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2019-05-31 09:51阎冰梅
光明中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病情患儿指标

阎冰梅

在临床小儿疾病中,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十分常见,其具有极高发病率,小于6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学龄前儿童发病概率约为30%,且近年来具有上升趋势[1]。该疾病具有病情反复发作、发病率高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威胁患儿健康。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存在黏膜保护作用低、抵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低等情况,且T淋巴细胞含量较小,故该类患儿易增加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进而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为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加以中医护理十分重要,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2]。本研究对所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中医护理,并对其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3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60例、对照组160例。观察组: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0例;年龄2~7岁,中位年龄为(4.32±1.02)岁。对照组:其中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3~7岁,中位年龄为(4.66±1.58)岁。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感染次数为1~2月一次,4次以上为反复感染;2)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且均为自愿;3)无认知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排除标准:1)接受其他治疗,且可能对预测指标造成影响;2)伴有严重肾损害、肝损害以及心损害,对药物代谢造成影响;3)伴有其他疾病,比如恶性肿瘤、造血系统异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

1.3 方法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与此同时给予其营养支持,纠正其电解质紊乱。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具体如下:1)生活起居护理:中医理论认为,“起居有常”能够保证身体健康,即规律饮食和运动、保证规律休息等[3]。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质虚弱,应根据其病情具体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生活起居干预:①加强患儿沟通,使其能够保持愉悦心情,避免患儿因心生郁结而对免疫力以及食欲造成影响。②患儿均属于肺脾气虚证,在日常饮食中,应以健脾益气饮食为主,并合理调整患儿饮食结构,禁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比如山药、麦芽汤、胡萝卜和大枣等。③鼓励患儿加强户外运动,并增强体育锻炼,比如放风筝、散步等,使患儿抵抗力得以增强[4]。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禁止患儿与致敏物质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杂乱场所,防止发生交叉感染。⑤叮嘱患儿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并保证睡眠充足,有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使其机体免疫力得以提升。2)情志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同时期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比如急性感染期、缓解期等,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由此获得其信任感,并给予患儿和家属充分安慰,利于护患关系融洽[5]。对于不同年龄段患儿,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沟通,告知其治疗的重要性,并告知其如何宣泄自身负面情绪和保持乐观心态,并邀请同龄小朋友进行现身说法,使其能够树立康复自信,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利于治疗顺利进行。3)中医外治护理:①推拿:护理人员使两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与中指指腹对合,并沿患儿脊柱部位由骶尾部起,遵循从下到上的方式捏提患儿肌肤,直至颈部大椎穴,连续重复上述动作7~10次,每次捏提后于脾俞、肾俞、肺俞等3个穴位分别揉按3~5 min,共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②按摩:以神门穴和内关穴作为按摩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 min,后取患儿仰卧位,在患儿背部以掌揉法进行从上到下的按摩,按摩时间为3 min,按揉心俞3 min,按揉手法以轻、快、柔为主,并轻重交替,在按摩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1.4 观察指标对比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患儿治疗后,病情分级减少幅度在1~2级,且未复发,免疫指标均恢复正常;好转:患儿治疗后,病情分级减少幅度为1级,发作次数相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免疫指标发生改善;无效:患儿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且免疫指标未发生改变。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2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对比护理前,2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IgG(7.89±1.54)g/L、IgA(1.69±0.21)g/L高于对照组,IgM(1.66±0.01)g/L、IgE(230.31±1.08)IU/ml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例,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主要是指1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且超出正常范围,其疾病十分复杂,主要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等密切相关。故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情况。在临床常见儿科疾病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十分常见,其具有治愈困难、病程长等特点,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一项有效的中医护理十分重要,能够调节患儿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较多,主要与免疫系统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形气未充”“脏腑娇嫩”等密切相关,属于“虚证”“体虚感冒”等范畴,进而导致患儿机体抵抗力较差,故本病的关键在于防而并非治[6]。本研究显示,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其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日常起居干预、情志护理和中医外治护理,其中日常起居护理主要是通过使患儿体质得到改善,进而使其免疫力明显增强,进而达到治疗“虚证”的目的。另外,对于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给予其情志护理干预,能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治疗顺利实施,利于疾病早期康复。小儿推拿按摩等外治护理,能够使患儿体质低下状态得到改善,同时能够使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和次数明显减少,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IgG(7.89±1.54)g/L、IgA(1.69±0.21)g/L高于对照组,IgM(1.66±0.01)g/L、IgE(230.31±1.08)IU/ml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病情患儿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