则引起头痛。笔者对肝阳上亢型头痛患者采取平肝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头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经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型的偏头痛患者,按照治疗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0±2.1)岁;基础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1例;病程1~10年,平均病程(8±2.2)年。试验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1±2.2)岁;基础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病程1~10年,平均病程(8±2.2)年。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第2版头痛诊断标准对偏头痛进行诊断: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为4~72 h,单侧或局部,疼痛性质为搏动性,疼痛可以达中度或重度,影响正常生活,伴有以下症状1条即可: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畏声。

1.2.2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头风诊断标准,一侧头痛,性质为胀痛、跳痛、刺痛等,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几天,发病比较隐匿。符合中医辨证肝阳上亢型的诊断标准,主症:头痛而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次症:面红,口干。舌脉不记入诊断。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2)可以接受口服中药和针刺治疗;3)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2)其他原因导致的紧张型头痛、躯体和头面部器官疾患等;3)具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已经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5)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出品)5 mg,睡前服用,疗程为4周。试验组采取针刺联合平肝汤治疗,针刺穴位:百合、四神聪、率谷、太冲、太溪、头维、率谷、太阳、风池、足临泣;操作采取平补平泻的方法,针刺每天1次,留针0.5 h;平肝汤方剂组成为:天麻15 g,白术15 g,陈皮15 g,清半夏15 g,全蝎15 g,白芍15 g,白芷15 g,甘草20 g。风寒严重者加荆芥20 g,防风15 g;风热者加柴胡15 g,葛根15 g;入睡困难加合欢花10 g,酸枣仁20 g;痰瘀阻络加竹沥10 g,胆南星10 g。

1.6 观察指标观察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伴随症状。头痛程度采取VAS评分对程度进行评价,1~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伴随症状主要为:恶心和(或)呕吐,畏光,畏声。记录以“个”为单位。

1.7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近几年,偏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最为常见,给患者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严重的负担,严重者甚至影响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治疗以口服西药为主,并且还有很多的不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有些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甚至还会加重头痛,即“药物滥用性头痛”,偏头痛症状更加严重。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笔者按照中医辨证理论采取针刺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3]。头为清阳之府,受五脏六腑之气,当患者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脑窍络脉,失于濡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偏头痛主要的发病部位在头部,与肝、肾密切相关,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气郁滞,肾阳虚衰,导致肝气上扰,清窍营养不足,引起肝风内动,发生头痛。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穴,可以调节一身气血,四神聪为奇穴,是治疗头痛的关键穴位,两穴合用,具有调节气血、止痛的作用,起到了经穴的近治作用,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为肝经气血输注之处,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其经气还可以流注于足少阳胆经,针刺太冲可以遵“病在上者,下取之”上病下治的原则,为经络的远治作用。率谷为足少阳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主要的作用为疏经通络、清利头窍,风池为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率谷和风池联用可以起到疏风通络、缓急止痛的作用。太阳为治疗头风及偏头痛的关键穴位,《太平圣惠方》记载了其为治疗头痛的要穴,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输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4],具有清热泻火、调节气血的作用,太溪为足太阴肾经穴,调节肾水,具有补肾作用,效果显著。平肝汤起到平肝潜阳、化痰的作用,其中天麻可以息风止痉,平抑肝阳,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起到补脾益气的作用,为臣药;陈皮燥湿健脾,平肝阳,清半夏疏肝理气,为佐助药;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白芍软肝柔肝,疏肝理气;白芷祛风止痛,解表;甘草调和诸药。风热严重者加柴胡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葛根清热生津;若痰瘀阻络加竹沥清热化痰,胆南星化痰止痉;入睡困难加合欢花解郁安神,酸枣仁养血安神;协助针刺起到平抑肝阳的作用。针刺可以协助药物更好地抵达头部发挥作用[5]。从本试验可以看出,治疗4周后,试验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肝阳上扰型偏头痛患者采取平肝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头痛发生的次数和程度,减少伴随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研究样本例数过少,观察指标比较单一,应该从多中心进行抽取,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

猜你喜欢
肝阳平肝阳上亢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高血压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候分型中的研究价值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