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化科学课堂助推生活化复习要义

2019-06-25 02:36章丽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情境化复习生活化

章丽芳

摘要:传统的科学复习课只是让习题呆板地依次呈现,学生机械地依次解题,因此学生也只能停留在会“做”的层次上,使复习课因为枯燥而更加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其实,科学复习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整体的系统理解和应用,能上升到会“疑”和会“思”的层次。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同时也为教师弥补平时的教学欠缺再次提供了可能,是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设计中注重一些策略和方法的巧妙渗透,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实际适时地调控课堂,使课堂教学更真实、创新和高效。

关键词:情境化;生活化;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008

有人把平时的教学比喻成像栽活一棵树,复习则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可要下苦功。在科学复习课中,教师无庸质疑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習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更是直接分享学生成功喜悦的朋友。可是教师和学生一般都不喜欢科学复习课,因为学生认为其缺乏新鲜感,掌握好的学生嫌教师■唆,掌握相对弱的学生则因跟不上进度而放弃,而教师因要讲解大量的习题而感到很累。那么,如何才能使科学复习轻松而高效呢?笔者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创设以知识应用为背景的模拟式问题情境,旨在引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旋律,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科学课中的新问题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而科学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启发性、敏感性、主动性、发散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思考习惯,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创新能力。所以,在科学复习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才可以在根本上让学生对于科学知识从单纯的记忆向理解和应用迈进。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科学学习的资源,正好为创设科学复习课的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本堂复习课中,笔者首先尝试以蕴涵着牛顿、瓦特和伽利略三位科学家的三个经典定律的实例——万有引力、蒸汽机和教堂吊灯、钟摆,引导学生要善于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然后过渡到发生在教师自身身上的实例——某天晚上,我感觉忽冷忽热,全身酸痛,后来还发起了高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请学生帮我解决这一身体不适。学生按照“怀疑是感冒——查资料证实——自己找些药先应付——请医生诊断配药、输液——顺利康复”这一主线,在解决了5个问题步骤的过程中,把以下总共15个中考考点加以付诸实施。生命科学: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2. 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能用方程式表示呼吸作用;3. 说出酶的主要特点,能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4. 心脏的结构和体循环;5. 人体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6. 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7.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8. 说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其预防措施。物质科学:1. 会运用密度公式ρ=m/v进行有关计算;2. 知道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3. 会运用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了解有机物的概念;4.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 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1. 能针对科学探究的问题提出可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来检验的猜想和假设;2. 能针对科学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实验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在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复习了中考要点,抛弃了简单地将中考考点机械重复和枯燥地进行单一的题海战术,用实际的事例完成了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有意义的宗旨。

二、鼓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模拟实际任务,旨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

作为初中教师,对于所面对的初中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其在这个阶段的认知心理特点,他们心理不稳定,但同时又可塑性强,“半幼稚半成熟,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当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被激活了以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处于高峰状态,若在这个阶段趁机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更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时间、空间,保证其有充分的参与机会。

为此,在本堂课中,笔者就“感冒这几天我为什么总是感觉食欲不好,饭菜不香”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联想到酶的活性,然后笔者利用学生的思路“自己找药来吃”,拿来多酶片让学生决定吃还是不吃。学生在下结论之前当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故而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本品不易用过热的水或与酸性物质同时服用,否则会影响药效呢?”从而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探究,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继而提出要研究温度和酸碱度两种因素时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如何兼顾科学探究法和实验对照组,最后把他们的设计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中的优缺点。之后笔者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方案中的优点,并把这一设计方案与物理、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类比,从而让学生的技能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有了更深层的延伸,同时也让他们在这样的复习形式中明白了复习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基础知识的重复,而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意义上的应用。

三、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容易产生错误的场所,旨在体现复习是查漏补缺的最好途径的实际操作意义

在“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取”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结果发现,通了很长时间的二氧化碳气体之后,澄清石灰水仍然不变浑浊。以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因素。

师:请同学们思考,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学生分析:1.可能是石灰水变质了;2.可能是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大;3.可能发生了其他反应。

師:如何验证究竟是哪种原因导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学生分析:通过讨论,学生设计出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检验石灰水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石灰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方案二:取少量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石灰水中吹气,如果不变浑浊,说明石灰水已变质。

检验是否由于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太大导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先将盐酸稀释,再进行实验,如果稀释后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说明是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太大导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有部分学生的科学知识较丰富,联想到石钟乳的形成原理。当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时,则迅速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就看不到浑浊了,要确认是否为该原因导致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只要重新实验,缩短通入气体的时间,并精微振动试管,使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充分反应,就会出现浑浊现象。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挖掘其中的科学方法,并予以引导,既让学生体会到发现、探究的乐趣,又学习到深刻的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瞬间呈现却长期影响的脑力设计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适宜的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科学源于生活,在课堂中融入生活的情景,将关键总结阶段的复习课上得更加自然、实际、清晰而灵活,那么我们所一直追求的高效而趣味昂然的复习课自然也是水到渠成般可以实现的。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知识有味,但要品味,贵在体味。在复习中避免枯燥地将知识点呈现和反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负担,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兼顾提升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耀村.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J].初中科学,2015(8).

[2] 陈 锋.初中科学概念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11).

[3] 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道墟街道中学 312300)

猜你喜欢
情境化复习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