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58例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6-04 12:13徐冬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鳞癌疗程宫颈癌

徐冬梅

(岑溪市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 543200)

宫颈癌是引起妇女死亡的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近50万新发患者,其中约50%患者死亡。在1983年研究人员第一次提出了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NACT。随着有关分析与研究的持续实施,使得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所具有的各类功能饱受争议。NCCN指南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对任一期别的宫颈癌提倡运用新辅助化疗,但是,在FIGO指南中,指出了对于ⅠB2期-ⅡA2期的患者而言,可以在开展根治性手术以前,短时间施予共三个治疗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在手术结束后,依据病理有关的情况开展放疗或化疗。宫颈癌NACT的核心目标就是降低复发、转移等发生的机率,近期疗效术前NACT可使病灶缩小利于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且能够让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等方面的问题逐步降低,经研究总有效率为80%。但也有学者分析后认为NACT尽管能够对较易被常规病理监测而得的宫旁浸润加以改善,减小各淋巴结转移灶,但是,其会对这类危险因素加以隐匿,并对手术切除标本的各类病理学因素加以混淆,使得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开展放疗或化疗与否产生误判。而且研究也发现巨块病灶或腺癌患者对NACT的反应率较低。新辅助化疗争议的证据主要是美国对288例ⅠB2宫颈癌患者施予NACT后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是直接手术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最后的结果指出了,患者在共3-5年中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性不够显著。所以,不应对ⅠB2期宫颈癌患者在开展手术以前运用NACT[1]。但基于笔者所处于基层二级医院,所面向的多为农村患者,平时保健性体检少,宫颈癌发现时多为Ib2~II期以上,甚至为巨块病灶,时伴大出血,取活检时都存在困难,同时考虑技术团队、设备、缺乏药物等等局限因素,故将2011—2015在我院治疗的Ib2~IIb期基本行新辅助化疗2—3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的58例患者做临床分析,得出其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015年在我院收治的Ib2~II b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58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鱗癌54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按分化,高分化4例,中分化52例,低分化2例,按分期1期22例2期36例,全部病例宫颈局部肿瘤直径约4 cm或以上,(其中2例合并明显感染及严重出血,经抗炎止血治疗后方可取活检),对全部患者开展化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电解质等方面的监测,无化疗及手术相关的禁忌证。

1.2 化疗方法及手术方案

术前均行2-3个疗程的IP-PC方案化疗,(其中行2个疗程化疗56例,3个疗程2例),方案为:顺铂70 mg/m2X1天,氟尿嘧啶1000 mg/m2X4天,共4天,化疗期间常规水化,每天昂琼静推止吐,21天为1周期,共2-3个周期,每周期的18天后行妇检及阴道B超检查观察宫颈。肿瘤的大小及消退情况,化疗结束至手术的时间为3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下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年轻患者根据情况保留一侧卵巢。术后根据离体组织具体病检及高危因素再继续化疗6个疗程。

1.3 判定疗效

化疗结束后18天根据妇检及B超测量宫颈肿块大小以评价疗效,参照国际抗癌联盟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肉眼观肿瘤明显缩小1倍)为有效共50例,肉眼观肿瘤无缩小且无新病灶出现持续6周以上(2个疗程的IP-PC后)病情稳定为无效共8例,分析近期化疗有效率为86.2%,其中1期86.36%,2期86.11%,详见表1,各分期宫颈癌的化疗疗效比较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宫颈鳞癌有效率为90.74%,腺癌有效率为33.3%,腺鳞癌有效率为0%,因腺癌及腺鳞癌的临床数量少未进行统计学处理,详见表2。比较化疗前后的最大肿瘤直径变化,观察化疗前的肿瘤平均直径为化疗后的肿瘤平均直径的2倍,化疗前的肿瘤直径平均为4 cm,化疗后的肿瘤直径平均为2 cm。各毒副反应主要就包括了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对于共9例骨髓抑制患者而言,其大多就是血小板、白细胞等有所下降,均为轻度,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胃肠道反应42例表现为呕吐,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

表1 分期化疗有效率

表2 有效率对比

2 手术情况

5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术中宫颈局部病灶均缩小变软,宫旁及骶主韧带变软,术中渗血、出血较多>800 ML2例,其它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检宫旁浸润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

3 讨论

宫颈癌传统的治疗方式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采用放疗,现总原则为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2]。目前宫颈癌的化疗主要用于以下3种情况:晚期全身广泛转移病例;局部巨块型肿瘤术前化疗;中晚期宫颈癌配合放疗增敏[3]。但近年来中晚期及巨块型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传统的手术和放疗对巨块型肿瘤直径较大及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改善,国内外学者提出并开展了宫颈癌的手术前加新辅助化疗与单纯放射治疗比较,对于晚期的宫颈癌,在开展手术以前,运用NACT最后的效果对比放射治疗而言更为良好。所以,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来说,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极有可能对比单一运用放射治疗而言更为良好[4-5]。

现阶段,介入技术得到了十分迅速的进步与提升,动脉灌注化疗已经被大量地运用到了对肿瘤患者开展治疗,在实施手术以前,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优于放疗前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且在开展手术或是放疗以前施予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其无病总生存率十分良好。

现如今,新辅助化疗能够在妇科肿瘤中得到运用,许多实验与研究等都在对NACT初期所具有的认知加以挑战,同时,还产生了很多争论与问题,尽管如此,我院作为基层医院,院内无法开展放疗和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将手术当作关键的治疗方法,在明确诊断后,会被临床期别所制约,因为技术团队、设备等因素,马上开展手术极有可能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补充且改进的治疗对策之一,先期化疗作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结合本院的58例患者,她们经济能力有限,若无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生存期非常有限,(特别是感染和出血的病人),价格较为低廉的IP-PC化疗后手术方案,术后根据高危因素继续化疗6个疗程,以上述58例患者为例,虽然不是大样本,但其2年无瘤生存及无复发率85%以上,证明其在基层医院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鳞癌疗程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