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2019-06-04 12:13闫积惠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背带宫腔出血量

闫积惠

(平川区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13)

产后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病情严重,在未得到及时干预的情况,如出血量过大,可能引发缺血性休克,对产妇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研究表明产后出血的发展率约为2~3%,随着剖宫产数量的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为此必须做好治疗工作。对产后出血,临床多采用填塞法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1]。为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填塞法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计82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41)与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实验组(n=41)。对照组患者年龄24~35岁,均数(27.9±3.5)岁,孕周36~41周,均数(39.4±1.1)周,包括经产妇29例,初产妇12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4~34岁,均数(27.7±3.2)岁,孕周36~41周,均数(39.6±1.2)周,包括经产妇27例,初产妇14例,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备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并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单胎,经保守治疗无效,凝血功能正常,且已经签订同意书,排除合并重大内科疾病、血液疾病、认知功能异常等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填塞法治疗,预先做好物品准备,包括无菌纱条、卵圆钳等,纱条预先采用甲硝唑液浸透,而后拧干,术中由操作者单手按住患者的宫底,确保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后向下施家压力,另外一只手采用中指与食指并拢的方式夹住纱条,而后送入宫腔内部,由子宫角为起始点,开始S形填充,从宫底的一侧逐渐填充向另外一边,直到填满整个宫腔,尽量减少缝隙,另外将纱布头放在阴道之中。实验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者首先取出患者的子宫,完成宫内积血的清除,而后以1-0可吸收线于下段切缘3 cm和右侧缘3 cm交接的位置进针,穿过子宫内到达子宫前壁,而后在子宫切缘上方3 cm位置以及右侧4 cm位置的交接点出针,穿出子宫前壁。随后在由宫体中部朝着宫底进行垂直缝合,达到肌层。吧可吸收线绕过宫底,达到后壁,在子宫中部向宫颈的方向进行缝合,达到肌层,再从子宫后壁切口位置进针,穿过宫腔后到子宫后壁切口距左侧3 cm出针。按照对称的原则,继续对左半边进行对策缝合,缝合完毕后,由助手向下、向内侧对子宫施加压力,术者将左右侧的风险拉紧后打结,确保术后子宫呈现为扁圆状,而后仔细观看子宫以及出血情况,如存在局部质地过软的问题,则需要采用补丁缝合法关闭,确认无继发性出血与活动出血点后,常规缝合关腹[2]。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静脉给以抗生素3~5 d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情况。临床指标包括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3]。并发症常见包括产褥感染、贫血、子宫切除。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后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组间对比表(±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组间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术中耗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24h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1 62.61±10.54 682.13±72.58 251.85±30.67 7.79±1.74实验组 41 51.63±11.52 578.68±64.84 213.73±28.89 6.25±1.10 T 4.5027 6.8061 5.7931 4.790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表(n,%)

3 讨论

当前对于高危妊娠以及难产患者,采用剖宫产是有效的分娩处理方法,但该方案为有创治疗方式,手术存在切口,且患者存在一定的应激反应,对其生理及其心理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故很容易诱发产后出血,且患者的出血量相较于自然分娩更大,对患者健康有着严重威胁。对于该类患者,应该首先采用按摩、药物等保守方案,减少二次手术的几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但仍然无效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手术止血的方法,避免进展成为难治性产后出血。在常规填塞法治疗的情况下,虽然通过术中的操作,可实现对宫腔的完全填塞,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术者经验,且填塞纱条分布的均匀性很难得到保障,对于宫角的空隙,填塞难度较大,且难以发现隐匿性出血,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很容诱发宫缩无力等问题,为此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4]。而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利用缝合线的捆扎,加快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可减少宫腔的体积,有助于促进分支小血管的关闭,可减少局部微循环的血液灌注,减缓血流速度,另外也可通过加快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止血的效果[5]。另外通过缝线的连接缠绕,绑扎效果更为理想,且操作较为简单,术式较短,能够减少患者子宫暴露的时间[6]。而采用可吸收线,也可减少再次手术拆线的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采用背带式缝合术后,其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代表该方案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代表该方案预后效果理想,可减少患者的在此损伤。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疗效理想,且操作简便,止血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预后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背带宫腔出血量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