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算”中求速度,“盒子”中见真知

2019-07-01 06:24石艳珍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速算互联网教育

石艳珍

摘 要:计算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又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有的测试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计算,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多次提出“小学一、二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以及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文章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了创新尝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速算盒子”;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054-02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提高。为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计算正确率和计算能力,我们选择了使用“作业盒子”。

一、使用“作业盒子”的背景

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教育局又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教师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回家利用书面作业进行巩固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没有了“书面家庭作业”,学生们要怎么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教师要怎么进行及时的学习成果检测?不少家长也为“减负”担忧。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不布置回家书面练习,学而不练,计算如何巩固?计算练习又如何能够对症下药呢?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在2015年一次学校例会上,大队辅导员冯艳霞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速算盒子”。通过教师培训和试用,发现这个APP基本符合教师对学生速算的检测需求,操作也相对简便。经过不断的练习,我开始向班级同学推荐,率先开始利用“速算盒子”进行速算练习。

自2015年起,通过一年的使用,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时的班级从平级五个班的倒数第一,到第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取得了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2016年8月,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我重新被分配负责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离开了原来的班级,但我没有放弃“速算盒子”。 2016年8月我新接手一年级(4)班,也就是现在的三年级(4)班,我义无反顾地给家长推荐“速算盒子”。2017年“速算盒子”升级为“作业盒子” 。

二、利用“作业盒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年秋我接任一年级(4)班 ,在班级群中推荐“速算盒子”。当时大家的热情并不高,我又不想强迫大家必须进入,于是格外关注第一批进入的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及时更新作业,在班中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第二天,全班总结,全对的贴红花,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当标兵。而没有使用“速算盒子”的学生,通常在校完成《配套练习册》,回家进行听算练习。因为是口头回答,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听算练习完成情况无法进行有效检测,实际作业效果不甚理想。在传统的练习方式下,低年级学生对计算普遍的感受是“枯燥”,学生们每当听到要进行计算练习时总会出现一些抵触的情绪,不少家长也反映,学生在听算时常会跟不上节奏,时间久了就开始惧怕听算。于是在一年级下学期,我让学生交流使用“速算盒子”的感受,又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交流学生在家使用“作业盒子”的情况。当天晚上,班里53名学生家长一下子全部注册完成进入“作业盒子”。

(一)从消极观望到积极参与

过去家长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判断多来自练习的得分,多数家长无法真正分析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在APP的推广初期,家长的态度并不是100%的支持,多数处于消极观望状态。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了学生的转变,学生对计算更有兴趣,不用家长监督,他们乐于且主动完成计算练习,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有了明显提升。同时APP的自动批改功能也让家长免去了检查核对的工作,他们能够即时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原因,从而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巩固。软件中的错题扫除和知识图谱也省去了以往错题整理抄写的麻烦,并且通过科学的分析,家长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知识结构以及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家长的关注重点就从过去消极观望转到了个性化分析,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发展中。

(二)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自从“作业盒子”在班级中推行,学生们对计算练习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注册一周后,就有学生在课间讨论关于昨天的计算排名,还有几个学生主动找到老师,兴奋地告诉老师自己已经闯过了几关。这让教师感觉到学生们不排斥这项作业甚至还挺喜欢它。 作为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软件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学习。“作业盒子”让学生在游戏的状态下展开计算训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从过去老师、家长“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三)循序渐进地提升口算能力

从用“速算盒子”开始,教师每天都用它给学生们留作业。对学生来说,它比口算卡更具有吸引力,学生每天都盼着做,都想比比谁做得速度快,谁成绩好。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了,成绩也越来越好。例如,之前学生们中午到校做口算的时间大约是10分钟20道题,现在用“速算盒子”计算現在大约只用1分钟。在和老师交流时,学生表示喜欢用“作业盒子”做题,并且每天都和自己前一天比较,看看是不是能更快。慢慢地,他们真的越来越快了,也越来越喜欢计算了。

三、移动互联网支持下转变数学计算能力的评价方式

数学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计算。在以往的教学中,不但学生们对计算怀有畏惧和排斥心理,对教师而言,计算部分的作业批改量也非常巨大。以执教一个班为例,教师一学期批改作业约6000余次,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不可能做到每次对每道题的正误率进行统计,更不用说对每个学生的每次练习进行详细分析。 APP的使用让教师免去了批改的工作,能够将更多的精力运用到精准分析中。一方面学生提交作业后马上能够得到正误反馈,并及时进行订正。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教师端了解班级的计算整体完成情况,包括用时、正确率、提交率等。 教师能即时浏览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包括是否完成了今天的速算练习、用了多长时间、准确率是多少。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师能够清晰地知道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弱势,为辅导提供了精准的依据。通过APP的班级数据分析,教师们能够通过查看学生当天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每一题的准确率,对于比较集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正确率比较低的题目,可以在第二天的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例如:在速算练习中,发现1时25分=(85)分,班级整体的正确率比较低。通过进一步查看学生的错误答案,分析错误的原因,发现有的学生将时间单位的进率和元、角、分的进率混淆了。因此在第二天的教学中加强了单位换算练习。过去回家做作业,学生们的完成时间难以统计,只能让家长签在作业本上,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评价只能从对错题的数量上分析。在APP的数据支持下,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计算速度反映了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过去有的学生虽然计算准确率较高,但所用的时间却要多于一般学生,这样在当堂练习的时候,这部分学生就可能因为时间紧迫而匆忙完成练习,不能达到平时练习的准确率。通过APP的知识点掌握率可以对学生的具体计算能力进行评价。APP提供的数据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新知后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的学前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在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前可以布置一些百以内的加减法练习,了解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并起到复习的作用。

(1)能系统地进行口算练习。如: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除多位数,计算的难度要求一下子提升了。如果学生口算的熟练度不够,他们做计算题的速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作业盒子”平台,每天下发口算练习作业,对速算准确率高的前十名进行奖卡的奖励。同时为了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其计算能力和速度,教师可以在每月举行班级速算竞赛,在竞赛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速算平台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了,而且做数学题的速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从用“速算盒子”开始,每天都用它给学生们留作业,慢慢发现这个工具真的很好用。学生每天都盼着做,都想比比谁做的速度快,成绩好。这样的良性循環,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了,成绩也越来越好。家长反馈:自从用了速算盒子之后,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就做作业,并且速度都很快。

(3)能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质量。 以前练习口算,是教师到处找题,比较花时间。有时教师口述,学生们边听边写在作业本上;有时教师把口算题抄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练习,不论哪种方式都十分费时费力。现在教师出题后,学生在手机端就能收到作业。 有了“速算盒子”以后,可以帮教师减负,帮学生提升学习乐趣。比如找题目出题,“速算盒子”里就有为数不少的题,且与教材同步,难度也适中。教师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轻松出题。学生做完提交后,系统自动批改,自动显示正确率,不用教师去花时间一一批改了,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学情报告,了解全班口算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行走在小学教学的路上,能与“作业盒子”结缘实在是一件幸事,学生在“作业盒子”的陪伴下收获着、成长着。“作业盒子”里的题型形式多样、图文并茂、难易程度适中,梯度练习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盒子”不光让学生爱上了学习,也让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日常作业”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重难专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巩固”让学生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掌握。“作业盒子”让学生们爱上了学习,“作业盒子”让学生们恋上了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侯长荣.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成才之路,2010(17):56 .

[3]兰社云,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8-29.

[4]司  则.作业盒子:让作业更轻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4.

[5]周孝华.“速算盒子”在小学数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5):255.

猜你喜欢
速算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速算与巧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速算有诀窍
速算、巧算
乘法速算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