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用笔中的“行笔”技巧

2019-07-03 07:19
老年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笔锋行笔用笔

书法中的用笔包含范围很广,很难一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在此,我主要选择行笔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感受。一幅书法作品在写完之后,便归于静止状态,作品本身虽然也能透露出一些行笔的信息,但毕竟不能得见作者的行笔过程。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古帖,我们面对已经逝去的古人和已成为过去的书写过程,只有从古人留下的完全静止的作品去追寻、去感悟、去实践。面对一幅书法作品,其结体、章法、用墨等皆一目了然,唯有行笔时迅速消失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锻炼、揣摩。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挖掘古人的用笔方式、体味古人的行笔过程和行笔特点,对于学习书法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是力度准备。我们在写字之前就要对行笔的力度有所准备和设计,要针对不同的字体、章法、内容、工具载体和不同尺幅字的大小等方面进行预设。可以说,下笔力度的准备就是这幅书法作品的面貌,作品的苍茫、润泽、老辣、俊秀和用笔的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自己的创作习惯,提前对下笔的力度做出预设,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入纸方式。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出手”的第一步便是起笔入纸,形成一个起始点。毫不夸张地说,从起笔入纸的方式能够看出一个书写者的水平和功夫。真正的书法家在起笔入纸的一刹那的动作,是极备法度的。这一刹那包含了很多笔法和笔势,直、平、藏、裹等笔法的制动化模式,会跟随书写者在这一刻得以体现。有的人一笔下去,就暴露出其整体的书法水平了。遗憾的是,起笔入纸的重要性好像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而这种谋始点而布全篇的做法是我着重强调的。

储光羲《咏山泉》

钱起《苏端林亭对酒喜雨》

《山静官清》八言联

再次是速度与节奏。行笔的速度没有固定的要求,要因人、因体、因风格、因工具而变化。速度的快慢与笔画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转折处要慢,行笔处要快;实处要慢,虚处要快。能够做到行笔快速而不失法度是不容易的,其技巧和水平要更高一筹。我认为速度的快慢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行笔过程中形成完美的节奏。所谓节奏,即在书写过程中对速度快慢的调节、笔画粗细的调节、字大小的调节。行笔的轻重、缓急必须融于一定的节奏之中,所以节奏是把握速度的最好体现。

最后是调锋。调整笔锋,是我在行笔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一个方面。所谓调锋,即在书写过程中,由于书写的力度造成笔锋偏扁或散锋,此刻就要及时调整笔锋的方向。这个调整方向,有转笔管的也有不转笔管的,不转笔管的只是调整笔管的角度。当然也不一定笔笔调锋,至于在什么时候调锋、什么时候不调锋,要根据个人的书写习惯和字形结构来判断。调锋,不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用笔习惯,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于法度的重视和掌握程度。当然,调锋在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工具以及不同的书法家之间有着不同的表现,也有人为了追求一些书写效果而故意不调锋,但不能因此说明他们没有调锋意识和对调锋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在高速行笔的过程中进行完美调锋,并非易事。一般来讲,笔画的转折处和拉长线条,以及笔锋弯曲或散锋时就要及时调整笔锋。

以上为我学书多年的一点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猜你喜欢
笔锋行笔用笔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一个动作写出笔锋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旋转&跳跃
名家笔锋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雕刻时光