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的 情绪压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评价

2019-06-04 12:13谢晓娟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不孕症情绪心理

谢晓娟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杨树岭中心卫生院,河北 承德 067503 )

不孕不育主要指的是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但超过1年未孕的情况,其在男、女双方中均可出现,会引起性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又会增加不孕不育发病发生概率。该病致病因素呈现多样性,常见原因包括输卵管阻塞、排卵障碍、生殖道炎症等。相关研究发现[1],心理干预对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受孕几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我院生殖中心收治的13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生殖中心收治的13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硬币法分为A组(n=65)和B组(n=65)。A组患者年龄为25-40岁,平均年龄为(34.8±1.5)岁;不孕时间在3-12年之间,平均(6.3±1.5)年;其中原发性不孕42例,继发性不孕23例;B组患者年龄为26-41岁,平均年龄为(35.2±1.6)岁;不孕时间在3-13年之间,平均(6.4±1.6)年;其中原发性不孕43例,继发性不孕22例。两组予以比较,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A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进行病情宣教,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给予饮食和生活指导。B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和认知干预: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不孕症知识、辅助生殖技术等进行宣传,将心理因素和不孕症间的关系作为重点,对用药治疗方案、促进妊娠方法等加以详细解说,提高患者认知,对其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尽可能改善压抑、烦躁等负性情绪;②情感支持:通过每日情感疏导的方式和患者进行交流与,使用真诚、和蔼亲切的语言,提升患者信任感和依赖感,增进护患关系,耐心聆听患者主诉,给予其理解和安抚,综合其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征等对不孕症治疗前景、治疗、护理手段等进行阐述,使患者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念;③放松疗法:提供安静、舒适、整洁、光线柔和的病房环境,由患者自行选择坐在椅子或沙发上,保持双眼微闭,放松全身肌肉,对以往美好生活经历、愉悦场景等进行回忆,以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④行为疗法:以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锻炼方式主要为自行车、慢跑、瑜伽等,2-3次/d,叮嘱患者坚持长期锻炼,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运用FPI量表对患者情绪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得分与心理压力成正比关系[2];运用FertiOo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得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差[3]。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实验数据均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有关评分以(±s)加以表示,并行t检验,若P<0.05,则足以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压力评分低于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而组间相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压力、生活质量变化(±s,分)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压力、生活质量变化(±s,分)

组别 情绪压力 生活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A组(n=65) 76.8±5.1 68.9±4.8 65.8±3.8 73.3±3.5 B组(n=65) 77.2±5.3 61.2±4.1 65.7±4.0 81.9±3.3 t值 0.4384 9.8340 0.1461 14.4136 P值 0.6618 0.0000 0.8840 0.0000

3 讨论

不孕不育作为临床常见病,一般罹患本病的患者都存在较严重的负面情绪,为防止心理变化影响治疗效果或加重病情,需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心理护理是医学护理模式不断革新和优化的新型护理方法,其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升其生活质量。通过认知干预、放松疗法、行为干预、情感支持等,可有效减轻焦虑、压抑情绪,改善心理状况和预后。

本次实验数据如下:A组护理后情绪压力评分依然高于B组,生活质量评分则依然低于B组(P<0.05)。可见心理护理对减轻不孕不育患者情绪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不孕症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假排卵与不孕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