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19-06-04 12:13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产后

邓 曦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产妇在产后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故具有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特别是剖宫产术后需卧床静养的产妇风险更高,故应在临床中加强产后护理措施,实现预防[1]。因此,为观察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的预防效果,故进行本次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于本院产科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共70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

对照组,年龄分布24~33岁,平均年龄(28.54±3.2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3±1.22)个月,初产妇/经产妇,22/13。观察组,年龄分布23~35岁,平均年龄(29.2±3.45)岁;孕周38~40周,平均(39.05±1.26)个月,初产妇/经产妇,21/14。2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后无差异性P>0.05,研究记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均于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家属知悉研究内容后,同意产妇参与研究;均为足月生产。排除标准:排除未定期接受产检者;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妊高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后接受一般临床护理,产前常规检查,产后出血量观测、产褥护理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1)产前需对产妇产检资料进行的核对分析,对于产检中发现孕期并发症的产妇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产妇产后需及时接受补液、抗感染治疗,应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避免静脉壁损伤的形成,并在补液时适当增加氯化钠或葡萄糖的摄入量,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栓塞的形成;(3)产后应做好对产妇的下肢保暖措施,并对病房内环境进行调控,保持在较为温暖的环境,避免温差刺激造成下肢血管突然收缩形成血栓;(4)产后可根据产妇恢复情况安排下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后可适当垫高下肢位置,促进血液回流,产后24h后,应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进一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2-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产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两对比差异明显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产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见表1。

表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产后住院时间对比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一类多发于下肢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由于的患者血流速率减慢、血液高凝等因素所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对患者正常静脉功能造成影响、引发下肢水肿等正常,或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产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分析原因:护理干预的实施,通过对产妇产前干预治疗的实施,产后补液治疗、下肢及病房保暖措施开展以及下肢按摩、运动的实施,进一步降低患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促进产妇恢复。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有效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产后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